山西距离河南并不远,可是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就算从东京城请得皇命,一来二去,只怕黄花菜早就已经凉了。

接下来,金军从容不迫的解决张灏,张思正,折可求,折彦质,范琼……

大宋的军队就像一盘散沙,被金军挨个收拾,排好队去给完颜宗翰刷经验,哪怕连连战败,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听从李纲的指挥,抱团应对金军的攻击。

东京城的那一位,他更加想不到他的二十二万大军会败得如此之惨,第三次解救太原不仅没有成功,更是将最后一点家底给打光了,他更加想不到赵家一百六十余年的江山会彻底断送在他的手里。

更加屈辱的第二次东京保卫战马上就要来了。

第三次支援太原作战,由于宋军败得很彻底,给山西很多地方的百姓造成很大的震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再也不相信大宋朝廷,相信大宋的军队能够保护他们,击退金军。

为了躲避金军的迫害,数以万计的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渡过黄河躲避金兵,很多州县都变得空无一人。

当然,雷横和马麟则趁机派人下山,悄悄地将百姓接到山上。

由于之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他们在民间的名声很好,很多百姓都愿意拖家带口的跟着他们走。

这些人被分散安置在太行山和中条山,还有其他的一些大山之中。

他们除了开荒种地之外,还参加了梁山军组织亲兵训练。

卫国谈不上,保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前线大败的消息很快传到大宋的都城。

宋钦宗被吓傻了。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的失败?

金国真的不可战胜吗?

还是李纲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以耿南仲为首的新一代的求和派很快上台,他们揣摩圣意对李纲进行无情的打压。

于是乎,在这次战斗中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李纲成了这次失败的替罪羔羊。

皇帝和枢密院的这群书生根本就不从他们自身找原因,两次大规模的救援为什么都败的这么惨?

是大宋的将士不用命吗?

哪为何解潜能和金军大战四天四夜不分胜负,种师中的精锐部队能给金军部队进行大量的杀伤?

不不不,他们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前线的军事主官。

跟历史上一样,他们找上了李纲,以“救援不力“的罪名将他贬黜出京师。

从此之后,宋钦宗彻底失去了进取之心。

太原重镇的围也不用解了,哪怕守将张孝纯和王禀多次派人到东京城求援,他都无动于衷。

当初说的“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的话也被他抛到脑后,并且彻底倒向了求和派。

求和也就求和吧,宋钦宗比他老爸宋徽宗的骚操作还要多。

就前线将士兵用武救援太原的时候,金国派了一个使团要求交割三镇。

其实这个时候的完颜吴乞买通过种种渠道知道了大宋皇帝根本就不打算交割三镇,派出使团只是想让宋钦宗露出把柄,好为第二次入侵找到机会和借口而已。

其实不用金太宗这么处心积虑,因为宋钦宗很快就会送上门来。

这次的使团中当中有一个叫萧仲恭的,他跟耶律余睹很熟悉。

这个耶律余睹在金军中担任监军,是非常重要的武职官员,手下有一定的兵权。

宋钦宗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到,此人在金国过得很不顺心,很怀念故国——大辽。

还有使团中的萧仲恭似乎也对金国很不满意,对完颜吴乞买更没有太大的忠心。

于是宋钦宗就和他的那些大臣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策反耶律余睹和萧仲恭。

大宋开出条件是将山西许诺给耶律余睹,只要他反金,他就可以在山西建立一个与北宋友好的世袭政权。

不得不宋钦宗也意识到大宋打不过金军,积极想其他的办法阻止金人南下。

可是他忘记了很重要的一些东西,这些事情只是听金国使团当中的人说而已,根本就没有从第三方渠道求证,耶律余睹真的有意反金吗?

还有,他开的条件是很有**,可是宋钦宗也不想想自己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宋辽之间有一百多年的合约,都能很轻易撕碎,耶律余睹还敢相信你?

当然,还有最后一点,山西之地是什么地方?

那是金国入侵入大宋的最前沿,他会傻到将政权建立在山西?

继续在金国做他的高官他不香吗?

于是乎,耶律余睹在大宋君臣满怀期待的盼望中鄙夷的一笑,将大宋皇帝写给他的密函交给了金国皇帝。

好吧,宋钦宗跟他老爸当初招降张觉一样,把柄到了金国人的手里。

金国人只要以离间金国官员,拒绝割让三镇,违反合约,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再次入侵大宋。

不作死就不会死,战场上打不赢,求和之路又处处露出破绽,还让对方抓住把柄,宋钦宗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距离灭亡之日也就不远了。

……

目光回到东京城。

李纲被贬去扬州那一天。

由于不受整个官场的待见,加上百姓又不知道,李纲的离开是很凄惨的。

一头托着东西的骡子,一个老仆,就是李纲的全部。

他是清晨时分离开东京城的,来到城郊的时候围绕着巍峨城郭之中的雾气还没有消散。

若隐若现的城池就像李纲现在的心情一样,充满了未知。

大宋还有未来吗?

这是李纲在心里深深的自问。

可是这一切已经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他已经离开大宋的权力中心。

日上三杆的时候,一主一仆来到官道上的十字坡酒家。

这家酒家建在一条三岔路口中间,背靠一颗参天大树,十分的阴凉。

因为是三岔路口,又是大中午的,很多路过的人都在此歇脚,等太阳稍微偏西一点再行赶路。

见有那么多人,李纲让老仆人牵着骡子直南向南方那条路离开。

没想到酒家的一个店小二看见他们离开却匆匆追了出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