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安史之乱的叛军打进潼关,唐明皇李隆基最大的失误就是一听到潼关失守,就立即放弃长安,躲进四川避难。

结果宗庙社稷毁于叛军之手,繁华的长安城也遭受了有唐有来的最大劫难。

逃跑的李隆基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士兵不愿意跟他一起逃跑,进行了哗变,结果他连最心爱的杨贵妃也保不住,被士兵逼死在了马嵬坡。

这个故事让赵桓吓了一跳,都到这份上了,什么江山社稷他可以不在乎,可是士兵哗变这一条不由得让他有所顾忌,就算跑出东京,在路上也有可能被禁军抛弃。

在李纲的建议下,宋钦宗再次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

为了让他有机会参加大宋的高层会议,更为了弥补自己的忏愧,赵桓再次破格提拔李纲,让他坐上尚书右臣的位置,这样就有资格和白时中,李邦彦这些宰执们一起参加大宋的最高国务会议。

不过也正是因为李纲这一次冒死闯进白时中、李邦彦这些大臣们和皇帝的会议,他彻底得罪这帮家伙,为日后的被贬埋下了祸根。

然而李纲却不在乎,国家都成这个样子了,他还在乎得罪几个比他官衔大好几级的宰执大人吗?

搞定皇帝之后,李纲又匆匆出了宫,布置起东京的守城事宜。

守城,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要多难有多难,也怪不得白时中,李邦彦等人极力怂恿宋钦宗逃跑。

东京城分为皇宫大内,内城,外城。

大内不用说了。

内城一共有十二个门,东城墙三门,南城墙三门,西城墙三门,北城墙三门。

分别是望春门,丽景门,角门子,朱雀门,保康门,崇明门,宜秋门,角门子,阊阖门,景龙门,天波门,安远门。

是不是光听这么多门都吓住了?

莫慌,还有呢。

东京城外城城墙更加复杂繁多,它有二十个城门,包括十二个陆城门和八个水门。

外城有三条大型的河流穿过,形成了八个水门,分别是汴河上的大通门,宣泽门,上善门和通津门。

惠民河上的普济门,广利门。

广济河上的咸丰门,善利门。

东京城周边八十里,那么多水陆门,这得多么大的防区啊。

莫慌,还有呢。

大宋都城有上百万的人口,每天吃喝拉撒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因此宋朝的当权者在东京城内外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一共有五十多座,除了城内那些仓库,城外的那些仓库都要派重兵把守。

上面说得这些地方都要出兵马进行防守,抵御金人进攻。

然而李纲能调动的禁军又有多少呢,共总才7万多人。

大宋虽然号称八十万禁军,但是在镇压南方方腊起义,第一次和第二次讨伐辽国,加上各地驻守,东京城的禁军早就打空了,而且剩下的大部是一些老弱病残。

李纲只能竭尽所能的做出布置,招募守城的人手。

东京城四面城墙,共计配备一万两千人驻守。

城内集结四万马步军,作为机动力量,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人,随时支援各方。

后来发现城外延丰仓的存粮有四十万石,于是将前军的八千人马派到此地驻守。

还有城东面的樊家冈,此处是城外的一片高地,又是护城河最窄的地方,李纲只能派遣五军中的后军八千人马驻守。

如此一来,能够机动的也就是左右中三军,两万多人马。

这个时候李纲的手下几乎无人可派,实在不足的地方只能由厢军补充,然后叫保甲民兵协助。

兵马布置完毕,就是守城的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东京城号称天下第一名城,一百多年没有战事,城防什么的早就已经荒废,一些禁军驻地早被高俅建成园林,用来观赏和挣银子。

这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令李纲的脑袋渐渐变大。

大宋怎么成了这个样子,皇帝手下那些文武大臣这些年都做什么去了?

换句话说,要想守住东京城,李纲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毫无办法的李纲只好组织军民赶在金军到来之前修葺楼橹、挂上保护城墙的毡幕、安装炮座、架上弩床、运砖石、檑木、备火油、火炬……

不管他熟不熟悉,不管他以前做没做过,李纲都得亲临一线指挥。

守城的禁卫军要安排,民众的情绪要安抚,守城的器械、军械库里面的工具要拿出来……

李纲每天忙得脚沾地,几天几夜都不睡不着觉。

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

最令李纲感到心力交瘁的是,在白时中,李邦彦这些宰执们的怂恿下,本就意志不坚定的宋钦宗时时刻刻都想着逃离东京城。

有好几次都是这样子,李纲往往前脚刚刚说通宋钦宗坚守东京城,皇帝也答应的好好的,可是一转身在几个宰执的建言下他就突然变卦,打包行装,叫上妻儿老小要逃跑。

李纲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暗中鼓动禁军拦下赵桓逃跑的马队,将他送回城中。

还有那些个身居高位的大臣,因为李纲反对他们逃跑的策略并且蛊惑皇帝坚守东京城,很多人都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守城一事中更是暗中动手脚,孤立李纲,给他带来极大的阻力。

在这些人的眼中,好像坚守东京城是他李纲一个人的事情,跟大宋皇帝,跟他们这些朝中大臣位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实在要扯上关系的话,那就是李纲打乱了他们逃跑的计划。

可以说,在朝堂上这一块来讲,李纲是孤独的,他注定要成为守城的孤将。

要不是东京城的百姓和禁军毫无保留的支持李纲,大宋王朝根本就坚持不到勤王大军的到来。

不管怎么样,李纲总算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保卫东京城的布置,接下来就靠金国大军来检验他的布置成果。

虽然李纲将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详细,可他毕竟也是一介凡人,而且很多事情都只能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因此他在安排布置守城的过程遗漏了两个很致命的问题。

PS:宋朝的宰执又称宰执官,为宰相和执政官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