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如此重视自己,不仅派李纲和曲端这样的大臣来请,还派出像王定六这样的梁山元老来暗中保护,杨邦义和陆宰一阵感动。

“对了王大人,之前抓的那几个胡人,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杨邦义心血**的问了一句。

其实也不算是心血**,在他的心中依旧保持着杨家将的血性,既然别人都派出细作深入中原的腹地,我们总不能没有任何表示吧。

“回杨大人,这个是机密,不方便透露。“

王定六不好意思的回到,他虽然很尊敬几个读书人,但是情报局的保密纪律摆在那里,不能透露的绝对不能透露。

其实对于几个胡人,已经交由审讯处的人连夜进行审讯。

愿意投降的会吸收到情报处里面来,不愿意投降的只能让他们消失。

专业的事情会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王定六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暗中护送四人安全到达东京城。

“哦哦,唐突了勿怪勿怪”

杨邦义自知理亏,并没有继续往下问。

李纲和曲端是在西夏前线混过的人物,自然清楚燕王旗下情报部门那一套。

……

一夜无话,王定六退走之后,四人说了一会儿话就各自睡去,直到第二天才醒来。

洗漱一番之后,护卫早已经将东西收拾好在客栈的后院等待他们。

四人刚出门的时候,只听到外面嘈杂之声响起,然后一阵旌旗摇动。

几个护卫连忙出门打探,发现是长江水师的童威和童猛两位上将联袂而至。

原来童氏兄弟刚刚从重庆一带回来,他们听说码头的密探说来了几个气度非凡的读书人,而且昨天晚上出了点事,这才匆匆过来拜见。

这个密探并不是王定六他们那种燕王直属的情报组织,而长江水师下属的情报人员。

长江水师的密探成员不像王定六他们那样,经过严格的训练,组织严密,忠诚度很高,他们的架构松散的多。

不过好歹都是本地成员,查颜观色的本领还是有的,就这方便来讲他们也有一定的优势,不然也不会从人群中发现李纲他们。

作为长江水师上将,又是梁山一派的老兄弟,童氏兄弟的官位并不比李纲他们差多少,完全可以避而不见。

但是他们终究在自己的辖区遇险,这就不得不露露面,表达一下慰问之情。

几人寒暄几句之后,由童氏兄弟亲自送他们出江城。

此时全城已经传开,当年孤将守东京城的李纲和常年在陕西抵抗西夏兵入侵、保卫边境安宁的曲端莅临江城,很多百姓蜂拥而至,都想看看两位英雄的雄姿。

很快就出现万人空巷全城轰动的场面。

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呼着李纲和曲端的名字,带着家中最好的东西往前挤,试图引起几位大人的注意。

幸好四人有贴身护卫,童氏兄弟也带得有水师在维持秩序,不然场面非得乱套不可。

至于王定六和他的部下,并没有看到。

也不知道他们混在人群之中,还是躲在附近某个角落。

但是他们肩负保护四人的安全,想必一定就在附近,密切注视着四人的四周。

李纲等人先是被赶来的百姓吓了一跳,听到他们叫自己的名字之后就释然开来,原来自己在江城的名头这么大,这么受欢迎。

“除了燕王率领大军经过那一次,江城很久没有那么热闹了。”

童威看着越来越多聚拢起来的群众,不由得感慨道。

“这都是大汉日报的力量,经常宣传两位大人带领士兵英勇抵抗外族入侵的事迹,群众这才如此激动。”

童猛细心的四人解释道。

“对啊,老百姓的观念是最朴素的,谁保卫这个国家和民族,谁保护他们的安全,老百姓就尊敬谁”

说实话,这么大的场面童威都有些羡慕了。

他们兄弟在长江一带做事这么多年,对两岸的百姓也算极好,却没有得到如此待遇。

李纲和曲端都感慨万千,这些似乎就是燕王的胸襟。

自从成为燕王之后他从来不将功劳据为己有,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甚至不遗余力的在大汉日报推崇当事人的功劳。

就像陈遘坚守中山府,陆登坚守隆德府的事迹,都在大汉日报大幅报道过,以供百姓知晓。

面对越来越热烈的场面,杨邦义和陆宰开始生出羡慕之心。

为官者,不就是很期待这种场面吗?

接受百姓爱戴,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双手奉上。

……

由于人数太多,原本很短时间就可以出城的四人硬是花了近两个时辰才走出江城。

童氏兄弟一直将他们送到城外的十里亭才匆匆还回城中。

相比于城中的热闹,城外就偏僻得多,但他们的心情都十分的高兴,四人在护卫的保护下快马加鞭向北赶,他们都在心中憋着一股劲。

尽快见到燕王,向他呈上管理这个国家的大计。

离开十里亭不久,一行人就遇到三伙打算进东京城做生意的人和十几个进京赶考的学子。

路途遥远,时不时又有野兽出没,几帮人自然结伴而行。

没多久从后面又赶来一队足足有一百多人的马帮,他们是从东京城出来到湖广一带做生意的商客,也加入队伍之中。

此时的李纲和曲端根本分不清谁是华夏情报局的人员,就连昨晚的王定六都没有出现。

但是他们总感觉这人一定就在身边。

因为燕王的命令,王定六一会认真执行的。

李纲,杨邦义四人在途中甚至仔细推敲一番,看看王定六倒底在哪人一帮人中间。

不管是哪一方,他们始终认定王定六的人马绝对不可能隐藏在那群书生当中。

……

经过几日辛苦赶路,众人终于离开湖北进入河南境内。

因为直道的关系,一路行来都没有太多荒凉,时不时会碰到村庄和集镇,众人才得以打尖休息、补充物资。

就这样,一行人终于慢慢靠近信阳城附近。

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李纲和曲端同时觉得,从踏入信阳开始,一种紧张的感觉油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