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骊山的背面有一座石洞,洞口上面写着“天宝遗迹”四个大字。山洞用岩石作为大门,非常牢固,难以攻破,人们自然没有办法知道洞里有些什么。前代明朝正统年间,石门忽然自动裂开,露出宽仅约一尺的一道缝隙,有个上山砍柴的人恰巧看到了,回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同村的刘瑞五,而他自己虽然满肚子的疑惑,但又十分害怕,不敢进洞打探。
瑞五和同村的人有些不同,他胆子大,性情豪放不羁,自小又读过一些书,很有古代侠士的风范。瑞五听说这件奇异的事情后,便高兴地决定去洞内打探一二。于是他约了些村民,共有五位,都是喜欢热闹刺激,富有好奇心,胆识过人之辈。他们带着酒和食物、猎具,向石洞走去。到了骊山,向上望去,看到山路崎岖,而且大多都被荆棘树木遮挡住,他们只能用手攀附着石头和树木,好容易才登上了山。远远望去,看到洞口白石发出莹莹的光泽,温润清透,好像很多人走过似的,暗自感到诧异。又往前走了大约一里地,才到达山洞。从裂开的缝隙朝里看,只看到洞里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清,隐隐觉得洞内深不可测。几个胆小的开始打退堂鼓,想要回去,胆子大点的也有些害怕,不敢再提进洞的话,唯独瑞五扬起手臂,高声喊道:“咱们既然来了,不调查清楚洞中秘密,回去了又有什么意思!”说完便把火把点亮,主动带头走在前面进入洞内。剩下的几个人只有三个人跟着瑞五进入洞内。刚入洞时,大约只能容纳二人肩并着肩走,再往里面走,山洞越来越宽,能容纳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两旁都是石壁,洁白清亮。用火把照亮了看,只见石壁上似乎有一幅幅绘画。瑞五回头对大家说;“环境挺好,有什么可害怕的!”说完,就往洞的更深处走去,想要彻底打探清楚洞内的秘密。
小路曲折,又走了几步,便来到一道门前。门是青玉做的,上面写有字迹。大家用火把照着,看到墨迹还很新,用隶书书写,有好几行。大致内容是:朕和妃子,每当盛夏炎热之时,来这里避暑,一起享受洞内的清凉,至今已有五年。风流潇洒,神仙也比不了,汉武帝白云乡仙境,也不再值得羡慕。只是担忧千秋万代之后,世上知道我俩相得之欢的人一定少之又少,于是命能工巧匠,雕刻石像放在洞内,以便流传后世。偶尔与妃子欣赏洞内石像,不禁相视而笑,几乎以为其是真身而非石头制成。最后署名是“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众人读完之后,才知道是唐明皇写的。
等到转过门屏后面,只看到一片非常宽敞的地方,大约有数十间房屋大小。中央放置宝座,仅是一个空位,看不出有什么奇妙之处。左边是梳妆台,一个石美人用手挽着秀发,对着镜子仔细端详着,姿态慵懒,可爱极了。旁边立着两个宫女。一个侧着身子站着,手捧着盛水的匜器,好像要走向前的样子,另一人帮贵妃捧着秀发,表情非常恭谨,跪在地下将长发轻轻握在手中。贵妃微微回头,小嘴微张,好像在说什么似的,眉目美如画,美艳逼人。贵妃身后站着的是开元皇帝,他头上戴着唐巾,身着便服,一只手抚摩着胡须。皇帝的神情姿态,好像在同贵妃表示亲热。大家观赏之后,都很高兴。右边是浴池,用绿玉作为池水,碧波**漾,清光粼粼,宛如真水一般。旁边站立的两个人,手捧浴巾佩带,眉眼之间微微显露出笑意。唐明皇与贵妃的身体,皆用白玉雕成,唐明皇赤身在池水中嬉戏,仅将脐下部分淹没在水中。歪着头坐在水池边,眼睛盯着贵妃,好像想要说什么,又偷偷笑起来。妃子坐在小石**,也脱掉上衣,浑圆的**,小巧的肚脐,都清清楚楚。秀丽的眉毛低垂,墨玉般的头发轻挽着,面有腼腆之色,一双修长如玉般的手抚着腰间绣带,一副欲解不解,不胜娇羞的样子。而裙子以下,一双玉足已经完**露在众人眼前。
瑞五与众人睁大眼睛细细观看,正想着再深入洞内窥探奥秘,但抬头遥望,一道帷幕整齐地挡住了视线,不一会儿,忽然洞内发出犹如岩石崩裂的响声,而且冷气阵阵袭来,众人禁不住恐惧发抖,战栗不已,于是向洞外跑去。即使瑞五豪迈过人,也觉得心惊胆战,不敢独自留在洞内。刚走出洞门,三人中已有二人栽倒在地,面色铁青,口流涎水,好像中毒的样子。瑞五大吃一惊,赶紧搀扶着二人走下山来,踉踉跄跄回到家中。到了晚上,两个人都一命呜呼。
死者家属不知原委,便到衙门告状。瑞五将事情经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官府派人到实地查验,证明瑞五所说的句句属实,就给他小小的惩处后,将他释放了,又派人用泥巴封死洞口,把洞门上“天宝遗迹”四字毁去,把洞口的痕迹抹去。尽管如此,一些樵夫牧童,仍能认出石洞的遗址。到了明朝天启末年,雷霆轰坍了洞穴,遍地乱石高耸,这才分辨不清何处为昔日的石洞。
外史氏说:我很奇怪,唐明皇身为一代风流帝王,精心选择奇胜之境营造骊宫,难道就没有另外建造高大壮观的楼阁,而仅仅用石头和土木来向天下炫耀?而且杨贵妃一直体态丰腴,一定害怕炎热,难道没有清凉世界让她享受?我从瑞五的后代那里听说这桩奇事,虽然荒诞离奇,也可以补《开元遗事》的缺失,所以将它记录在此,以保留这些不同的说法,供世人寻找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