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话题可说,可是也有很多人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怎样把心中的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有条理地表达给对方。这就需要一种迅速组织材料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发言之前迅速组织材料呢?我们需要一个框架,有了框架,再填材料就显得容易许多:为了能够迅速地组织框架,我们需要知道“五个W”。

Why?为什么?

我们与人谈话首先要注意到,为什么会有这次交谈?谈了有没有效果?会不会发生反效果?如果会有反效果,那就别讲了。

When?何时?

话题要符合时间。该什么时候谈的话,只能那个时候说。情人节在另一半耳边说些甜言蜜语是好的,但如果在重阳节再说,那就显得肉麻。

Where?何地——什么场合?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就等于说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像婚礼、满月酒、乔迁,当然就要说些吉祥的话,丧葬场合等就要说些安慰家属的话。

Who?谁在讲话——此刻是用什么身份在谈话?

比如,要多考虑今天我在台上讲话为什么会让大家信服。因为我年纪到了,知识经验也都丰富了。如果今天是个小学生在台上讲表达的技巧,大家会信服吗?就算讲得再好,也会在心中被大打折扣了,为什么?因为威望不足。所以发言者要认清自己是什么角色,是什么身份在对谁讲话,是对上司、对同事,还是对部属讲话,对同性还是对异性讲话。

Who?谁听?

在谈话之前要了解周遭的环境。今天是什么样的场合,与我谈话的是什么人,了解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这样的整体思路,再确定材料的运用。

因果关系

先说事情的起因,再说由此带来的结果;或者先说结果,再说其中的原因。比如,下面的开场白就很好:

那天,我听到××回来的消息,兴奋得不得了,赶紧放下电话就急匆匆地从单位出来,心想一定要回家换件漂亮的衣服再去。可是路上塞了半天的车,天气又热,我身上直冒汗。好不容易到家了,爬到了5层,一掏兜,居然发现钥匙忘在单位里了。想打电话解释一下,发现连手机也落在出租车上了!哎呀,真是倒霉死了!结果,那天的聚会,我灰头土脸,精神不振。

按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比如:我1995年考入了东北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998年毕业后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3年后成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师,从事科研工作。今年已经是我参加工作的第5个年头了,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从事这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