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林纬话里有话,孙翰明心中一凛,面上却打起了哈哈,道:“小林是风雅之人,喜欢这样的地方实属正常,我不过是碰巧猜中罢了。”

“那就容我妄猜一下,孙总喜欢的,应该是像“蓝”这样的时尚会所吧?”林纬似笑非笑地说道。

这话的关窍孙翰明自然不会知道,所以想都没多想,便笑道:“呵呵,还是小林了解我。”

林纬紧抿着薄嘴,没再开口,面上是如淬寒冰的笑意。

果然!

在“蓝”会所里,陪同叶宛的人,不是孙翰明还能有谁?

难怪顾莹珠一直不依不饶,闹完一场又一场;难怪叶宛不仅因此欺骗他,连梦话都在说:“你这样子,怎么像是做老板的人呢?”

原来不是在说顾铭远,而是在说孙翰明啊!

孙翰明并不知道林纬心里盘算的是另一回事,还只当林纬是对他收购一事上的用心存疑,略略沉吟了一会儿,才慢慢地开导道:“小林,我知道你对源华的感情非比寻常,其实,收购事成后你还是可以继续干,我这里自然会为你留有一席;当然,如果你想放手不干,做个自在人,我也会成全,价钱上我不会亏待。若是你对这次收购还有什么其他想法,也不妨直说出来,我看能满足你的地方尽量满足。”

孙翰明并不是一个会轻易相信别人的人,然而在这件事上,他不得不选择信任林纬。事实上,他并没有看走眼,林纬确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为了成功不折手段,否则当初也不会昧着良心做事,为了结成他的商业联盟,不惜背弃相交多年的女友,甘受他的摆布。

因此,凭他对林纬的了解,若不是因为误会,林纬是没有理由去阻拦这次收购的。因为眼下的收购绝对是源华商贸的一个机会,否则,一旦被坐实了偷逃税款之名,再想卖出个好价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相信无论是林纬还是王悦华,都比他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见孙翰明对这桩收购如此迫切上心,林纬心里更加笃定,他不过是利用自己在顾氏董事会站稳脚跟,而他绝不会就这么轻易让他得逞!既然顾氏高层已经释放出信号,那么,对自己而言,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他深知孙翰明心性警觉,自己得要小心应对、见机行事。固然对付他起来,没那么容易,不过,堡垒总是从内部攻克的,不是吗?

林纬在心中盘算了一会儿,才顺水推舟道:“既然源华的事跟明哥你没关系,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见放在书案上的画墨迹已干,顺手拿了起来,递给孙翰明,又道:“画赠知己,难得明哥喜欢,若你不嫌弃,改天我就画上几幅,一并奉上。”

“这个好说,先让他们上菜,我们边吃边谈。”孙翰明颔首道。

林纬按了摇铃,不一会儿,便有服务生过来布菜,两人分别落座后,林纬亲自为孙翰明斟了满酒,再为自己倒了满杯。

“刚才明哥说顾氏收购源华是顺势而为,无论对你还是对我,都是双赢……那是自然!我们本来就是共进退的!都说饮水思源,源华能有今日成就,还不是仰仗明哥你的支持?这件事是小弟一时鲁莽了,还请明哥多担待!我先自罚一杯。”

说完,林纬端起酒杯一仰而尽,喝完后,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继续说道:“这一杯酒是小弟敬大哥的!我还是要感谢明哥,在家父事业低谷给予的大力支持!”

当初,林纬的父亲林建国的房地产公司遭遇资金断裂、融资困难,正是孙翰明在危难之际救人于水火,鼎力支持林父那濒临破产的公司走出困境,才让林纬生了永久归附孙翰明之心。

可是,当年又是谁把林纬父亲的房地产公司整垮?不还是顾氏集团吗?身为顾氏集团董事长女婿、顾氏房地产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孙翰明,难道对不择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就不该负一点责任吗?

时至今日,林纬才彻底明白,孙翰明这局棋可谓布得深远周密,他在顾氏集团的争斗中早就布置好退路,拉拢叶宛和当时身为叶宛男友的自己一起来掣肘住田澜。想到自己这些年,不过是遵照着孙翰明预先布置好的棋路一步步走过来;想到叶宛毫无反击之力地被孙翰明所控制,背负小三之名,遭受莫名羞辱,还对他感恩戴德、亲近有加、甚至不惜对自己撒谎,林纬心中就燃起熊熊的火焰,那只握着酒杯的手跟着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这口恶气他实在难以消咽!绝不能再坐以待毙!

尽管此刻林纬心里早已是恨意滔天,可是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微笑着向孙翰明举起酒杯:“如果不是明哥的雪中送炭,哪会有家父的东山再起?大恩不言谢,来,干了!”

孙翰明并未察觉出林纬的异常,相反他一番动情的言语,让他不做他疑地安下了心,举起手中的酒杯,和林纬的杯子相碰道:“这点小事不必挂怀,过去这么久了,难得你还记得。”

“那是当然,明哥你是知道的,我是有恩必还,有仇必报的性格!”林纬别有深意地说。

“呵呵,小林真是性情中人啊,来,这杯干了!”孙翰明不在意地先干了杯,直到此时,一颗悬着的心方稍微放了下来。

此番他放下身段来找林纬再谈收购之事,本身也是情非得已。当初是他强把收购源华的担子一并扛下,本想借办成此事来安插人手并收服顾氏上下人心,如果收购进程也和其他几家一样受阻甚至是无疾而终的话,这会是对他威信的一个极大挑战,他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既然林纬这里只是一场误会,而今误会又已消除,他也没什么好挂碍的——他由衷地希望顾氏收购源华之事不要再生变数。

正是这种求急的心态下,让孙翰明忽略了林纬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