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骚客,懂得用伤感的诗歌或是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可以从侧面的反应社会黑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现世的不满。诗词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内心世界。

剑川拿着语文课本,看着刘永的词《雨霖铃》,不知不觉得自己独自一人大声地读了起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韩思雨对着剑川说:“怎么你也很喜欢这首词吗?”

剑川点了点头,反问道:“你也喜欢。”

韩思雨也学着剑川的模样点了点头,说:“你要不要听一听,我对刘永的个人认识吗?”

剑川和很不客气,直接的说:“那我就洗耳恭听。”

韩思雨很深情地说:“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雨霖铃》就是他的代表作。他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剑川不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这个我知道,书上的注解里面都有。你能说些我不知道的,可以吗?”

韩思雨,继续说道:“这是最基本的,你当然应该知道。”

剑川点了点头,她继续讲道“你刚才念到的这首词,是他代表作品之一。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品。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也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剑川仔细听着,努力地在试着寻找她漏洞。她说道“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剑川看着韩思雨挑着她话里的刺,说:“等等,你说刘永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还有,你说他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所以他的许多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韩思雨点了点头,说:“嗯,不错。民间传说,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剑川想起自己刚才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有些惭愧地说:“你知道的还蛮多的,让我自己感到很惭愧。你说,刘永仕途坎坷,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渴望功名利禄的人吗?”

韩思雨想了一会儿,说:“从他的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甚至有点叛逆精神。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所以,我个人还是觉得他热衷功名利禄,只可惜有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剑川听着韩思雨的讲解,点了点头,表示很赞同,他又问道:“那你觉得刘永的词带有什么风

格。”

韩思雨摸了一下自己的下颚,有条有理地说:“他的风格?柳永乃北宋一大词家属“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凄婉绵长,儿女情长,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剑川虽然很仔细听她说了那么多,可是还是有点不懂,于是又问她:“那你最喜欢他的词是哪一首。”

韩思雨直接说:“我喜欢《雨霖铃》,还有《蝶恋花》。”

剑川脑袋里有几个问号,重复着语气问道:“《蝶恋花》”。

韩思雨对着剑川点了点头:“嗯,你要听听这首词吗?”

剑川用有些怀疑地语气问道:“你会背诵。”

韩思雨很深情地背诵着这首词:“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剑川送出自己的掌声,说:“你真厉害,这首词你可以完整的背诵。可我只记得最后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韩思雨笑着说:“嗯,还好你记得最后两句,这两句是这首词经典的部分,以往的考试就考了这两句。”

剑川为自己解释道:“现在的我们只要记住他的名句就行了,在考试中就可以赢得一些分数。你这么了解他,可是在考场上又不会考它。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做一些无用功,你这么做,值得吗?。”

韩思雨:“像你们这样读书,有意义吗”?

剑川:“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就是没意义的。”

韩思雨为自己解释道:“也对,你们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考个好成绩,而喜欢一个人的词,甚至不能用喜欢这两个字来形容你们,你们只是死记他的名句。也就是说你们喜欢的不是他的词,是分数。”

剑川似乎觉得韩思雨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却又这句话来教训自己,于是他有些不服气地说:“研究刘永,那是文学家或是研究中华文学的人做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多考几分而已,你可以说我们是死记他的词也好,甚至不懂得欣赏或是不配欣赏也罢。反正他对我没有关系,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了解他。”

韩思雨从这句话中觉察到剑川有些不服气,为了让剑川心服口服,她想了了一会儿,说:“那刚才你念的词,就是这几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剑川想都没想直接说:“有些感伤,还有些感慨。”

韩思雨继续询问道:“你感伤什么,感慨些什么。”

剑川想了很久,发现没有很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感伤,直接干脆地说:“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韩思雨替剑川解释道:“那是因为你心里有些感伤,感伤自己没有一个知心人可以说心里话,想借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哀怨,我说的对吗?”

剑川心里感觉有点奇怪,没想到这个就被她看出来了,他低着头小声地说:“你懂微语言,或者是能够看透他人的内心。”

韩思雨摇了摇头说:“我不太懂网上流行的微语言,也不能看透他人的内心。你知道吗?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楚天开阔的气象。

这首词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所以,这首词本来就流露出一丝哀怨,所以我猜到你有些伤感而已。”

剑川睁大眼睛看着韩思雨,说:“现在我应该对你刮目相看了,我觉得你喜欢的词,不仅仅是词本身很优美,而且你还能读懂一些词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探索词人的内心世界。可惜,你不是出生在刘永的那个年代。”

韩思雨反问道:“为什么我要出生在刘永的那个年代呢?”

剑川解释道:“你出生那个年代,就可以和刘永把酒言欢,肯定会被刘永当做毕生的红颜知己。”

韩思雨噗嗤一笑地说:“你就打击我吧!再说,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君王或是文人雅士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我在他的那个年代,我过得日子肯定是惨不忍睹,退一步说‘这个世界也很好,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词来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另有一份美味。”

剑川:“呵呵,也对。现在的我们只要考个好的高分就行了,管他什么词人的内心世界,像你这样的让你,世间恐怕少有。”

韩思雨:“我只是觉得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并且他们还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灿烂地文化宝藏。我们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努力读书,可是读书也不必读死书。社会不需要那些死读书的人吧。读死书即使你现在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将来出生社会,也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相反,那些没有读死书的人,或许成为社会栋梁也说不定。”

剑川:“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就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反驳你。”

韩思雨:“你不反驳我,那是你觉得我说的话,很有道理。不过我虽然喜欢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但你不用担心,我可没有和这个世界脱节哟。”

剑川:“呵呵,你还真有些意思。”

韩思雨:“那是,呵呵。”

剑川:“呵呵。”看了看眼前这位女生,心想好久没有和你这么说话了,也没有看见你这么灿烂地笑容,能看见你笑真好。

韩思雨:“最近你怎么很沉默。”

剑川:“有吗?”

韩思雨:“嗯,好久都没有和你说话了。感觉上次在竹林见你之后,你就变得怪怪的,能告诉我怎么回事。”

剑川:“你别想多了,真的没事。”

韩思雨有些害羞地说:“你不会以为我那次真的是在哪里等人,和某人约会吧!”

剑川迟疑地说:“难道不是吗?”

韩思雨看着他的眼睛说:“我有承认吗?”

剑川慢吞吞地说:“你不是……不是说我在这里很碍眼,暗示我离开吗?”

韩思雨倾吐一口气之后,回应发哦:“拜托,我可没有说,是你自己说的,你记起来了吗?”

剑川用手指着自己,说道:“我说的吗?”

韩思雨对着剑川点了点头,剑川继续追问道:“那你去哪里不是约会,是干什么。”

韩思雨:“难道只有约会的人,才可以去哪里吗?再说,你还不是去哪里,难道你也是去约会。”

剑川:“我还以为你……

韩思雨:“还以为我是去约会,你怕打扰我们。拜托,我怎么可能在高三这种紧要时期,谈恋爱。老师和父母都不会答应,我也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的。”

剑川:“为什么。”

韩思雨:“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你说何必去做那些无聊的事,你说对不对。”

剑川:“也……是。”

那天他们两个讨论了很多中国的文人墨客,剑川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女生的内心世界是那么丰富,她不仅喜欢那些词人的词,还知道他们很多事情,听她这么讲解,剑川感觉自己受益匪浅。他觉得自己想要进一步的了解她,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想想昨天和鲁丽聊天的话语,再看看自己,发现自己读书似乎也有点死读书的味道,于是他决定要向旁边的同桌好好学习,借鉴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