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
古代丝绸之路使欧亚两大文明相互交融、两地人民的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为欧亚友好和平奠定了基础。现代丝绸之路继承先辈精神,使古丝绸之路重焕光彩。“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丝绸之路精神的薪火相传,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建原则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需要,中国愿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更多责任与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共建原则呢?
第一,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传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一代代丝路来往的商旅,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被中国政府重新倡议,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是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国拥抱世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家庭的最好见证。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严格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来实现“一带一路”愿景,来达成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不但不会替代现有合作机制和倡议,而且还会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与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中国政府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将自身的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发展经验转化为市场与合作的优势,是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结果。“一带一路”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并拓展、延伸到其他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家,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今天的世界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信息数据化等全面开放的世界,任何一方有优势只是相对的,中国和沿线相关国家都可以进行合作,享受“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市场红利。在“一带一路”共同的倡议下,大家可以扬长避短,把握时机,顺势而为,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
第三,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今天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综合发展的结果。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里,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发展提出的倡议,它摒弃不同社会制度的偏见,打破意识形态的樊篱。无论沿线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信仰佛教、基督教,还是信仰伊斯兰教;无论是认同西方价值观的,还是秉承东方理念的,都可以抛开旧习,进行合作。“一带一路”就是来化解这些差异,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促发展。沿线国家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标准、技术等方面相互对接,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相互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紧密合作。
第四,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准则,发挥在市场资源配置中企业的主体性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特点不一,因此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只有政府主导推进,才能引导沿线各国进行国家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如果政府做不好示范、引导和服务,经济社会资源就得不到有效配置。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特别是开好局、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特别关键。政府要引导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使企业成为主体,重视引入民营资本,促进各国企业间的合作。调动社会各个部门、各种资源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金融部门要做好资金支持。同时,“一带一路”也要实行现代商业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智能海关等模式,使网上丝绸之路和实地丝绸之路完美结合,这不仅将拉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而且还会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国政府成立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发挥政府的作用。领导小组涵盖了发展、改革、政策、外贸、金融、外事等众多部门的相关领域。
第五,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新近崛起的新兴市场,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起步和发展阶段,急需建设资金,技术短缺,经验缺乏。“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利益在于走出衰退、加快复苏、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旨在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包容性平台,挖掘各方优势和潜力,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整合,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人文与金融的合作,依据沿线国家不同的发展情况,创新合作形式,充分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经济体的优势,实现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不同经济体之间打开了机遇之窗。
合作的框架思路
传统丝绸之路主要以商贸、人文、经济往来为主,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战略不单单继承传统,更主要的是打造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推动下,形成了六大经济走廊,构建了“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
第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中国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65个地、市、州的430多个县、市,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千米,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亚欧大陆桥穿过我国东、中、西三大地段,经过亚欧大陆多数国家,其走向和古丝绸之路一致,被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新亚欧大陆桥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经济中心,基本上属于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小,资源缺乏。而其中间地带除少数国家外,基本上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大,资源丰富。新亚欧大陆桥通过区域,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性与优势互补性,蕴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新亚欧大陆桥的发
展,为沿桥国家和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对于促进陆桥经济走廊的形成,扩大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促进亚欧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进而开创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说,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路线:华北地区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国和俄罗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利于加强三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推动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
第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主要涉及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中亚和西亚不仅是全球能源输出国,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亚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间的交通枢纽。中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建立了一条新的横贯欧亚大陆的经济大动脉,更满足了我国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及中西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东起珠三角经济区,沿南广高速公路、桂广高速铁路,经南宁、凭祥、河内至新加坡,将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开拓新的战略通道和战略空间。
第五,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千米,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北接“丝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丝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中巴经济走廊”被描述为“一带一路”交响乐中的“第一乐章”。从中巴能源需求看,“中巴经济走廊”从陆路开辟了通向中东的门户,以此为枢纽,可把中国、波斯湾和阿拉伯海连接起来,开辟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的内陆能源通道。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对中巴两国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优化巴基斯坦在南亚的区域优势,有助于促进整个南亚的“互联互通”,更能把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共振,其建设将惠及近30亿的人口。
第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提出的倡议,得到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三国的积极响应。孟中印缅地理相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四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四国都处于发展经济、消除贫穷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阶段,面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辐射作用将带动南亚、东南亚、东亚三大经济板块联合发展。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四国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投资贸易、促进互联互通和加强人文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优先推进的两个项目,是中国与中亚、南亚、中南亚国家发生紧密联系的大通道。中国是亚欧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与亚欧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已成为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的共同愿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