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先王有至德要道。】

玄宗《御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圣德之主,能顺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则上下臣人,和睦无怨。”所以,这个“至德要道”就是孝道。

这是注解经文第一句。孝道是德的究竟圆满。道,是方法。什么方法?开发我们自性宝藏的方法。“道之要”,“要”就是关键。即只有行孝才能够圆满我们的德行,把自性的宝藏开显出来,此即回归本性本善,成就大圣。先代、古代的帝王、圣王都能够顺乎民心,用孝来治理天下。为什么孝道顺民心?因为是人的本性本善。圣王用孝道顺民心,民心自然归顺。要推行政治,要推行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用孝。孝治天下,推行孝道教育,就能够教化天下的国民,使上下君臣之间都和睦无怨。

先王,是孔老夫子眼中的古圣先王,一般是指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到尧舜为止。舜让位给禹后,禹的位子没有禅让,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就此开始了夏朝。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之后是周朝。夏商周称三代,三代圣君称三王。所以“先王”还可以指五帝和三王。古代的帝王都有圣人的道德,都有所谓的“至德要道”,他们自己本身把孝行做圆满,就能够服众,然后推而广之,以孝心对待大众。

舜王,至孝至德。生父和继母虐待他,甚至几次欲置之死地。一次,让舜下井干活,等他下到井里就填土,想把舜活埋。幸亏舜事先得知,提前在井里挖好了通道,安全的逃了出来。回到家里,若无其事,不仅毫无抱怨的言语,连怨恨的心都没有。还是照样恭恭敬敬地行孝,这叫至德。心里没有对立、没有冲突。在他眼里,父母永远没有过失,只有自己做得不够好。徐醒民老先生讲解《孝经》时说,这种境界已经出离了六道轮回,不在三界当中了。佛法讲的三界六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因为迷惑、颠倒、造业,所以在六道三界轮回。众生最大的迷惑是什么?自私自利,跟人对立,跟人起冲突。舜的父母这样虐待他,而他跟父母一点冲突、矛盾、对立都没有。这是圣人的境界!

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感动了当时的尧王,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还请他出来治理国家。尧王的两个女儿都非常的贤慧,到舜家不以公主身份自居,侍奉公婆尽心竭力,舜也得到了家庭幸福;经过二十八年的考验,尧王判定舜真是圣人,就把王位禅让给他,舜得到了天下。

因此,孔老夫子赞叹大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即舜的德行,堪称为圣人;尊贵,做到天子;富有,四海之内都是他的财产;在宗庙内享受后人的祭祀;子孙绵延不断,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大舜的后代,这是一个人达到了圆满的成就。当时他治理的天下国家,真的是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和睦、天下太平。凭什么达到的?就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这就是先王的至德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