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宗庙”就是祖先,“宗庙致敬”就是敬事祖先的意思。“鬼神著矣”,“著”就是能够跟鬼神有感应。古人讲“祭神如神在”。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用至诚恭敬的心,仿???是祖先已经在面前,是不是真的在面前?如果真诚心到了极点,致敬,“致”是尽,尽到了真诚,那么祖先真的会来,因为一切法由心想生。“鬼神”是指本家的、自己家的这些祖先,他能够跟我们心心相通,虽然他们人的形体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那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灵性不灭,我们说他的灵魂永在。
现在科学家也已经证明有鬼神、灵魂的存在,譬如西方心理学家,他们用催眠的方法,能够帮人回忆过去、前世的那些现象。又有很多死亡医学研究者,他们研究濒死的人,发现这些人常常有灵魂出体的现象,这都证明人是有灵魂的。并不是生命的唯一,生命是由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换言之,我们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是有灵魂的人,这个灵魂不会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消亡,所以我们祖先的灵能够跟我们感通,只要我们能够至诚恭敬的去祭祀他们,他们就真的能够得到我们至诚心的供养,就是跟他们感应。
唐玄宗解释:“事宗庙能尽敬。”就是对祖先祭祀能够尽到我们的恭敬心。“则祖考来格”,祖和考都是已经过世的祖先、父母,祖就是父辈上面的祖先,考就是先父,已经去世的父亲,祖先们都能够感格,都能够来跟我们感应。“享于克诚”,“享”是享受,享受我们对他的供养,我们用什么供养他们?是不是祭祀时,摆上一些鲜花、水果、食品,或者民间,民俗烧烧纸钱来供养他们?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用的供品,实际上都是表法的作用,通过供奉供品,把我们的诚敬心引发出来,诚敬心有所寄托,寄托在供品上。所以供品的意义就在于引发我们的恭敬心、至诚心。如果仅在形式上供养供品,没有诚敬心,只搞形式没有内容,不可能有感应,祖先也享受不了我们的供养,因为他所享受的是我们的至诚心。
如我们孝养父母,包括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心和孝养父母之志,比孝父母之身更重要。呈上供品如同养父母之身,而我们以至诚恭敬之心来供奉,就是养父母之心,心与心能够相通,这叫做“著”。“著”就是显著,显露出来,有感就有应,以至诚恭敬而感,就有祖宗、鬼神来应,跟一切的圣贤感应,这都是一个道理,乃至跟天地、跟宇宙万物感应,都要用这种至诚心。诚到了极处,就一切都能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