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也有一个孝女感召奇迹的故事,这是2004年《武汉晚报》刊载的真人真事。有一位聋哑人姓解,因为幼年时药物中毒导致聋哑,此后便一直靠手语跟外界交流。后来他成了家,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后来考上了湖北省的旅游学校。女儿非常的孝顺,每天都花一个小时陪着她的老父亲,帮助父亲学讲话。女儿很耐心,从拼音开始教起,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教他去发音。虽然聋哑人对于发音特别不敏感,有时候翘舌音、平舌音都不分,很难发得准,女儿就用自己的手比作舌头来教父亲卷舌,而且很耐心的用夸张的口型来教父亲,一点点讲解发音的技巧。有时候父亲灰心丧气,自己都不想学了,女儿就一个劲儿地哭,结果他父亲非常感动,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讲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教了十四年以后,这位聋哑的老父亲真的会讲话了。成年的聋哑人还能够通过训练后开口说话,这都是由于孝女把“病则致其忧”,真正落实到了行动当中,孝心感召了这么好的果报,这也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四、丧则致哀痛悼亲恩

经文:【丧则致其哀。】

唐玄宗注解讲:“擗踊哭泣,尽其哀情。”父母总有离开我们的一天,确实“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父母过世,当然做儿女的会非常哀痛,哀痛是一种心情。为人子女,因为想到从小到大自己蒙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恩德比山高比海深,自己长大了,很想奉养父母来报恩,可是父母却偏偏离我们而去了,想要报恩也没有机会了。这是古德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儿女当然非常的哀痛,哀痛到捶胸顿足的哭泣。“擗”就是捶胸,“踊”就是顿足,这都是因为哀痛表现出来的样子。哭泣,是尽其哀情,父母与儿女的情义,这是儿女厚道的心。做人要厚道,要知恩必报。古人的心都很厚道,总想着要报恩,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父母。所以当父母离开的时候,自自然然就表现得无心茶饭、睡眠,因为哀伤,他没有心思吃饭、喝水、睡眠,整日整夜的哭泣,这些都是儿女自然情感的流露。当然这种情形也不可以太长时间,《孝经》最后一章,丧亲章中讲,这种哭泣、不吃饭、不喝水的状况不能够超过三天,否则身体就会受不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虽然有哀痛,不可以超过三日,三日之后必定要饮食,要进入正常的生活,这是“丧则致其哀”。

五、祭则致严庄严肃穆

经文:【祭则致其严。】

是讲父母走了以后要祭祀父母,祭祀父母最重要的是在祭祀当中能够庄严肃穆,表达自己对父母、对先人的那种恭敬。唐玄宗注解说“斋戒沐浴,明发不寐”,这是讲到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