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

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或许会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人们继而就会理解和赞同——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相平齐的。对人生而言也是如此,短板的长度决定人生的容量。

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跟它最薄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就越薄弱。两个定律的共同之处在于: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最薄弱的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最短的木板”与“最弱的环节”都是组织中有用的一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稍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作烂苹果扔掉,正如你可以清除一个屡屡犯错的害群之马,却只能对办公室随处可见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束手无策,因此,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去修补最短的那块木板。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有些缺点得不到改正,将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突破自己的瓶颈,努力改进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