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
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2019年年底,曾有机会在北京与中国的读者们见面。当时得以了解中国女性的苦恼。比如,被要求做稳定的工作、要工作育儿两不误、夜间搭顺风车的安全隐患。我经常想,如今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呢?
有时候觉得一切都变了,有时候觉得好像在原地踏步,也有时候觉得在不断后退。最近我也常常觉得心灰意冷,但一想到在韩国以外的某个地方,有读者用韩语以外的语言读着这部小说,就会觉得欢欣鼓舞。
我的书比我勇敢坚强,希望《82年生的金智英》能够到达我不曾抵达的地方。也期待我的中国读者们待它如我。
赵南柱
2021年5月13日
亲爱的读者:
您好!
我是《82年生的金智英》的编辑之一。
转眼间快两年过去了。这本书上市以来,我们收到五百多封读者来信。有邮件,也有手写信。读者来自全国各地,从70后到00后,有男有女。
虽然没有办法一一回信,但我们编辑部每一封信都看过了。有的信让我们读到泪流满面。
我们忍不住感慨:读者真好呀,读者好真诚,他们愿意在这个人们已经不再写信的时代,认真地写下那么多字,和我们分享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有的读者会称呼智英“智英姐”,把她当成一个就在身边的人,和她说说掏心窝子的话。
我很想把这些信带给我的触动也分享给更多人。于是借着制作新版《82年生的金智英》的机会,向可爱的读者们申请到了授权,做成这本小册子。打动我的信还有很多很多,碍于篇幅,只收录了这些。如果这些信也打动了您,您想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说说话,也欢迎继续写信到jinzhiying1982@163.com这个邮箱,我们会替您转达。
如果您注意到封面上的女孩手中拿的那本书,没错,这个新版本的主角就是你们呀。
谢谢!
任菲
2021年5月13日
00年生的温酽
《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阅读的第一本韩国文学作品,也是我第一次穿过光怪陆离的韩国娱乐与政治,看到一个平凡女性生存的韩国社会。
有人说:“这本书太过于刻意,故意将不公平都结合在一个人物上,来博取人们的同情。”那么,谁能保证这些不公平不会发生在同一个女性身上呢?儿时家庭里的重男轻女,学生时代的男生优先,找工作时的排斥女性,职场上的性骚扰……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每一个女性都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从起初惊诧、难过,到后来的隐忍,再到最后的习以为常,人们习惯性地开启“上帝视角”,将错误归咎于女性本身的行为不端、能力不足、品德不良,而鲜有人问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
许许多多的女孩儿在不公平的氛围中成长为默默不语的女人,再教导下一代女孩儿:保护好自己,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了这些事情,那就是你命中注定,自己吞下苦果而不要声张。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成为“哑巴”,也成为帮凶。
请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吧,为同为女性的我们。就像反抗按学号排队政策的柳娜,为女儿们争取房间的吴美淑,公开性骚扰的姜惠秀那样,发出我们的声音吧。
05年生的苏梓卿
2005年,一个渺小的我从出生,家里人并没有为我的到来感到高兴,父亲也只是在叹气,想知道我为什么是个“女孩”,但母亲依旧对我很好。两年后,我们家多了一个新成员——我的弟弟。不知从何时起,母亲对我的关心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么一句话——“你长大了,可以照顾好自己了”。半年后的一个夏天,不知发生了什么,我被送到在徐州的奶奶家,后来我向他们问起这件事,他们的回答是怕我影响弟弟、有我在弟弟会吃不饱饭(我总是哭,母亲无法睡觉,导致弟弟没有奶吃)之类的话……
就这样,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一段时间,这种日子持续到了小学三年级,他们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我的煎熬。他们来到这里之后,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对我又打又骂,我不能和弟弟抢任何东西,就算我与弟弟发生口角、打架,他们也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嘴边常挂着的就是“他是弟弟,他还小,你要让着他”之类的话,就算如此,我被母亲因为一点小错而打到流鼻血、皮肤瘀青,甚至差点从五楼直接把我抱起来扔下去……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如今我上了初中,这种问题似乎也并没有消失,母亲做饭时我没有去帮忙,父亲和弟弟因此不满,他们认为家务这种事就应该是女人来做!这让我感到很不平等,父亲总是说,“女孩子就应该稳稳当当的,穿衣服要板正,做任何事、和谁玩儿都要和我汇报,你那么小哪来的隐私,父母是爱你的”。他总是喜欢制造一些条条框框把我约束在里面,我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在这样环境中活多久,甚至总是想一死了之。我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开始失眠,变得不喜欢说话,更喜欢晚上一个人关上门,坐在书桌边放空思绪。他们又常常因此骂我,说我半夜不睡觉。不把我当一个孩子看,甚至说想弄点老鼠药毒死我!其实这样也挺好,就不用每次放学都害怕回家了。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读到了《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开始期待金智英的生活最后到底怎么样了。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金智英,甚至比金智英还要凄惨的人,希望这本书给人们一些警醒,多多关注社会中像金智英一样的女性,希望少一点像金智英一样的女性。
00年生的梓涵
你好,我是2000年生的梓涵。
我不是金智英,但是我在金智英的妈妈、奶奶还有她自己身上看到了我妈妈、我奶奶和我的影子。我出生在潮汕,很明白传统家庭对女性的要求,要生下男孩子,每个月要去宗庙里拜“老爷”,要懂烦琐的礼节。
其实,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许多人把家庭妇女看作“不进步的女性”,甚至称她们为“上门驴子”。她们不是不进步,她们照顾自己的老公、小孩,为家里人付出,是出于她们的“职业性”,母亲是一份职业。张爱玲在《谈女人》里面说,神带有女性的成分。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我虽然不知道神是什么,但是在我的认知里,所有能做到慈悲、了解的,也只有各位的母亲了。
我和智英相同,又不同。我爷爷给我起的第一个名字也是智英,妈妈觉得太普通,改了“梓涵”这个名字。你知道吗,我有次去医院,挂号的时候我看到四个与我同名的人。我懂智英经历的那些令她尴尬、迷惑的成人事件。她的初潮有姐姐的陪伴,我妈妈不知道我初潮是什么时候,也没有教过我如何使用卫生巾,我在看到**上的血迹时,那时候的慌乱我现在都还能回想起来。我在智英身上看到了太多的自己,但是我又与她不同。在受到骚扰时,我没有遇到帮助自己的女性,父母也不在身边。我永远也不会向他们提及这些事,我不想听到他们说让我保护好自己,不要穿暴露的衣服。社会环境的错误,为什么要我来承担?为什么在我的第二性征出现后,我就要把所有的性吸引力收进潘多拉的盒子?
但是,我还没有成为一位母亲,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资格。幸好我的原生家庭不会让我觉得结婚是不幸的,并且我还没对成为一位优秀的妈妈失去信心。2000年生的我,其实已经20岁了,20岁的梓涵,还不知道该怎样成为一个女人,20岁的智英会怎么做呢?
82年生的赵娜
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仿佛读了一遍自己的人生。我是1982年出生的,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从这种家庭结构来看,可以确定生活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小时候常常听父母和周围的人说,没有生男孩儿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我的爷爷奶奶也因为前面三个都是女孩儿而对我们不闻不问,父母活得很苦很累,自从弟弟出生,他们再苦再累也充满希望,很有干劲儿。我从小就不理解这种思想,甚至很抵触和反感,我常常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有这样的思想。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管教非常严格,我们受到的待遇自然也和弟弟不同。从记事起,我们三姐妹就常常下地干农活儿,拔草、挑粪、锄地、割小麦、收玉米、播种、收菜、喂鸡、洗碗,不知不觉感慨自己会的好多。好在我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没有像村里其他同学的父母一样,让他们早早辍学,我的父母努力供我们四个读书,四个孩子也都比较争气,日子渐渐好了一些。弟弟当年上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是我在供应,因为我那时的收入比两个姐姐要高,心里自然产生了我应该多分担的想法,除了赚钱养自己的家还要供弟弟读书。他由于从小没有吃过苦,到现在工作几年了,还没有帮家里分担过,放假回家就是躺着看手机。我的孩子一定不要像他这样,要尽量让他多参与家务,只要他能干的就尽量让他动手,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心。男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责任心,这对自己对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母亲现在经常说我们小时候非常乖,两三岁就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够不到床就搬个小板凳爬上床自己睡觉,她说得高兴,我听得心酸,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是那种心酸和无奈只有自己知道,谁不想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直到现在结婚生子,也不会在老公面前撒娇,能自己做的绝不假手于人,多年来都让自己活得很疲惫。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虽然很想自己带孩子,给予他更好的陪伴和教育,但是当时老公收入不稳定,主要靠我来养家,孩子白天由婆婆帮忙带,晚上和周末我自己带。白天工作非常忙碌,孩子睡眠日夜颠倒,我常常每天晚上睡眠不足四个小时,早上要很早起来上班。起早贪黑的工作,换来的是婆婆的种种埋怨,她觉得孩子有一点小问题都是我的责任,每天都要面对她的指责,心情渐渐抑郁,常常觉得生不如死,难道男人就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不指责爸爸,而要责难已经活得很艰难的妈妈,但是自己没有能力兼顾工作和家庭,只能默默地隐忍。当了妈妈除了工作就是马上回家带孩子,晚上最晚睡,早上还要早起,要不然又是一顿责难,爸爸却可以出去喝酒到几点都行,早上想睡多久都可以,婆婆从来没有指责过他不带孩子,她觉得带孩子和做家务就是女人的职责。那么工作呢,我要赚钱养家,也不能因此多喘一口气,仿佛多喘一口气也是罪过。老公大部分时候都是选择以逃避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不逃避就免不了和长辈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对我们和小孩儿都没有好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务事是最难评断的。好在孩子渐渐长大,还比较乖巧懂事,只是性格上会比较懦弱,我现在尽量减少工作,多陪伴孩子,慢慢考虑回归家庭。经历过一次产后抑郁,希望可以产生免疫,那种痛苦和无奈此生都不想再次体验。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加油吧!辛苦的妈妈们。
98年生的徐媛媛
当你在厕所里待久了,你就闻不到臭味了。重男轻女这个陋习,同理。小时候懵懵懂懂,认为每个家庭都这样,这件事原本就该这样。长大后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十个人欺负一个人,叫欺凌;一百个人欺负一个人,也叫欺凌;一万个人欺负一个人,叫正义。”原来,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小时候觉得男女差别所在就是在头发,小女孩儿有长长的小辫子,小男孩儿有刺刺的短发,仅此而已。直到爷爷去世,我开始觉得我和弟弟是不一样的。16岁那年,我走进爷爷家那个沉重的老房子,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缝制简易的丧服。我是长孙女,白色的丧服之外还有一点点亮眼的红色,表示本家人的“根红苗正”。邻居老姨给我套上她缝制的粗糙的丧服,完毕后,一边强硬地转过我的身子,一边鼻子一哼:“长孙女有什么用?还不是缺个把子!”老一辈人话语的肮脏我从小便有耳闻,“把子”是什么意思,我再熟悉不过。我的一声“女孩儿怎么了?不比男孩儿差!”早就淹没在这群巫婆刺耳的笑声中了。我出来问我的爸爸:“爷爷的丧礼上,作为孙子,男孩儿和女孩儿有什么不同吗?”我父亲通常对于我的奇怪问题都会特别认真且严谨地回答我,他一边忙着丧礼上的事宜安排一边和我说:“我们的传统葬礼上,送葬引路举引魂幡的人,必须是这个家族的长子长孙,表示一个家族后代的兴旺。爸爸只有你一个闺女,送葬的时候只能抱着你二叔家的弟弟去了。”送葬回来,弟弟的小脸早就哭花了,小小年纪的他只觉得场面大得吓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也是一件对大人来说“荣耀”的事情。
十三四岁的我,在爷爷家住的日子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的。吃完饭,我不能推碗就走,不然身后二妈、婶婶的埋怨跟着就来:“这么大的女子,还等着人伺候,不知道撤个桌子洗个碗吗?”羞愧难当之后,便都由我来收拾厨房了。如今弟弟也十三四岁了,奶奶和婶婶在饭桌上依旧把菜挑好,把白米饭与肉汤汁均匀地拌好端到他跟前。当然,弟弟可也从来没有碰过那滚烫油腻的泔水。
有一次下大雨,我们湿漉漉地回到家里,帮奶奶换好了干净的衣服,让她烫完脚后,我开始烫脚,除去我这一身的寒气。奶奶突然声音洪亮地跟我说:“让你弟弟也洗洗脚,你把他袜子洗了。”说得那么自然不过,像是在和我聊“今天的雨好大”一样那么自然。我不悦地说:“他长大了,洗脚洗袜子他自己就可以了。”奶奶微微地叹了一口气,说:“你要不给洗,那就我洗吧。”他们的苦肉计用得十分到位,我立马感觉是自己太过懒惰,让奶奶再起身去做就太不孝顺了,忙应承着说:“我来我来,您躺着吧。”
……
好多事情觉得大多数家庭都是这样,就适应了,习惯了,疲倦了。无知地活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下,可怕的是,自己从不自知。悲哀的是,这些恶意可能来自与我们相同的其他女性。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让我站回平衡点上重新审视、判断,质疑这些不平等。我想为同样活在不自知中的女性发声,醒来,不被控制,才有幸等到平等。
02年生的章枳雁
看完了《82年生的金智英》,深有感触。因为在这本书里的金智英,不仅仅是一个人,她正是当代社会中的每一个普通女孩儿。
无论是1982年生的或是1992年生的,甚至2002年生的女孩们,也许都会经历书中所写到的诸多“不公”。这些“不公”教给她们的只有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社会就是对女性不友善。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大多数女性都选择了沉默。像金智英一样,我似乎也渐渐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以及这些“不公”。
上小学时,我被同班男孩儿欺负,我的老师就像金智英的老师一样,会笑着和我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越是喜欢的女孩儿越会欺负她。”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喜欢一个人,要百般刁难她?喜欢一个人,不应该更加珍惜才是吗?从那时起,我渐渐恐惧男女之间的暧昧,“喜欢”这个听起来有点浪漫的词,也成了我承担不起的负担。
曾经有个女老师,在某天夜里把我拉去谈话。我本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结果老师告诉我,有某个女生在男生堆里很受欢迎,她告诉我如何让男生喜欢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女孩儿仿佛被比作一种可以自我增值的商品,而消费对象正是那些无时无刻不在苛求女孩儿的男孩儿。我想说,女孩儿每一次的自我提高,首先是为了自我取悦。让别人喜欢自己之前,先自己喜欢自己,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是如此。
说这个世界是宽容的,是合理的,因为它容下了男性与生俱来的自信。说这个世界是狭隘的,是过分的,因为社会的各方面好像都给女性制定了一套无法抗拒的标准。
当女生剪下那象征淑女的长发,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就会有人给其扣上“男人婆”的帽子。在大众看来,女性的肤色只有白色,男性的肤色却可以是白的、黄的、黑的。从来没有人会指责一个肤色黑的男生,骂他长得丑。相反肤色黑的男生会被赞美身上散发着荷尔蒙气息。而只要是一个拥有着健康肤色的女生出现在大众面前,大家都会嘲笑她,说她丑,给她起各种难以入耳的绰号。其实那些肤色黑的女生并不丑,她们甚至有着精致的五官,但就是因为社会上总有某些声音告诉她们,各种不客观甚至带有恶意的评价,让她变得自卑和沉默。
我就是肤色黑的女生,我觉得自己特别健康,但是总会有人因为我的肤色骂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骂我的都是男生,都是那些肤色和我一样的男生。一句又一句难听的话堆积在我的心里,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肤色仿佛成了我在社交活动中不可触碰的话题。
书中金智英的悲剧有一部分也是家庭所造成的。和金智英一样,我也有一个小我几岁的弟弟。从弟弟生下来的那刻起,我便已经预料到未来的诸多“不公”,这些“不公”的产生仅凭我的性别——女。
我生活的地方也有一种像韩国社会上的“重男轻女”风气。在村子里只有生了男孩儿,才会放鞭炮庆祝,预示着后继有人。这仿佛告诉那些生了女孩儿的家庭,他们后继无人。可无论生的是男是女,他们身上流淌的都是一样的血,都是这个家的孩子。
在很小的时候,母亲便要求我学做家务。刚开始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但后来看到每次吃完饭后,弟弟扔下筷子就去玩了,而我还要收拾他的烂摊子,时间久了,我便觉得越来越不公平,跟母亲争吵起来:“我在和弟弟这么大的时候,就要开始做家务,为什么他现在却可以什么都不干?”母亲听了我的话,很激动,她觉得我不懂事,骂我懒惰。之后又很生气地跟我说:“你现在不学,以后会做吗?嫁到别人家,你不去做家务,难道还要请保姆来帮你做吗?”原本我以为,作为父母的孩子,出于孝顺,理应主动去做家务,但到头来是因为我作为女孩儿,将来是要嫁给别人的,是要去别人家做家务的。即便将来我成了家,我不想做家务时,也有我的丈夫做。何况家务不单属于我,它属于整个家庭。所以,就算请保姆来,也不是帮我,应该是帮我和我的丈夫。
从小我的成绩便比我弟好,可是父母对我这一优异成绩的点评却是——“你的智商没你弟高,之所以比他成绩好,是因为你足够勤奋”。听起来是在夸我刻苦勤奋,但总让人觉得有些阴阳怪气。我用勤奋刻苦得来的优异成绩,这是事实,更是实力。这并不代表我不聪明,反应迟钝。这些评价给我颁发了一个“笨鸟先飞”的奖项,实则是为了让我弟那不突出的成绩变得情有可原。
只要弟弟有什么小磕小碰,母亲就会马上给他递药,而我生病了几乎都是靠自己解决。因为讽刺地看来,把生病的事情告诉父母会被骂“矫情”,不告诉父母则会被夸作“自立”。
母亲曾对我说:“你大胆,独立,坚强,你弟却胆小,怕事。你跟你弟的性格就应该调换一下。”可是为什么男孩子就一定是坚强大胆的代表,而女孩子就是胆小怕事的代表。女孩子可以独立,可以坚强,但也可以胆小,可以矫情。从来就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女孩儿的性格应该如何,也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女孩儿只能玩洋娃娃,留长头发。同样地,男孩子也可以是胆小的、矫情的。
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不是一本书、一张纸就能写完的,女性的一生都被莫名其妙的条条框框约束着,告诉她们必须按照这些标准去规范自己。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遭到许多男性的厌恶和谩骂,但我认为作者书中的女权是和男权一样平等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地向男性群体打出“女拳”,只是想让社会在女性身上施加的压力可以稍微轻一些罢了。这也是我对这本书颇有感触的原因。
85年的高玲玲
我是1985年生的“金智英”,我是一名英文教师,有一个8个月大的女儿。由于疫情,我带着孩子在父母家居住了数月,这期间看到了父母亲退休后的生活日常。
同为退休工人,母亲却独自承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劳动,甚至一个人蹲在地上把地砖间隙的金线一条条擦亮。然而所有这一切劳作都是看似理所当然的日常家务,得不到一句赞美。相反,仅承担外出买菜任务的父亲偶尔洗一次碗也会得到妈妈的夸奖。父亲说身体容易累,干不了家务活儿,于是我们催促其去做全面体检,结果出来后真是哭笑不得:身体一切指标皆正常,但由于吃好睡好长胖了二十斤,才导致整体乏力的现象,说白了就是太闲了。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这样的婚姻状态中成长,现在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婚姻。
女儿出生后,我看到丈夫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变化,他依然可以像往常一样工作、休息、玩游戏、吃零食。我的生活却不一样了,尽管我依然可以工作,这自然得益于家里长辈的协助,但我个人的自由时间是真正消失了,就像现在这样的写作也是趁孩子睡着时赶紧完成。我多年的生活习惯也遭到破坏,不如从前那么健康。当然,丈夫也明白我的辛苦付出,默默给我买礼物,让我高兴一点,而我也理解他在工作上的辛劳,也渐渐接受他以另一种方式来分担我的压力。可是,我也深深地明白,也许这就是性别差异带来的必然后果,将来我的女儿或许也要过一模一样的日子。
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儿在这男权社会里生存得舒心而安全?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得到心中一些零碎的回答,但仅凭做母亲的一己之力远远不够。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与机构。我支持《82年生的金智英》举办展览,引起更大的反响,让更多人意识到女性所得到的尊重与保护还远远不够,而很多女性自己也并不知道……
出生于中国独生子女大潮中的我,在某些方面比金智英幸运多了,我甚至感恩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让女孩儿和男孩儿在家里的地位几乎可以等同。从我读小学到读研究生,几乎没有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性别歧视,但是参加工作以后,我确实看到了事业蒸蒸日上的更多是男性,或者是像男性一样付出的女性,那些选择走进家庭的女性不得不改换比较能兼顾家庭的工作,尽管这不一定是女性真正想要的工作。
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婚恋市场上男女的不公。有一位很有名气的情感博主说,一个女人无论学历多高、收入多高、工作多体面、家境多好,在婚恋市场这些属于雄性竞争,对女性择偶并无帮助,而女性需要的是雌性竞争,也就是容貌。因此,每个女生都该打扮美丽,减肥瘦身,做做微整,容貌才是相亲市场的第一招牌。所以说,那些从小苦读,衣着简朴的女生,即便成为优秀的职场人,拥有优秀的个人履历,这一切父母眼中的骄傲对女性的择偶毫无作用,只要你不漂亮,一切都白搭。而男性,只要努力奋斗事业,多大年纪都无所谓,“剩男”一词虽偶有听到,但真的没有“剩女”一词听到得频繁。
在日本,人们甚至把30岁未婚女性称为“败犬”,30岁已婚女性则是“胜犬”,无论婚否,都是一条犬,而且婚姻是胜败的衡量标准。
我如何放心让女儿生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将来如果她想按照自己比较独特的意愿生活,也许会得不到理解。我所能做的也只是理解与支持。但社会能放过她吗?还是我应该让她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容纳的刻板模具里,成长为千篇一律的普通女性?
女儿出生那晚,婆婆脸色不悦,显然是失望了。虽然后来接受事实后,也对孙女疼爱有加。但她确实说过,如果是个男孩儿,会更疼爱。在她的意识中,男性才可以撑起一个家,男性才可以在各个领域做到最好,而她也许忘了,自己也是女性,没有女性的付出,怎么会有这样的男性存在。也许正是女性付出太多,才没有挖掘出女性自身的潜能。这不是女性的错,是这个社会的刻板思维固化了女性的角色。兼顾家庭,养育子女,相夫教子,保持美丽,保持年轻等,都是对女性的要求。难怪现在优秀的女性越来越多,一个个知性,多才,高学历,好工作,爱美丽,生活健康,爱好高尚,可是女性们还是不够快乐,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女儿啊,该怎样让你将来少一些难受,少一些焦虑,妈妈真的在认真思考。
98年生的小明
尊敬的编辑:
你们好!
一口气读完了《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有很多话想说,于是冒昧写信。
我曾经以为这些离我很远。我成长在比较开明的环境里,是独生女,父母都是大学生,继父也对我很好。我性格还算开朗,朋友总是很多,也没受过欺负,大学、读研一路也都顺风顺水。家里是妈妈工资比较高,家务分担着做。妈妈总对我说,我很优秀,很漂亮,她以我为骄傲。她也告诉我,女孩子要尽可能多读书,经济一定要独立。
这两年,时常能在网上看到关于女权的讨论,或是不太友好的争吵。我觉得看这些人吵来吵去太累,抬抬手就滑过去了。
最近,我终于意识到了,我就要面对由于被父母和成长环境保护得太好而没有看到的现实了。
从上大二开始,父母就旁敲侧击地对我说,可以找男朋友了。我由原来的假小子形象转变,留长发、化妆、注意穿搭,父母也都很高兴。但我觉得,那是因为我自己想要这么转变的,也很反感父母总是提起“出了学校就不好找同层次的男孩子了”之类的论调。
今年,我喜欢上了同社团的学弟。我们已经做了三年多的朋友。这是我第一次喜欢一个人,感觉对方对我没什么朋友之外的意思,但我还是主动出击约他去唱歌、看电影。
就在上周六,我们一起去看了《未来的未来》。出了电影院,他对我说,觉得电影里爸爸在家带孩子,妈妈出去上班让他不太舒服。我说:“啊?电影里的爸爸不是也在家工作吗?”
他说,他家是妈妈在家带孩子的,爸爸什么也不干,所以可能潜移默化了,就觉得不太舒服。
我说:“那你觉得女性就应该在家带孩子吗?”
他提起了女权,还说,没觉得女性就要带孩子,但这就是现状,现在一边倒地批判男权的人太多了,他反感这种一边倒地批判别人的架势。说了也没什么用,改变不了现状,干吗要这样呢?
我语塞了,早早就回家了。我觉得,我不喜欢他了。
就连喜欢,是不是也是因为妈妈对我旁敲侧击的要求呢?我是不是也在被周围谈了恋爱的女性朋友影响着呢?我是不是潜意识中觉得我都要大学毕业了还没谈过恋爱有点丢脸呢?刚好认识这么一个人,感觉还不错,说喜欢好像也说得过去,然后就自我催眠,最后误以为自己有多么喜欢他。
因为他们说,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你们做了这么久朋友还没好上肯定是因为你不漂亮,你怎么不去割双眼皮?你怎么不戴隐形眼镜?你为什么不再瘦一点?你为什么不能为了喜欢的男生改变?所以我想要跟一个人交往来证明自己。
我跟妈妈说自己不想结婚生子时,妈妈说:“你可不要吓我。我生了你,你给我带来了很多幸福。我希望你也幸福,所以我希望你跟喜欢的人结婚,生个让你幸福的孩子。”所以我想要喜欢上谁来让妈妈开心。
我不知道妈妈是不是真的因为生下我感到幸福,我猜是有很多幸福的时候,但肯定也有感到不幸福的时候吧,但我肯定不是为了跟某个人结婚、让别人对我评头论足而出生的,也不愿意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喜欢”委屈自己,患得患失。我拥有够多的爱了,不缺这可怜施舍的一点。
去他的漂亮可爱,去他的结婚生子。我才不信结婚了就会幸福,人不是为了得到幸福而结婚的,而是有了相互扶持走过人生的艰难觉悟才结婚的。
我想起中学时男生拽下我的头绳扔来扔去;大学时发生过不止一次,最后都不了了之的女厕所偷拍事件;想起很喜欢的专业课老师告诉我们“女生要比男生优秀很多,才能与男生站到同一个高度”,还有印证了她说的话的学校那些令人无语的男老师;想起奶奶提前给我做好了将来给我小孩儿用的被褥;想起我以为爱我的姥姥每次给我的压岁钱最多,也不过是因为舅舅买房妈妈出了很多钱。
想起还有很多其实无处不在的危险。还有很多我由于过于天真而没有接触到的有着无法反抗的人生的女孩子,像微博上的很多消息一样。
我也是没有出声反抗的人,淡漠地视而不见的人,以为自己安全其实只是闭目塞听的人。在不远的将来我出国,步入职场,也会遇到金智英遇到的那些危险和不公,像我一直以来没意识到的不公一样。
我以为“喜欢”的那个人,也不过是像金智英的治疗医生一样,假装反省的伪善者而已。
我不想有任何与结婚相关的想法了。下周去社团时,我想把这本书带给他看。我以后会以普通朋友的心态跟他相处。
我还想在因为身边人的话自我怀疑的时候能够想到,不是我的错。能像那个完全不管**走光的女孩儿一样满不在乎,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就好了。以后在职场和社会看到不公的时候,能像救了金智英的上班族姐姐一样搭把手就好了。
祝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95年生的Lily
1982年生的金智英,你好。
我是1995年生的Lily,虽然我比你晚出生十三年,但你所经历的,我都见过,你成长过程中所困惑的,我亦困惑过。现实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洪流而改变太多,依旧有人住高楼,有人处深沟。
我读这本书的每一个字,心都是紧紧揪着的,因为我真的能预料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即使你反抗过,提出过异议,但你我都明白,那并不能改变什么。在那样的环境里,一切都会朝着既定的方向,世俗的洪流迟早会把你裹挟进那深不见底的深渊!为什么?!为什么?!凭什么?!凭什么?!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读完之后真的很愤慨!我还没有真正踏入这样的生活,与金智英你相比,我应该更清楚前路是什么。
我比较有感触,是因为我来自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奶奶生了五个儿子(据说还有过姑姑,但小时候生病去世了儿子生病怎么没有去世?)每个儿子都育有一儿一女,除了我爸爸。我爸排行老三,是唯一生两个女儿的儿子。我是爸爸的第二个女儿。那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我出生之后,爸爸不可能再要一个孩子了。也正是由于这样无法更改的现实,我和妈妈受尽了冷言冷语,也连累了姐姐。而这些冷言冷语,不是来自陌生人,也不是来自邻里,全部来自亲近的人!奶奶、叔叔、婶婶,等等。最尖锐的刀子来自最亲近的人,世间之事何其可笑!母亲为了我受尽了委屈!她背地里偷偷抹过多少次眼泪我已无从得知,但观察现在她与爸爸的相处模式,就知道她是为了我委曲求全了的。我的妈妈给了我和姐姐所有的爱。姐姐高考考了617分,家里人曾说: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是妈妈力排众议并说服了爸爸,让姐姐去上了大学。此时还有一个叔叔来我家把我姐姐奚落哭了,说她不懂事。恨我彼时年少无知,不然我一定冲上去帮老姐出这口恶气!
妈妈跟我说,别人家的孩子受不到的教育,她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享受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的东西,我也要拥有。所以我从小不缺什么,如果没有妈妈这样的坚持,我应该不会是现在的我。所幸我从小读书比较争气,考试经常名列前茅,高中就读于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考上了上海的985大学,毕业后凭自己找到了工作,收入还不错(在我那群亲戚眼里,找工作都是要靠找关系的)。我经常把工资拿给她,我的独立与尚可的成绩使得妈妈非常自豪。我现在已经能读懂她的眼神了,那里面除了对我满满的爱与自豪之外,还有另一种光芒,那光芒诉说着:我还是她与这个世俗抗争的成果。“凭什么别人说的就是对的?重男轻女就是对的!我认为是错的,我就不按照世俗来做!我就要好好疼爱这个女儿,我要让她出人头地!我不会让我经历的事情再发生在我女儿的身上。”我想,妈妈应该是这样想的。如此,我更要努力地生活。
我的妈妈非常爱我,虽然我家并不富裕,但她给予我的是她的百分之百。她是一位伟大的妈妈,为了我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在这方面,我不可能比她做得好,甚至可能不及她的一半。所以,我目前并不准备成为一个妈妈。我不认为我的基因优秀到必须传承下去。或许,在未来,我的工作和生活已经非常稳定,万事俱备,孩子的加入并不会影响既定的生活时,我会改变主意。但目前,我不会向现实妥协。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的选择,不是孩子的。父母养育孩子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所以这是应该做的。要更好地承担责任,那就要做好充足的经济上以及心理上的准备。我不认为金智英的女儿在不快乐的金智英妈妈的养育下能够过得更好。如果妈妈不幸福不快乐,妈妈是缺失的,孩子的精神世界怎么可能不受到影响?!
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啊,金智英们!别人的声音没有那么重要,要多倾听自己啊!在这个不那么美好的世界里,要好好地爱自己啊!
敬男女平等,敬女权主义!世界上所有信奉男女平等的人,都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者!
89年生的三左三右
我是一名新手妈妈,孩子刚一岁多。
重读这本书是因为给学生开了文学赏析的公选课,想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希望班上的男生、女生都能有所感悟。
初读这本书时我还在休产假,半夜躲在被窝里看书,泣不成声。那时孩子很小,一晚上要醒很多次,要喂夜奶,要拍嗝,要哄睡,每天晚上的有效睡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但我还是硬撑着把书看完了,因为感同身受,因为深深的绝望。
没有人告诉我小孩儿在一岁前几乎很少能与我互动,我不明白为什么连老公也无法理解我的痛苦与哭泣。
刚开始我还一直和老公诉苦、抱怨,后来发现老公完全无法理解我,甚至他觉得自己也做出了巨大牺牲,而我因为有产假多付出一些也是应该的,虽说辛苦,但也不能从一个温婉的妻子直接变成一个没完没了的怨妇。
我状态的好转是从看透了人性的自私开始的,假设人性本恶,那么婆媳矛盾和其他矛盾等各种事情就都可以理解了,没有人真正发自内心设身处地地为“我”考虑,“我”希望自己的待遇好转,只能先利“他”。
老公需要一个事业帮手,那我就辅佐他,帮他出谋划策,但同时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育儿了,这时老公就能更理解我,更发自内心地帮我打理育儿事务。
婆婆需要一个能赚钱养家的儿媳妇,我就另外找了兼职,多赚些奶粉钱,但同时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育儿了,婆婆却更积极主动地帮我承担育儿事务了。
频繁地诉苦、示弱,不会让自己的处境和待遇得到任何改变,反而会加深“祥林嫂”的形象,连亲近的朋友也渐渐不及时回复微信了。
但如果自身开朗、乐观,又是做事的一把好手,周围的人自然会向“我”展示微笑。一旦利益相关,与周围人利益捆绑更深了,他们反而会主动帮你解决问题,就像我的丈夫和婆婆一样,所以最终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自己,在于能否满足、迎合周边人的需求,或者宁为玉碎,主动打碎这肮脏的一切。
金智英最终能否走出来,不在于心理医生的疏导,不在于家人的关心,而在于她自己。她可以追求自己热爱的写作,补习班只有晚上有,那就请保姆来帮忙,保姆不好找就多花时间去找,保姆比较贵就花家庭积蓄去雇,家庭没有积蓄就求助父母,客观条件再困难,也总有办法。主动把自己困在进退维谷的位置,永远也走不出抑郁的状态;把周围的一切转向正向,螺旋上升,很难,但只要咬牙坚持下来,一切就都顺了。自己的状态自然而然就好了。
02年生的王若瑾
希望我写得不会太差……麻烦你啦!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你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知道这些事的人哟。
这是我第一次写文章,其实并不算是文章,而是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写下的流水账。里面大概会有很多不通顺的地方,但都是我的心里话。读书读到结尾看到了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举办的投稿,我就想把一直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有人可以看到的话,就随便看看就好……
我出生在2002年,可以说与文章主人公金智英的年龄毫不相仿,更别说是从小的生长环境了,但当我读到金智英小时候的经历时,我突然发觉,这好像跟我的生活一模一样。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性格可以说是好得不行,再凭着有点清秀的相貌,我的朋友真的很多,其中男孩子更多,而我也更喜欢跟他们一起打闹。但就因为我经常跟男孩子玩,老师找了我很多次,让我多和女孩子一起玩,不要经常跟男孩子混在一起,我那时候并没有太强的性别意识,所以并不懂老师为什么要那样批评我,但也只能照做。
转折是从初中开始的。那是在初一快升到初二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就开始流行起给别人起外号。那些“好心”的男孩子自然不会忘记我,我一直记得,那个时候他们一直叫我“大马猴”,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每当他们说:“嘿,看她多像大马猴啊,哈哈哈!”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听他们对我的嘲笑。慢慢地,“大马猴”就成了我的代名词,那些男生叫我的时候也不叫我名字,只是叫那个难听的外号。
后来,他们大概不满足于只是口头嘲笑,开始抢我的东西。先是在我写作业时抢走我的文具袋,顺着窗户扔到走廊里,丢了怎么办?不会的,走廊里也有接应的啊,于是我就跑到走廊里再看他们扔到教室里,追进教室他们则又扔出去。班里那么多男生,扔东西自然也是四面八方,我就像一头牛被他们来回斗,笔经常会被摔断,镜子也会被摔碎,可他们总是不停。他们还会抢我的眼镜,我的眼睛近视有600多度,每次眼镜一被抢走,便什么也看不清,就像被大雾蒙上了眼睛,我只能眯起眼睛慢慢走向那些抢我眼镜的男生,每当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孤零零的,看他们像看小丑一样地嘲笑我。那个时候的我没有金智英那样的好运气,没有人出来帮我,好学生只是低头读书,其他的都只是在看热闹……
后来他们开始动手了。好像我是一个解压的玩偶,一见到我总是会用力打我,好像打人的不是他们,若无其事地与我擦肩而过。我从来不敢吱声,我也没有朋友可以说。那个时候我在走廊里一看到我们班的男生,总是会非常恐惧,但又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接受一拳重击。他们还会经常在操场上故意绊倒我,让别班的人看我出丑,我们班男生则聚在一起嘲笑我摔倒的姿势有多么丑。
有一件事与金智英的鞋子事件很像。那是一节地理课,我们在考试,我的书包里有两大包糖,我的同桌和我后桌的两个男生想吃,而我不想给他们,就放在书包里。我一直在写卷子,结果他们两个人一直在翻我的包,在把糖拿出来时我既害怕被老师看到,又生气于他们随便拿我的东西,于是很大声地让他们别拿我的东西,给我放回去,我要写卷子。我本以为老师也会说他们打扰我考试,没想到老师很大声地训斥了我很久,说我违反纪律,骂我有公主病,让我待在家里就行了别来上学。那个老师骂了我多久我已经忘了,唯一记得的就是在老师骂我的时候,那两个始作俑者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嘲笑我,而我的绰号也多了一个——“公主病”。但我与金智英不同的是,当时并没有人站起来说明事情的真相,可能没人看到发生了什么,也可能没人敢站起来……
我初中时的班长是一个二百多斤的男生,有一次,在他下达任务时我觉得不合理,便提出异议,有几个人也附和我,没想到他直接抓起我的书包从四楼的窗户扔了下去。扔的时候像什么呢,大概就像他把一张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一样随意,但那是我的书包,那是四楼。这件事之后,我哭了很久,有人闹到了老师那里,我被找去谈话,老师很亲切地问我怎么回事,我终于小心地跟老师说:“我们班的男生经常欺负我。”我话还没说完,老师就脸色一变:“怎么他们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还是先找到自己的问题再找老师解决吧。”于是我刚燃起的一点勇气也被消磨殆尽了。
这样被欺负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升到初三之后学习压力重了,也没人愿意看小丑了,再到分班,那些欺负人的男生都去了成绩不好的班里,我跟他们终于慢慢远离了。
最让我感到戏剧性的是在毕业后的谢师宴。那天吃饭到很晚,有一个男生送我回家,我记得当时在我们小区门口,他突然问我:“你还记得那个时候×××和×××欺负你吗?”我听了之后蒙了,装傻道:“什么东西,早忘了。”那个男生哈哈一笑说:“哈哈哈,他们那个时候欺负你是因为喜欢你啊,觉得你好玩儿。”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怪不得都说小说源于生活,金智英的老师也曾告诉她,那个欺负她的男孩子是因为喜欢她才欺负她……对啊,这也太难理解了,原文中说: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不是应该更温柔体贴吗?不论是朋友、家人,还是家里养的猫猫狗狗,都应当如此。而那些男孩子因为一句喜欢,则欺负了我一年多,嘲笑我、打我,这一切对我的影响难道用“喜欢”两个字就可以一笔勾销吗?我真的很想不通。
上高中后,我有了中级社恐,很难跟别人说话。好在遇到了一群很好的朋友,果然女孩子都很可爱。我记得有一个男生很偶然地说过一句话,他说:“男生怎么会打女生呢,男生是不能打女生的。”你知道吗,我在听到这句话时,觉得他像一个大英雄一样主持正义。其实这个男生人并不好,但都是后话了。
我现在刚18岁,金智英长大后的生活经历我还没有经历过,所以就说了说我小时候的事,其实好像有点说偏了,我这大概是校园欺凌那方面吧,但当我读金智英这本书前半段时,我甚至都觉得我是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真的跟我的经历太像了。我这段校园受欺凌的事跟谁也没说过,包括我的父母和朋友,第一次把这些用文字表达出来,写着写着还是泪流满面,果然有些事情根本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忘记啊。
就在前几天,突然看到之前欺负我的一个男生的照片,他如今又瘦又矮,脸上长满了青春痘和粉刺,也没有考上大学,完全没有当年的半分神气,虽然不应该,但我还是在心里偷偷地小声说了句“活该”。一直到现在,我一直想问问那些人,初中的时候到底为什么要欺负我,我真的真的,很想听到他们的一句道歉。
如今的我顺利考上大学,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我也会努力去学习。我经常会穿小裙子,化好看的妆,在街上会被有些人注视,但我无所谓了,女孩子也可以随意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女孩子也可以很自由。我现在仍然不可以一个人晚上出去,仍然不可以一个人去乘顺风车,仍然不可以跟男生走得很近,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变的。比如,女孩子在车上遇到了“咸猪手”,人们不会再说女孩子穿衣服少就是活该,而是会去骂那个“变态”……在我看完这本书后,对将来的职场生活产生了一点恐惧,虽然艰难,但明天仍要努力啊!
我真的很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看一看这本书,能对女孩子少一点恶意,多一点信任。如果未来我有女儿的话,我希望她可以随意朝任何人绽放纯洁的笑容,希望我可以给她买很多小裙子,希望她和别的所有女孩子不要像我一样被别人肆意欺负还不敢出声。
希望所有女孩子都可以努力、纯洁、勇敢、幸福。
94年生的吴晓晓
昨天在公司加班,喝酒喝到呕吐,大概是我工作以来为数不多的一次,但只要是陪甲方吃饭,必喝酒。说了不能喝,没用。拒绝,“那就少喝点”。
毕业之后来到现在的这家公司,不到两个月,总裁叫我出去一起应酬,陪甲方吃饭,个个年纪都可以当我爸的油腻的中年大叔,强逼着我敬酒、喝酒,看你一口干掉露出满意的、猥琐的微笑,当你拒绝时,紧皱着眉头露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不满意的神情。心里骂了他们八百遍,还是强挤出微笑接过了一杯红酒。
但这并没有压垮我,压垮我的是从洗手间出来碰到甲方领导,问我:
“哪年的?”
“1994年的。”
“哦,我女儿比你大两岁,本科毕业好几年了。”
问完又喊你进去唱歌、喝酒,当下真恨不得甩手走人,但为了维护总裁的面子,我还是忍下了。
凌晨3点结束,回到家,一夜没睡,一直在哭。
研究生毕业,海归,过去23年别说家里人从来不会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就算是在学校拉赞助还是陪导师,也没有谁这样让我不舒服。你会让自己的女儿陪你大晚上喝酒、唱歌到凌晨3点吗?
更可笑的是,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这位大叔的女儿,提到之前的那次酒局,她问我:
“我爸怎么样?你觉得从同事的角度来看,他人怎么样?”
我想了很久说:“挺好。”
99年生的王某某
编辑部的朋友:
你们好!
今天花一个上午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是出生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女孩儿,我是独生女。妈妈告诉我,我出生前,其实他们做过性别鉴定,结论是女儿,奶奶对此并不开心。我小时候,奶奶一直催妈妈生个儿子,但是对于妈妈来说,超生就等于失去工作,但我想奶奶并不在乎这些。后来政策放开了,我又有了个妹妹,奶奶还是不喜欢她。有时候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可以对女人这么苛刻。
我最好的朋友因为是女孩,从小被抛弃,幸好被人收养才得以活下来。可能有人觉得遗弃女孩儿的现象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我最好的朋友的奶奶今年又捡到一个弃婴,女孩儿,生下来不到十天就被遗弃了。有时候我觉得太不公平了,女性的崛起充其量是抢走了原本由男性占有的社会资源,但是在男性主宰的世界,女性被压榨到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
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了解到足够多信息的人都会是女性主义者吧,否则,也太麻木不仁了。
感谢这本书,让我回忆起很多似曾相识的片段,让我更爱我伟大的妈妈。
05年生的王子泰
《82年生的金智英》编辑部:
你们好!
我是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叫王子泰。
我在上核心课“世界与我”时学习了《82年生的金智英》。在读书时,我留意到了161页下方编辑部的征稿启事,于是想写一封关于这本书的回信。
读前,我看了这本书的封面和介绍,认为这只是一本普普通通、只重视故事情节发展的娱乐性小说。读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地位的故事。在一个家庭里,女性不管是在儿时还是成年后,得到的都是不平等待遇。小时候家里有男孩儿的话,家长永远都是偏向男生的;结婚后,很多女性也只能去看孩子,在家里干一些烦琐的家务活儿,很难自己找一份工作。社会上大部分企业也是男性当领导和主管,而女性常常只能干男性领导分配的工作。如果是干同一件事,女性得到的报酬会远远低于男性。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也改变了。有时候,男性骂人也常常是针对别人的老婆、妈妈、奶奶来说一些不好的词。在我们男性眼里,这可能是一些再正常不过的骂人词汇,而对一个女性来说,会觉得我们在侮辱她,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女性,在听到这些词的时候,也只能默默地在心里生气,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我希望有更多的男性能看到、看完这本书,我也希望他们去关心女性心里的想法,而不是用一些男性意识不到的、不经意间的话语去伤害她们。男性结婚后也应该支持妻子去干她们想干的事,不能用男权主义的思想,觉得结婚后她们只能在家里照看孩子,干一些烦琐的家务活儿。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了现代社会男女的不平等。我也希望大家(包括我)不要说出、做出歧视女性的语言和行为。
感谢您的阅读。
79年生的段斌
艾玛·沃特森说:我们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
这是一本主角是韩国女性、字数不算多的书,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但是仍旧翻来覆去地看了三天。
从1982年到2016年,三十四年的成长,智英一直都以一种抗争、动**、屈服的状态在生活。开篇的描述是智英以曾经向丈夫表白过、因生产时羊水栓塞过世的大学同学车胜莲为替身,要丈夫好好疼爱智英,这让我初看时很疑惑,但看完全书后再回头看第一章节,却又让人那样清晰地感受到智英的那份渴望,一种从心底的共鸣油然而生,泪便涌了出来。
具体内容由喜欢看的朋友自行阅读吧,总之,这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书,辞藻不浮夸,细节描述极为真实。
既然是谈感受,我想,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共鸣,也许和我初为人父有关。虽然是个儿子,但是和妻子备孕、怀孕、生产这一路过来,我对女性有了全新的了解,虽然之前并不是个男权主义者,但在很多问题上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我是1979年8月生的,2013年9月结婚,2018年5月当父亲,算不上是很老的爸爸,但经历了指导同房、人工授精、试管婴儿、自然怀孕的过程,当得知自然怀上时的那份惊喜,深深地埋在心里不曾让妻子感受到。我和妻子是幸运的,最终的结果是圆满、顺利的。孩子两岁多,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这就是最好的。当初试管失败后,我坚决地和妻子说:我们就顺其自然吧,试管婴儿是对女性的摧残,如果命中注定没有,我们就去领养一个。因此,在有朋友要尝试做试管婴儿的时候,我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转告给他们,调整心态,认真思考。女性不是生育机器,孩子也不是产品。能让家庭完整、美满的并不是生育孩子,而是双方有爱,以及为了这个家努力的动力和责任担当。
压垮智英的稻草是养育孩子的过程,那种永无休止的重复、复职的希望破灭,压抑内心的不甘、男女不平等的折磨造就了抑郁的智英,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即使是这样,她仍然没有获得重生的机会。早几天,同事在吃饭时说:现在女的还是比不上男的,仅仅是因为世界500强企业和福布斯排行榜里CEO和老板大都是男人。虽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身为女权主义者,我心底涌出一股莫名的烦躁感,争辩了一番,最终以隔壁单位的女性来对比才悻悻而终。这番辩论其实是没有底气的,因为目前整体的社会意识远未达到两性自由平等,男性仍然是主导社会的力量。虽然中国未像韩国那样有极为等级分明的男女区别,但是生育仍然是每个家庭要面临的道德上的绑架。由此可见,男女平权还需要社会更大幅度的进步。
让我自豪的是,我在照顾妻子和孩子方面很是主动,无论是纯母乳喂养时期还是辅食添加时期,抑或断奶时期,我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可以主动地承担照顾责任,甚至在断奶时,儿子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依赖的情况,妻子筹备的断奶计划落空,让她有些失落。与韩国不同的是,我们让父母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了,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夫妻二人承担的责任,我想这也是许多道德绑架有落脚处的主要原因。我也不例外,孩子母乳一年后,自然断奶,顺利过渡到婴儿餐,在我和妻子外出工作时,照顾孩子的责任由我父母承担,虽然中午和下午下班后,我也尽力承担一部分照顾责任,但是喂食和午休并不能兼顾,而我也无耻地选择了午休,洗澡、哄睡仍然都是由我主要负责。虽然这一切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但并不代表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假如我没有父母的辅助,我是不是能够担当更多,妻子能忍受多久,会不会也有育儿抑郁症,我不敢说。妻子个性比较要强,喜欢在职场上拼搏的感觉,喜欢成就感,喜欢为了更好的生活奋斗,好在社会并不是智英遇到的那样的环境,虽说曾经有过一些不快,但好在都不是灭顶之灾。
在我的朋友圈里跑得最快的是女同学,财富积累最多的也是女同学,最自律的也是女同学,自强奋斗的代表也是女同学,做饭最好的也是女同学,也许只有喝酒最厉害的是男性。其实,我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过女权主义,甚至完全不知道它的概念、理论等,我所考虑的只是作为人所应当平等享有的权利、共同承担的责任,而非这是男人干的,那是女人做的,男人不能做,女人做不了这样的观念。社会存在的因素是每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体组成家庭,家庭形成据点,据点形成城市,城市构成区域,区域组成整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独立的责任和义务,将这些形成自身基础的自律和意识,这会让自己逐渐看到何为平等,我想,这也让人更容易找到自我。
正如作者最后所说的一样,更希望男性读者多一些,我也觉得作为男性应当正确认识到潜意识里存在的男权意识,如果有这样的,我觉得需要给予身边女性一些补偿,给予她们鼓励,给予她们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赵南柱如是说,我则希望我的儿子可以成为一个温柔、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人,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过喜欢的生活!
永远向女孩们祝福!在此感谢王恒男同学给我带来帅气的儿子,感谢父母的无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