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独”是相对而言的,“独”是指他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这主要取决于父母对他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如果从小就以他为中心,要什么给什么,一哭就抱,一闹就依,这样过度地溺爱,使他从有自我意识起,所感受的就是大家都在顺着他,都在为他服务。这样容易使他形成骄傲、任性、爱耍脾气、不听管教等不良性格,而且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差。
宝宝的“独占”行为也与家长的行为有关。3岁宝宝模仿能力强,经常模仿大人的某些行为。因此成人对宝宝的态度以及成人对他人的行为也对宝宝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家庭比较强调秩序,严格区分家人的私有物品,严格区分宝宝的日用品,不允许别人使用,还有的父母自己就不愿与别人分享,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宝宝的行为,强化宝宝“我的东西谁都不许用”的独占心理。
“独”的另一表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宝宝之间的互助、互让和分享欢乐的体验,也容易形成“独”。但一个三口之家还是一个小集体,或者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等。家庭中如关系正常,互相关心、爱护、尊重、体贴,并以此要求宝宝,一样可以使宝宝养成良好的不“独”的品德。
另外,宝宝到3岁左右应到托儿所去过集体生活,与小朋友交往,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学会集体生活,并在其中充当角色。这样就可以避免独生子女的“独”了。如果没有条件去幼儿园,要让他多和邻居小朋友交往,共同游戏,使他们在友爱中成长,也可避免“独”。
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宝宝喜欢与别人分享的意识,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宝宝把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另外,吃东西时让宝宝把食物先拿给爷爷、奶奶,并跟大家一起分着吃,把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给自己等。让宝宝懂得共同分享,礼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