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家长的手记:
晚上的时候在家里给小宝贝在厕所端尿盆,小宝贝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我就对他说:“下次你自己来厕所尿尿好不好?”他说:“好!”睡觉前,我让小宝贝自己去卫生间尿尿,小家伙扭着屁股,自己跑去了卫生间,我不放心,就跟着他来到卫生间,只见小家伙像平时一样,站在便池边上,我怕他站不稳,就过去扶着他,他还不让我扶,可能小家伙觉得很有意思吧。等他小便完了,我拉他起来,他还不肯,还要接着蹲。又蹲了会,我便强行把他拎到厕所外面去了。过了一会,他又把我往厕所拉。去了后他自己往便池那走,我问他是不是要尿尿,他说“嗯”。这次他自己拉着我的手蹲下大便,真不错!这么快就学会自己上厕所了,估计平时看大人上厕所他都记在心里了吧。
有的家长会说,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吃饭和穿衣或许有些难度,但是上厕所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也许你的孩子在家里能够在家长协助下上厕所,但是再过两年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必须学会独立到卫生间排便,家长们必须要有这个准备。由于孩子刚入园时,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和惧怕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对孩子的大小便规律也不太了解,这就极易造成孩子憋大小便的情况,实在憋不住就会弄湿或弄脏裤子,这不仅会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对老师或者学校产生恐惧心理,那孩子以后的学习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如何从孩子3岁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上厕所。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表达大小便的语言。
也许孩子内急的时候,会跟家长说要上厕所,但是孩子是大便还是小便,作为家长一定要问清楚,要让孩子学会分清两者的不同。当孩子能够分清他要大便或者是小便以后,要让孩子内急时,主动地告诉家长,这样家长才能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另外,不要忽略对孩子主动表达排便需要的行为予以表扬。
孩子能够准确掌握表达内急的语言后,有时却会因为自制力不够强而出现把大小便排在裤子里的现象。此时,家长一定不要过于责备,因为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这时候孩子的排便系统还不够完善,而大声斥责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孩子一有了排便意识就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可让孩子观看大人清洗脏裤子的过程,让孩子体会家长的辛劳,让孩子了解以后要及时地告诉家长他的排便意识。
第二,到卫生间去。
1岁前的孩子排便我们不多说了,主要是用尿布解决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到了3岁的时候,就不能再用尿布了,得让孩子学会到卫生间去,虽然这个时候孩子的排便还不能够完全自己解决,但是从这时候家长就要训练孩子自己去卫生间来解决他的排便问题了。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好奇跟着家长到厕所去,并在一旁观看家长。这时,家长不要把孩子赶出去,反而要抓住这个机会,教给孩子如厕的方法,而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很愿意模仿家长如厕的方式,无形中孩子就慢慢学会了自己排便了,如果有一天家长不在家,也不用担心孩子不会上厕所而把家里弄得很脏。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卫生间给孩子装上一个适用的小马桶,便后要求孩子自己冲水。如果孩子使用的是大人的马桶,需要家长把孩子抱到马桶上去排便,但便后同样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冲水。当然,如果孩子够不着冲水的按钮,家长可以帮忙,但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形成便后冲水的好习惯。
第三,让孩子学会蹲厕。
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卫生间大多都是座便器,而学校里的卫生间大多是蹲厕。使用蹲厕的方法和使用座便器不同,为了让孩子以后到了学校能够很快适应蹲厕,家长要提前对孩子进行蹲厕训练和指导。现在小区里的公厕很多都是蹲厕,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外面的公厕训练孩子如何使用蹲厕,指导孩子如何脱裤子、蹲下、站起、提裤子。如果熟悉了使用蹲厕,家长要常常带孩子出来使用蹲厕排便。由于孩子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家长可以在孩子蹲厕的时候对孩子稍加搀扶,并且告诉他这是大人用的蹲厕,所以,才需扶着他,等他长大了到了幼儿园,会有专门给小朋友用的蹲厕,到时候就不用大人扶了,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学习蹲厕,也会激起孩子的入园兴趣。
第四,让孩子学会便后擦洗。
人在排便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病菌,而孩子一般不怎么注意卫生。如果孩子便后就直接去吃东西,很容易得各种病,所以便后擦洗是孩子必须要学会的,也是必须养成的卫生习惯。即使3岁的孩子,一般也还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干净,所以,需要提早进行训练。如,先将手纸撕下来叠成小方块,拉完后,在肛门边多擦几次。注意,尽量不要让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劲,以防将手纸弄破。如果是女孩子,还要教她由前向后进行擦拭,以免弄脏外阴。同时,还应让孩子养成便后洗手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所以让孩子便后洗手很轻松,家长可以拿着孩子的手给孩子一边洗一边说:“你看,小手这样一洗多白啊!”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会经常忘记洗手,家长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讲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如,大便后,擦过屁屁的手上会有很多小细菌,如果不赶紧洗掉,小细菌就会在孩子吃东西时跑进肚子里,让孩子肚子疼。家长还可以把它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同时,请孩子把这些道理讲给别人听,当然,听的人要及时给孩子以鼓励,以此激励孩子把这种好的行为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