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3D打印产业支撑体系,应把3D打印技术用于优化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并与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相结合。为此,需要建立3D打印产业战略性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

建设战略性资源体系

在3D打印产业中,技术是核心,3D打印技术本身作为一项高端的技术资源,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能够显示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而且在国际竞争中,还可能具有扼住对方咽喉的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应该被加以重视和保护起来。3D打印技术与自然资源是双向互动的过程,3D打印可以选取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作为原材料,在抽象的尺寸、硬度等数据的“指挥”下,将一件件立体的实物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3D打印又是被寄予着厚望——节约并循环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使我们的生产变得环境友好,使我们的社会向着生态和谐进发。

加大对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目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出现了严重错位,高校和研究机构办起了企业,甚至放弃长期的一些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从事短期内能解决生存问题的应用型研究。纠正这种角色错位刻不容缓,只有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财政的支撑,3D打印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高校负责基础研究,研究机构负责共性技术研究,企业主导应用型研究和商业化推广,使三方在市场机制下合作互补,共同推动3D打印产业蓬勃发展。

3D打印技术的开拓创新,3D打印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我们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经济再上新台阶的美好憧憬,也带来了我们对战略性资源的安全和利用问题的担忧。人们已经习惯了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以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质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当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更助长了人们欲望的膨胀,这将会造成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质量方面更大的问题。除此之外,从广义的战略性资源来讲,与3D打印技术息息相关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也应被充分地考虑,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两大支柱。技术资源助跑了经济的一次又一次的腾飞。技术资源的挖掘、传播也要靠人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重要技术型人才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

形成产业服务体系

加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建设,推动3D打印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工业设计企业、3D数字化技术提供商、3D打印机及材料研发企业和机构、3D打印服务应用提供商组建产业联盟,利用有关学会、协会的平台加强研讨和交流,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加大宣传力度,凝聚行业力量,反映行业诉求,积极组织行业力量开展产业政策研究和标准制定,筹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需对接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3D打印技术发展的市场平台建设,包括3D打印电子商务平台、3D打印数据安全和产权保护机制、3D打印及周边项目投融资机制等,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10月成立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就提出了近期的三个工作目标:第一、搭建对话平台,促进3D打印技术国际间交流;第二、制定行业标准;第三、引进风险基金、产业基金,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特别是服务体系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信部相关司局,应该尽快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起草3D打印行业标准,引导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不同体制的产业成员积极建设3D打印产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中国国际新型家庭制造业博览会办展机制,促进3D制造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建立3D制造业通关制度,提高3D制造业通关效率,降低物流通关成本;加强品牌建设指导,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充分发挥国家质检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辐射支撑作用,提升3D制造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建立和完善为3D制造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和自律水平;加强协调指导和政策评估,建立和完善3D制造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

应完善中介机构的功能。一是政府相关部门提供3D打印的政策扶持。二是在融资中明确担保机构责任。如果融资企业方出现贷款违约,应界定清晰担保机构承担的金融机构损失比例。同时,担保机构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将3D打印知识产权变现或继续向融资企业追偿。而融资企业主或主要企业股东对贷款负无限责任。三是加快企业信用增强机制的建设,为融资企业提供信用鉴定及信用保证,以降低金融机构办理知识产权贷款之风险,藉此提高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意愿。

统筹产业规划

基于我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水平,立足技术领先战略,积极推动前沿技术课题和尖端应用研究;着眼完整产业链部署,推动共性技术研究;重点运用市场机制,结合国家扶持,推动我国3D打印技术和产业,尤其是已居世界前列的领域,快速自主创新和自由演化。围绕这些基本要点,对国家3D打印产业进行统筹规划。

培育3D打印产业市场。以市场机制和国家扶持相结合,加速推广3D打印技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尤其是已有领先优势的应用领域,培育3D打印产业市场。工信部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已经提出“拓宽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推进增材制造在医疗等领域的率先应用。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需要的就是进一步地落实具体措施。

可以考虑设立《国家3D打印技术应用补贴产品名录》,对于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产品的消费行为予以补贴,其中,优先考虑航空航天产业、家电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能源产业、机械装备产业和生物医疗产业。对于这些产业内的企业,采购3D打印技术生产产品用于终端产品生产的,可根据其采购产品性质与规模给予直接补贴;用于辅助设计、生产的,可根据其采购产品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对于直接消费3D打印技术生产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如其消费用于日常生活(非奢侈品或工艺欣赏用途),直接给予补贴。将3D打印技术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先进制造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技术,将该产业纳入优先发展产业及产品目录。

根据航空航天产业、家电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能源产业、机械装备产业和生物医疗产业的产业聚集度和地域分布情况,在这些产业有价值的企业聚集地,成立国家3D打印服务中心,提供3D打印机租用或者3D打印公共平台服务。如果企业自购的3D打印设备能够对上述产业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经国家认证后,允许其成立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并享受税收减免。对于提供3D打印技术辅助服务的3D数字化建模软件供应商、3D数字化建模服务商以及第三方检测试验平台的,可以根据相关的认定标准,对其3D打印相关服务收入予以税收政策优惠。对于直接从事3D打印设备、3D打印材料制造的企业,可以设立国家产业奖励基金,根据这些企业在航空航天产业、家电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能源产业、机械装备产业和生物医疗产业等重点扶持产业的技术贡献,予以奖励,也可同时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