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著名作家,1835年生,美国人。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们称赞他“成就伟大,人格伟大” !

马克·吐温出生在一个穷法官的家庭,家中只有一栋两间房的小木屋,父亲收入微薄,家庭负担繁重。马克·吐温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堡。4岁半时,他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启蒙教师霍尔太太是来自新苏格兰的中年妇女,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力图用《圣经》塑造孩子的心灵。可是天性活泼的马克·吐温对喋喋不休的祈祷、晦涩难懂的《新约全书》毫无兴趣,而是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距他家不远的伯父家的农场,是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庄园。浓郁的果林把起伏的小丘装扮得葱茏苍翠,溪水潺潺流淌,树林深处不时传来动听的鸟鸣声,草丛之中常有野生动物跳来跳去。马克·吐温常常来到伯父家的庄园,同白人小伙伴和黑人孩子一起游泳,捕捉响尾蛇,采集山莓。明月高悬的夜晚,孩子们围坐在中年黑奴丹尼尔大叔身边,入神地听他讲故事,那些神奇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这位面孔黝黑、满头鬈发的丹尼尔大叔,以自己聪明、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马克·吐温的信赖。正是从这个黑奴身上,他发现了黑人的许多优秀品质,进而对黑人及其不幸的遭遇产生了深刻同情。丹尼尔大叔后来成为马克·吐温一些作品中可爱的黑人形象的原型。

1847年,马克·吐温11岁时,父亲骑马到12英里外的巴美拉镇办事,由于途中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于当年3月24日离开了人世。自此以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糊口,马克·吐温到《佛罗里达日报》当杂差,半日学习,半日工作。第二年,12岁的马克·吐温辍学到汉尼堡《信使报》印刷所当学徒。每天,他很早被老板叫起来生火,打扫房间,整理铅字。然后在微亮的烛光下排字,折叠报纸。每逢周日,更是紧张。他要在黎明时分将报纸分送到每个订户那里。就这样,马克·吐温熬过了两年多的学徒生活,成了一名熟练的排字工人。后来,哥哥奥里昂借了500美元,买下了《汉尼堡周刊》报馆,他把马克·吐温从《信使报》印刷所要出来,以每周3美元的薪金雇用了弟弟。贫困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童年,他从14岁时起就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哥哥的生意很不景气,甚至连房租也付不起,只好将印刷所搬到自己家里。经过一年的实践,马克·吐温对哥哥的事业丧失了信心。一天晚上,他悄悄地离开家,几天后,他在圣·路易斯被一家晚报雇用,当了排字工人。不久,哥哥奥里昂破产,将报馆移交给债主约翰先生,也离家出走,到艾奥瓦州谋生去了。

马克·吐温除了在排字车间勤勉工作以外,将其余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他从图书馆借来了许多文学作品,一本一本地读着。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以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边读边想

这个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马克·吐温从小就自立了,而且还读了很多书。你现在看了多少书?听过了多少故事?你会讲多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