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还要学会给智慧充电,这种提法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在职场生存你需要有创新智慧,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敢于标新立异,以不断进取为己任;要有实践的智慧,勤于动手,不做“述而不做”的书呆子,除此之外还要有开拓的智慧,善于开发自己的潜能,为自己创造和谐美好的人生。

1.博采众长是“智慧之泉”

33岁的男女往往带着几分不自觉的傲气,他们有经验,有能力,而且在公司管理层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即使如此也不应该放纵这种盲目的优越感,你应该主动去博采众长,充实你自己,这样你才能越来越成功。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就是在告诫我们,仔细观察行善者的行为,不耻下问,向能者求教,学会用他们的思维和角度来分析问题,并对比自己作为局外人的想法,找出其中的差异,看看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对于“不善人者”的行为,要观察和分析其“不善”的原因以及整个过程中的不足,以此作为自己的镜子,避免自己遇到类似情况犯类似的错误。

作为一个33岁的年轻人,个人体验是有限的,因此应通过向多数人的体验学习,接受多数人的影响,获得多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通过与人交往,从多数人的体验中学习。被称为日本“银座犹太人”的藤田冈,为了让下级学会观察和思索别人行为的成败之处,规定每月由公司出钱,选一部最新而能够训练经商头脑的电影,命令全体员工都必须去看,如果无特别的原因而缺席者,便从薪水中扣除一张电影票的钱,他本人也不例外。这种方法既使人学到了东西,作用也不小。

美国数百位创业家谈了自己学习创业的亲身经历,以供他人借鉴:

(1)到大公司学习。如有机会到其他公司服务,应悉心观摩其老板的经营长处。

(2)雇用精明能干的员工。许多创业家认为,雇用精明能干的员工,不但有助于业务的发展,而且自己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3)时常与创业经验丰富的人打交道。只要他人具有你所缺乏的实际经验,你不妨主动积极地邀约对方,多与这类人聊聊,学习他们的点子和心得体会。

(4)利用视听教材充实管理知识。如电视上播放有关企业管理的节目,应按时收看或设法录制下来等有空时再观看,必定会有所帮助。

(5)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交朋友。他们可能是极佳的学习来源,多与他们联系交往,可获得一些新资料或新机会。

(6)敢于采取大胆摸索的学习方法。摸索经验或许并非是最有效的方式,但自己所领悟的经营要诀,通常是最珍贵、最实在的。

(7)加入企业家协会。出席演讲、研讨会或聚会等活动,可使你通过非正式场合获益甚多。

(8)听取家人的意见。或许你的另一半很有创意,或许你的父母亲在某一特定领域颇具经验,总之,听取家人的意见,可获益匪浅。

(9)多阅读书籍、杂志、报刊,以及交易刊物等。这些均是较好的信息来源。

(10)聘请精明的顾问。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源。尤其当公司业务开始增长时,管理顾问可教你授权的艺术及管理员工的诀窍,同时也可以辅导你开展公司的业务。

(11)购置先进的个人电脑。市场上现成的许多软件程序可教你如何把业务做得更好。

(12)倾听员工意见。你之所以雇用员工,是基于其长处和知识,所以,你应注意聆听员工的心声。

(13)从潜移默化中学习。多与经验丰富或才华横溢的人相处,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大有收益。其诀窍是,时常出外走动,与顾客、员工、专家等多聊聊。

(14)运用供应商的智慧。供应商通常不仅熟悉本行业务,而且能够提供许多对你有益的特殊咨询。

(15)每周邀请专家前来演讲,使员工具有最新的商业知识。

(16)注意倾听顾客的抱怨。从顾客的抱怨中,足以发现你的缺失,以便及时改进。如果某些措施是正确的,则你应继续保持并做得更好。

(17)模仿他人。如果你知道某人在A城市创业成功,则设法在B城市用同样的方法创业。最好直接拜访该人,请他倾囊相授。

(18)学习管理课程。目前,管理顾问公司时常开办专题演讲,而许多大学也开办管理进修班,应利用晚间或周末时间学习或进修。

(19)协助员工成长。为了让员工与你一样维持同样的专业水准,应资助员工,学习或进修管理课程或参加研讨会。

(20)持续找寻问题。只要你提出问题,大多数人都会乐意解答你的疑问,你的疑问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进而获得他们的钟爱。同样的,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要尽可能地答复。换言之,希望知道得多,你首先就要付出更多。

你必须养成这种“以成功者为师”的好习惯,这样你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取智慧,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踏上一条成功之路。

2.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

创造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点子”,如果将之应用到工作中,很多难题将会迎刃而解。不要说你没有创造力,它决不是什么神秘天赋,它公平地潜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也不要哀叹33岁的你已经错过了开发创造力的最好时期。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人从20岁到45岁创造力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只要找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有惊人的创造力。

为了开发出你的创造力,你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找到你的创新之路。

(1)腾出时间思考

你或许认为,思考当然需要时间,这是一句废话,但是真正为了思考而特别腾出时间,恐怕不多吧?假如你能每星期至少一次,不为日常事务打扰,留一点儿时间慢慢思考,在这段时间里,过去认为无法想象的事情很可能就会豁然贯通。

(2)不断更新构想

对于特定的问题集中注意力,并且从各种角度去探讨,尽量使想象力“飞跃”起来。起初,你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又会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构想,往往是从精神游戏产生出来的,不过,重要的一点就是片刻不离问题的核心。

要让思考力活跃的另一途径,就是面对问题,阅读各种参考书籍,然后再提出问题,探讨有关联的各种问题。

(3)多一点儿好奇心

对于周围的新事物,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思考力的源泉,一旦有了好奇心,就会集中注意力,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一位建筑公司的经理,说出了他自己的经验:

“我每天上班,都尽量不走相同的路线。与朋友聚餐,也尽量不到同一家餐厅。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是所有的新事物,都深深地刺激着我,使我的头脑不断地翻新、活跃。”

的确,不要每天用同一种步调,不断尝试新方法,一定可以启发创造力的。

(4)不要满足于现状

如果满足于现状,如何能有所改善呢?时常训练自己,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观察,想要做这种训练,就要对自己所做的事,都以“疑问”的眼光来看,尤其是对惯例、对想当然的事更要以存有疑问的态度去思索。

有些偶然产生的构想,看起来很不错,但是仔细想想,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不要放弃要求更好的心情,注意时常向前迈进一步。

虽要事事存疑,但对于旁人的新构想,不要一味地挑剔,应该和对方一起讨论、研究,并且积极地参与。这么一来,原本不太实用的构想,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集思广益

一位广告公司的总经理,邀请一些朋友们参加他举行的宴会。赴宴的人心里都在想,其他客人大概是他的一些同行吧!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来宾都是一些有名的大学教授、作家、大众传播业者、医生、律师,或者是家庭主妇等等,几乎找不到一位同行。大家都非常诧异地去请教这位董事长,他笑了笑,然后解释说:

“我和我的同行,都保持密切的来往,但是今天,我并没有邀请他们。因为,听听不属于我们的行业的其他各阶层的意见,对于开发新产品或者新的经营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时常和不同层面的人交际,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世界,所以我喜欢邀请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对于我来说,这是我创造力的宝库。”

今天这个时代特点之一就是一个行业涉及的范围不拘泥于某个部分,而是各个方面。

你要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收集广泛的意见,尽量接触各种阶层的人,从那儿获得不同性质的意见,这也是引导创造力的捷径。

放眼看去,那些被我们称为有构想、有魄力的成功者,他们的交际都很广,都能广泛地吸收别人的意见。

创造力不是天才的独特力量,但是却需要你用心才能开发出来,不要再犹豫了,赶快展开行动吧!你的创造力肯定会成为你成功的助力。

3.寻找你的“完美工作”

枯燥的工作是种罪恶,你应该努力去寻找你的完美工作,它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慧。运用你的智慧去寻找,你就可以得到富有意义的生活。

那么,你该怎么做呢?

(1)充分展现才能

“十全十美的工作”不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存在。在完美的工作中,你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才智发挥出来,应用到你孜孜追求的事业上,工作的环境正适合你的个性和价值观念。人们也的确在寻找、发明或创造这类工作。

对于拥有“最完美工作”的人来说,他们的才华、**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而且他们时常有一种强烈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心存一个内在的指南,使他们永远追寻着他们在生活中的目标。他们对于时间和金钱这两项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有着明确的把握。面对生活中碰到的障碍,他们只当做这是生活的本色。

那么,我们能否创造这种生活方式呢?答案是当然可以。我们都有一个核心的需求,希望参与富有意义的追求并在工作中能感到受重视。这些而非金钱才是我们工作的真谛。

《小即是美》一书的作者舒马赫指出,工作具有三个重要功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发挥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机会;通过和别人一起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提供生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生活中,我们需要找寻机会在工作中实现这三点。我们中间的多数人第三点做得相当好,但我们在与别人合作和共事方面能做得更好。事实证明如此做法才是发挥和提高我们才智的一种最好方法。

寻求生活的意义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正是这一精神内核帮助我们在所有日复一日的生活经历中发现盎然的生机。人生的意义最为奥妙,因为它是很难看到的。

(2)目标就是你努力的方向

想成功绝对不能没有目标,人生的目标帮助你选择自己的人生该走向何方。

你的目标是你的一种发现。人们往往要经过一番危机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不过以下问题能够让你在未落入危机之前发现你生活的目标。

①你有何才能?把它们全部列出来,选择三种最重要的才能,然后把每种才能用一两个词来表达,如:“我最重要的三个才能是我的听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②你的追求是什么?什么是你梦寐以求的,使你希望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究意哪些事情你愿意一展才华?在哪些主要领域你愿意投资自己的才力?譬如:“我的追求是从事成人发展和帮助人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目标。”

③什么环境让你感到舒适?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适合你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我最经常在随意的学习环境或与别人一起游览自然风景时,展现出我的才华。”

现在,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列出来,将每个答案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我的生活目标是利用我的灵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发现他们的生活目标。”

确保你的生活目标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也许你会发现,在许多方面,你早就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目标生活。心中牢记你的生活目标对你大有裨益,尤其是当你处在生活转型期时更是如此。通过这种方式,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也就变得更加合乎情理,而且你能更好地将生活中的变化同全新的视野及健康的选择联系起来。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有几个生活目标。如果你在不断探寻,你最终会发现它们当中贯串着一条内在的主线。因此,你要经常重复上述问题。

(3)从小处做起

生活可能不会像我们最初计划的那样,我们接受这种观念越早,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就会越直接。

当你明确你的生活目标时,就能更加容易地规划时间和找出真正的生活优先顺序。但是坚持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并不容易。事实上,你越是看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似乎越难保持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那么,该怎么办?从小处做起。每天只处理一项与人生目标有关的优先任务。

运用智慧你可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这绝非一般性的应变的“小聪明”,而是真正洞悉了自身发展轨迹的大智慧。

4.捕捉匆匆而过的灵感

对33岁的你来说,无论你做的是什么工作,捕捉灵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一些以难解决的工作柳暗花明,让你借助一个奇思妙想的力量攀上事业的高峰。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他形成狭义相对论观点的情景时说:“我躺在**,那个折磨我的谜,似乎毫无解答的希望,没有一线光明,但是黑暗里透出了光亮,答案出来了!于是我立即投入工作,连续奋斗了5个星期,写成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几个星期我好像处在狂态里一样。”

当有人问他关于怎么形成广义相对论观点时,他又说:“一天,我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假设一个人为自由落体时,他会不会感到自身的重量。我吃了一惊,这个简单的思想实验,给我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这是我创立引力论的灵感。”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你可能也有同样的体验:面对同一难题,费了很大精力,搜肠刮肚也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当你刚要出门的一瞬间却想到了一个绝妙主意。这就是灵感在起作用。难怪,爱因斯坦曾郑重地向世人宣称:“我相信灵感。”那么,灵感又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说,灵感仍然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只不过它的规律不能为人们所破译,伸缩性极大。

灵感往往一下子闪现,甚至有时是在睡梦中出现,它的到来完全是非预期的。灵感不是常规思维过程的结果,它存在于潜意识中,不为人控制,它是人类不能自觉的。经验证明,灵感往往是在艰苦劳动后或放松之时,受某种刺激而产生的。灵感也有不同的类别:一种是瞬间闪现,一下子便消失,永不再来的,这种灵感最不可捉摸,难以用人类现有知识加以理解;另一种是由于长期致力于某种研究或某类工作,在这之后突然产生的,这种灵感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但至少可以察知它与此前的艰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

有些人不了解什么是灵感,以及灵感有些什么特点和规律,即使头脑中已经出现了灵感,也往往会感受不深,把握不住。有些人说获得灵感很容易,而且作用很大。有些人则觉得它似有若无,无足轻重。还有一些人对灵感虽然早已心向往之,却又感到它朦胧不清、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只要对灵感现象的机制、特点,及其出现的某些规律有所了解,并且有一定的捕捉和利用灵感的精神准备与敏感,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或正在品尝到灵感的甘露。

(1)灵感来自偶然现象

对于偶然出现的种种意外现象,不可轻易放过,应该认真想一想,根据不同情况给以不同程度的重视,以免错过从中获得某种成果或重要线索的机会。因为事物的本质往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充分显露出来。这些意外事物正是具备了必要的特定条件,才展示出事物的某种奥秘。抓住意外事件中闪现的现象,可以激发灵感,顺手牵羊地搞出创新来。

(2)轻松时分寻求灵感

人在沐浴时身体舒展,心情轻松,常能令人有一种摆脱了一切羁绊和负担的心旷神怡之感,有时甚至还会进入一种似睡非睡的半自我催眠状态。这时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屏障可能已“有所松动”,潜意识信息库里储存的信息能更多、更及时地输送给显意识使用,潜思维更加活跃积极地配合显思维思考问题。这时日夜萦绕心间的问题,有可能突然在头脑中闪现出某种答案或线索来。当我们上床休息时,身心都是放松的,潜意识也会非常活跃,灵感也可能会在此时出现。西方有所谓“三B思考法”:“bad(床)、bath(沐浴)、bus(公共汽车)”(指这三种场合适宜思考)。这同我们所讲的卧床和沐浴有利于灵感的诱发,显然是一致的。

(3)音乐出灵感

不少人曾认为,在音乐的气氛中思考,有利于灵感的产生。

爱因斯坦在回答一位记者提问时说:“音乐并不影响我们的研究工作,而且有时两者出于同一渴望的源泉滋生成长。它们互相补充。”他还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作曲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

达尔文在《自传》中说:“音乐常常迫使我紧张思考我正在研究的问题。”

日本著名的发明家中松义郎在讲“发明的十大步骤”中,谈到要善于捕捉灵感时说,他在自己的公寓里专门辟了两个房间:一间“静室”,墙上挂满各种绘画作品;一间“动室”,摆了一些音响装置。每天他都要在这两个房间呆上两三个小时,经常一边听音乐,一边思考自己的发明方案。他甚至曾这样说:“每当我听到贝多芬的乐曲,就会难以理解地出现极佳的闪念。也可以说,我的几个发明都是贝多芬给予的。”

(4)急中也可“生智”

人的体力,要经常在有较大负荷量的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而日益增强。运动员不在高标准、高要求之下培训,就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样的道理,人的脑力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头脑不仅越用越灵,而且在快节奏的紧张状态中,或者在某种急迫危难的情况下,往往还会由于被高强度地使用而活力倍增,并使潜能得以发挥,从而创造出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当然并不是任何人在紧张、急迫、危难的情况下都能逼出灵感,逼出奇迹来。据有的科学家统计,当突发性灾害发生时,70%左右的人会茫然失措或表现精神麻木;10%的人则会出现惊恐、焦急和严重的行为慌乱;只有约20%的人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果断地采取行动。

灵感往往更青睐于清醒的头脑,如果你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镇静,那么就一定能更好地捕捉灵感,创造奇迹。

5.勤奋是智者的成功秘诀

勤奋是成功者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到了33岁还不会勤奋地工作,那么他(她)这一辈子就注定要平庸度过了,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也大多是依靠勤奋取胜的。

天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这样评价另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尔:“他是有史以来最美丽的灵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得自于他的勤奋,而不是他的天才。”当有人问拉斐尔怎么能创造出这么多奇迹般完美的作品时,拉斐尔回答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从不要忽视任何事情。”这位艺术家去世的时候,整个罗马为之悲痛不已。拉斐尔只活了38岁,但他竟然留下了287幅绘画作品,500多张素描。

鲁本斯成为著名画家并变得富有以后,一位炼丹师想劝说鲁本斯一起把普通的金属炼成金子,并说这是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的秘密。鲁本斯回答他说:“你晚了20年,其实,我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指着自己的画布和画笔,又说:“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碰过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金子。”

特纳经常引用老师对他的劝告,他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常说:“那些想要超过别人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努力,不管愿不愿意。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娱乐,只有艰苦的工作。”确实是艰苦的工作,但是对特纳而言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朗费罗宣称,如果把伟大的诗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面的桥梁的话,那么诗人静静的研究和学习则是水面之下的桥基。虽然桥基沉没在水面以下看不见,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一下一些伟大作品的“初稿”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从《独立宣言》到朗费罗的《生命之歌》,没有哪部作品在最终完稿前不是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润色的。据说,拜伦的《成吉思汗》写了100多遍,因为拜伦一直都感到不满意,一个没有勤奋精神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安东尼·特罗洛普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等到自己的心情好转或者诗性大发再着手工作完全是无稽之谈。

“那么多偶然成功的例子真是让人觉得很不错。”一位朋友对大律师罗弗斯·乔特说。“简直是胡说!”这位伟大的律师说,“你还不如把希腊字母丢在地上,指望着捡起来就成了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呢!”

在丹尼尔·韦伯斯特70岁生日的时候,他谈起了他成功的秘密:“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我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哪一天不在辛勤地工作。”

所以,辛勤的工作被称为“使成功降临到个人身上的信使”。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不必太过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那可真是太不幸了。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勉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勉的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即便你真的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比彻曾经说:“就我所知,在任何的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其创造者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得益于勤勉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诗人还是艺术家。

在遥远的非洲,一位智慧的老人留下了这样的话:“从早到晚,不管阴天还是晴天,也不管我们身体如何——可能会牙疼、头疼或者心脏出现毛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并开始做安排给我们的工作。而只有在坚持干上8到10个小时后,休息才显得格外甜美惬意。”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至关重要的力量,一个人如果能始终保持勤奋,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