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件找个无话不谈的闺蜜
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你决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声音,就如死水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它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度一生。
工作中发现,目前的都市白领普遍处于情感干渴状态,这种情感需要的匮乏,并不单纯是因为爱情的缺乏,更多的是因为友情的缺乏。因为人所需要的情感满足是多元化的,亲情、爱情、友情缺一不可,不论哪一种情感元素,都是健康心态的保障。而缺少友情的滋润,人会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导致失眠等状况的发生。那些朋友越少的人,精神负担便也越重。这条定律,对女性的影响要更大于男性。也就是说,闺蜜对女人而言,简直是最佳保健品。
对现代女性而言,一个好的闺蜜,可以改变你的心态、改善你的生活。相比于爱人,一个女伴,是都市女性的更需要的情感体贴。
与此同时,女性间的交流方式又带有某些天然的情感优势。因女性的沟通能力更强、沟通方式更趋于感性化,这是更能够平复对方心情的要诀。男人与男人间,更多表现为一种合作性。女人与女人间、或者女人与男人间,却更多呈现一种沟通性。一个身在女人帮中的女人、有女性好友陪伴的女人,更容易获得认同感,更容易让她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
女人本身的女性化色彩,使得她们心细、柔软、善于思考和沟通,能用女性的敏感去触摸对方的心。可以这样说,女性比男性更加热爱民主。遇上了他人的意见,会更容易倾听对方的心声。这是一种很好的维系友谊的方式,而男人间的交往则更倾向于用强硬的态度让对方服从。于是,女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比男人帮交更让成员间有归属感,也更愿意向彼此倾诉心声。
这无形中是在帮助对方排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可以这样说,不论多么委屈、多么不被理解的女人,只要到了闺蜜那里,通常都能得到理解和包容,这对女人而言,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树立生活信心的最佳方式。
我们常常在酒吧的灯光下,在茶坊的藤椅里,或者是午后的广场长椅上,看到三三两两的女性,她们手挽着手在一起,悄声地、细碎地、委婉地说着什么。
世间最美好的事,奠过于有亲如姐妹的好友,这种朋友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叫“闺中密友”。这里说的“闺”,不单单指闺阁、闺女、闺房的“闺”,而是指一个女人在她漫长的一生中,那点只有同性之间才明白和理解的闺中情怀,说白了,就是女人说私房话的对象。闺中密友的话。是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宛如女人的头发,扎上去,放下来,没完没了……
闺中密友,就是那个能和你一起哭笑,一起打闹的疯丫头;闺中密友,就是那个你恋爱时为你传递消息的小红娘,你出嫁时为你选嫁衣做伴娘的“花仙子”;闺中密友,就是和你一起做头发,一起逛街的那个小女人;闺中密友,就是陪你一起喝咖啡,一起听歌剧的那个高雅淑女;闺中密友,就是能随意出入你的闺房,跟你一头卧,一头眠,同床共枕,无话不谈的良朋知己。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生活的都市女性,本来就时常感到空气有些冰凉,感情有些脆弱,此时如果有一二知己常聚在一起煲个“心灵鸡汤”,既能清除心内垃圾又可坐享其成他人的智慧,说不定还能使小女子的生活从此像夏花一样绚烂。何乐而不为呢?
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很多女人都体会到来自于闺中密友的幸福。有了那种喁喁私语、亲密无间的女朋友,她会在你受到委屈、误解、伤心时耐心地倾听你的苦恼,给你以安慰;在你遇到困难,经受困苦,需要帮助时,她会无私地伸出双手,给你以帮助。交了这样的女友真是应该珍惜。
女人需要一个闺中密友,分享心事、宣泄苦乐,但谁都知道,对于女人来说,找到一个真正的“红颜知己”,实属不易。那么闺中密友从何而来?
看过《樱桃小丸子》的人肯定记得那个小玉吧。穗波小玉,小丸子最要好的朋友,与小丸子一起回家,一起吃便当,是小丸子的同桌,她的最大愿望是同小丸子永远在一起。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一个如小玉一般的朋友?这一类的闺中密友,多来自童年或读书时代的同学、邻居,因为知根知底,成了知音。这样的密友,是你一生的影子,自己走得再远,她还跟在你的身后。
另外一种闺中密友,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或在你为事业拼搏的过程中,因为偶然的原因相识相知的。还有一种闺中密友,并非两人间有多大的共同点,或是曾经一起经历人生的风雨起伏,在她面前,你可以放下所有的伪装,你可以**许久以来难以启齿的秘密。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友情是两条舒缓的小溪,自然而然,汇聚成清澈的河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润物无声,友情里承载着水的细腻,丝的柔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慢慢地就会发现,童年和读书时的密友,也会因为现实、家累、世俗以及双方地位和收入的差异,而渐渐淡化。
有这么一对闺密。那年,她们一个来自山里一个来自海边,却有幸踏进同一所校门,安排在同一间寝室,成了上下铺的同时也成了好朋友;食堂里常看阿惠买双份的饭菜,琴房里总见阿丽占两个位置;她们形影不离,无话不谈。
去阿惠家,是毕业两年后的暑假。她微笑着在车站接阿丽,纯白的短袖,纯白的西装短裤,披了件淡黄的纱质外衣,一头男孩般短发洋溢着青春与活力。健康、热情、率真一如从前。
大热天,她们骑自行车去当地的寺庙。寺中少有游人,静静的,日光下,林间小路树影斑驳,除了鸟叫虫鸣,便是她们的谈笑声。下山后,她们在寺边一老婆婆的茶摊喝茶。茶摊简易,只在露天摆放两张旧木桌和几张旧竹椅。因了暑热,因了老婆婆慈祥的笑,更因了她们的重逢,粗茶两杯如饮甘露,简易的设施也成了她们眼中一种格调。当时木桌边留的合影,是多年来阿丽品了又品后,认为最真切最自然的一张。
当晚,她们挤一张床,谈了一宿的话。那些话题,或有可跟普通朋友叙说的,或只有知己间会坦言的。次日清晨的车站中,一向开朗的阿惠相送无言,回避看阿丽,她只悄悄用手拭了拭眼角。阿丽的鼻子蓦地一酸,雾气蒙了眼。她们之间的情谊都融在了这红颜泪水中。
其后四年,她们各去工作所在地看望过对方一次。为人妻母后,有过长长的一段时间,她们未作任何联系。这年岁末,阿丽在书店中偶见节日贺卡,才突然发现自己三年中竟没寄过一张,忽视了所有的友情,甚至阿惠的。家庭、孩子,所有的事由不足以抵消阿丽深深的愧责。阿惠已换过单位,未得详细地址,只能寄希望于她爱人的单位没变。匆匆去传达室,搬出厚厚的几本邮政编码查询簿,给她爱人发了张贺卡并让他转交给阿惠。
阿惠回信中问:“全家好吗?孩子上学了吗?”时光荏苒,儿子已从蹒跚学步的小不点长成伶牙俐齿的小学生,阿惠称呼他却依旧很自然,仿佛自己家中时常可见的某个小侄儿或小侄女。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啊!
悠悠岁月,人们总是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友情。其实,人生难得有几个真心朋友,一句简短的问候便可以弥漫满室的温馨。
人生箴言:
可以这样说,对男人而言,一个好女人,能让他生活得更幸福。而对女人而言,一个好闺蜜,能让她生活得更安宁。这就要求,不论多么亲密的闺蜜,女人帮里的女人,在给对方的私生活参与意见时,是需要保留最好一条理性的界限的。
第35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
人际交往中,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背后议论他人。议论人者庸庸碌碌,心胸狭隘。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人际交往,最忌讳背后议论他人,这不仅表明你的宽容程度,而且也会影响到别人对你品格的认识。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特别喜欢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或许手中干点不太紧要的活计,或是什么都不干,嘴可是一刻都没有闲着,挑这个人的不是,讲那个人的毛病,嘀嘀咕咕,神神秘秘。一遇诽“圈内”之人过来,便马上转移话题,那人一走,便马上又旧话重提,或者干脆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此人身上。对人家指指点点,而且煞有介事。
他们把议论别人,对别人的指责当作日常生活中一件大事,每天都要对几个人物加以评价,缺了此项活动,立刻觉得似乎生活无味,茫然不知所措。对此项活动,客气地讲是无聊,此种人乃是无聊之人,不客气地讲,那就是卑鄙。绝大多数人对此“评论家”,都是嗤之以鼻的。
从文艺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一种女人,专好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把别人的隐私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殊不知人世间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其实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女性,在工作闲暇之余,喜欢谈论别人的私事,发现某人有些“风吹草动”,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得好不热闹。
某天在超市里见到谁和谁卿卿我我啦,听见隔壁小两口闹着要离婚啦,诸如此类的事情,她们总会不厌其烦、饶有兴趣地津津乐道一番,丝毫不管当事人是否乐意她们这么做。更可恶的是,这些人每每聊到情深意浓处,还常常添油加醋、甚至胡编乱造一番。这些女性中,有的人也许纯属好奇闹着玩,有的则是在背后恶语中伤,总之,对当事人的名誉和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姜冬梅和宋卿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俩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工作上的事情,有时还要因公一块外出与顾客接洽,日子久了,公司里各种谣言便出来了。刚开始两人也不知道平时有说有笑的同事会在背后出这种“阴招”,直到一次姜冬梅无意中在洗手间内听到几个同事在讨论她和宋卿的事,说得有模有样,姜冬梅当时肺都快气炸了。后来她无论走到哪儿,都感觉同事们看她的眼神总是阴阳怪气的,几个同事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的时候,她的心里就七上八下的,总怀疑她们在说自己。她想过去冲着她们大吼,但她也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在说自己,就这样过去解释,反倒让人嘲笑她做贼心虚、心里有鬼。姜冬梅快要崩溃了,她讨厌这种复杂诡异的环境,宋卿劝她看开点,“身正不怕影子歪”。
最终,这些话不知怎么传到宋卿女朋友那儿去了,一次下班在公司大楼外边,姜冬梅被迎面而上的几个女人拦住了去路,不由分说地被人打了一顿耳光,还被人警告做人要正经点。姜冬梅这回彻底崩溃了,从小到大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自问从未做过有失分寸的事情,现在却接二连三地受到这种侮辱和中伤。姜冬梅第二天就向公司辞职了,并把手机上公司所有同事的电话号码删除了。
曾经给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的一对黄金搭档就这样被拆散了,姜冬梅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能还能在别处东山再起,但原来的公司却因此损失了一员大将,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公司和那些在背后造谣生事的人本身。
也许有的女孩会说,我有过这样在背后议论他人的经历,但我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别人都说我不说,会让人排挤的。再说了,我经常在无意中触及他人的隐私,可我事先真的不知道啊!怎么能怪我呢?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一个叫马冰冰的女职员辞职后,公司便新招了一个叫周海英的女孩来顶替她。马冰冰的电脑自然也归周海英使用。上班没多久,周海英便在一天午饭时眉飞色舞地说:“前面那个人蛮有趣的嘛,在电脑里留了很多小说,好感人!不晓得她哪里下载的……你们要看吗?”午休时间,几个同事的邮箱里都躺了一篇“日记体小说”,开篇第一句就是:“爱上我的上司王文涛已经两年。”不幸的是,女主角名叫马冰冰,而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也叫王文涛。更不幸的是,这绝不是小说,周海英看不出,同事却一眼就发觉了。大家看完了面面相觑,有人拍拍她的肩:“删掉这篇文章吧,以后不要提了……”叫她不提,可私下里,别人怎么忍得住:“马冰冰怎么那么粗心,走的时候都不‘格式化’硬盘?”“她单恋了那么久,王文涛说不定是知道的,但是两人终究没有走到一起。她这明摆着是让这些东西漏出来让王文涛难堪嘛!…‘也不一定,说不定她在等着有一天可以传到王文涛耳朵里,反正他太太也不在上海……”后来,周海英在王文涛手下干得一直很不开心,半年不到就辞职了。临走前,周海英没有忘记把硬盘“格式化”。周海英是无意之中泄露别人的秘密,但是别的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却毫不犹豫地大谈特谈,一段时间以后,给周海英造成的无形压力就太大了,因此,她不得不辞职。可见,泄露别人的隐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即使你是无心泄露的,那么后果还是要由你去承担。
其实上面这个例子的后果还不是太严重的,更有甚者,揭露别人的隐私,会将事情推到无可挽回的境地。如果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争执愈演愈烈,然后一方口无遮拦地脱口而出:“你过去做了……”此话既出,情况便无法收拾了。
无数事实都告诉人们,了解别人不愿说出来的隐私,对自己来说是很危险的。可是,尽管我们不愿主动去打听别人的隐私,有时候却会无意间碰巧看见或听见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最巧妙的做法,就是假装没有注意到。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如果你以谈论别人的隐私为乐,最后极有可能招惹是非,而且给人造成“你是个不值得信赖的人”的印象,你的形象将大打折扣,人家处处防着你,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一团糟。
喜欢议论别人的人差不多都是庸庸碌碌之人,而绝非是工作上的能手,或业务上的尖子。因为发表议论需要时间,而且要找恰当时间,还要几个人凑在一起,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干正经事的人绝没有这么多的空闲时间,他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也就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此无聊之事上。所以从这点上讲,喜欢议论别人的人整体上来讲都是格调不高之人。这也充分体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喜欢议论别人,对别人能够明察秋毫,而对自己却不能有个清醒的认识。越是喜欢议论别人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可他却从不正视,绝不做自我批评。实际上,议论别人成了掩盖自己缺点的外衣。越是这样,缺点越得不到改正,长此以往,坏习惯就养成了。到头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对他人来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
喜欢议论别人的人一般都是心胸狭隘的人,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因为他们所谈论的一般都是人家的不是,否则就不必要背后议论了。好的话为什么不讲在当面,别人高兴,自己也觉得痛快呢?所以说喜欢议论别人的人的嫉妒心理是很强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或是工作上出色,作出了成绩;或是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或是子女比自己的强……总而言之就是容不得别人幸福。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一点,马上心理上就不平衡,于是总要设法发泄一下,议论人的缺点成了最好的发泄方式。在他们眼里,即便是优点也会变成缺点,做得再好也是自私。他们心理上的“红眼病”已到了第三期。他们歪曲事实,捕风捉影,窥视欲极强,喜欢瞎猜策,瞎联想,然后到处传播,妖言惑众。
被议论者也许并无什么错处可言,也没什么大的缺点可以指责,可能只是某些方面做得太好了一点,于是这些“评论家们”便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人家大加指责,说得别人一无是处。无中生有,有个枝就给添上个叶儿,而且有根有据,就像说一个被当场抓获的小偷那样。弄得被议论者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对这种背后议论不要说原谅,而且应给予谴责,也是很令人气愤的。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人是出于无聊之极,把议论别人当作一种消遣,而且自身从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种人有时并未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是为了痛快痛快自己的嘴。可是说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无意中讲的话,很可能就被有意者断章取义,用作攻击被议论者的武器,却还反咬一口,嫁祸于无意讲话之人。到头来无意也成了有意,有嘴也说不清。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辩证地去看,被议论的滋味并非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呢?
那些有意议论者,则多是出于某种恶意的心理,而且多数是搬弄是非之人。他们就是靠对别人说长道短来达到自己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挑拨是非,或是嫁祸于人,或是有意想把某人拉下马,赶下台。这种人可以称之为阴谋家,是很危险的人物。在某一段时间内,这种人可能很得势,因为能言善辩,巧于言辞,又很会察颜观色,所以他们的目的有可能达到。但如果总是故伎重演,就难免会被别人发现。中国有句古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谎话说一万次也成不了真理,费尽心机,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毕竟还是好人、善良人多,那些故意搬弄是非之人的市场是很小的。
所以,背后议论别人于人于己都没有好结果,做人应当光明磊落,行得端做得正,成大事的正人君子肯定没有这种作风。对于那些喜欢背后议论别人的人要予以轻视的态度,不得不防,但不要以牙还牙,那样只会使这种人更得势,于己于人都不利。
人生箴言:
我们如何待人又如何做人?我们要做个恩怨分明的人,要分得什么是好坏,有恩报恩,有怨报怨,以其人之道还致其人之身,互不相亏。我们要安分守己,不搬弄他人是非,走自己的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就—定要坚持。大可不必去在乎他人谈论什么。
第36件懂得巧妙的拒绝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想做个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并不容易,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并存,如果当面你不好意思说“不”,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职责,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和沟通上的困难。
“助人为快乐之本”,是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的一句格言,但是,当别人前来要求协助时,难免会遇到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这个时候该如何拒绝呢?
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如当你语意暧昧的回答:“这件事似乎很难做得到吧!”原来是拒绝的意思,然而却可能被认为你同意了,如果你没有做到,反而会被埋怨你没有信守承诺。所以,大胆的说出“不”字,是相当重要却又不太容易的事情。
张妍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到星期天,她的婆婆一定到她的家来,星期天她肯定要做上一桌子婆婆爱吃的菜,十几年如一日。一开始还做得挺起劲的,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她不但没有习惯,反而开始畏惧,甚至对这个事情的忍耐,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比如,每到星期五,她就开始坐立不安,提前开始为星期天紧张了。于是,逐渐地她就自然恨那一天的到来。后来,就变成了心理疾病。每到星期六的时候,她就开始有病,偏头痛。是真痛,疼得直往墙上撞,在**打滚。然后,到星期天,婆婆听说她生病了,就不来了。她只要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那头疼比吃了灵丹妙药还管用,马上就不疼了。但是,总这么折磨,让张妍心里有了一丝的恐惧,她去找心理专家咨询。
心理专家给她分析,一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潜意识,那一天真恨不得病了,厌烦透了,恨不得头疼,宁可疼死,都不愿意过那个星期天。于是想着想着,头就疼了。一开始是假疼,后来就开始真疼,到最后她就拒绝这一份疼,但已经不行了。好像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无法挽回。
事实上,张妍之所以有今天的痛苦,就是不懂拒绝的缘故。张妍虽然对这件事情很反感,但是从来没有明确地表示过反对,也没有采取变通的办法,就这么任由事情发展,直到自已承受不了,出现了心理疾病。其实,如果她提出来,婆婆或许也未必非得每个星期天都到她这儿来。或者,为了表示心意,张妍可以每个星期给婆婆买些好吃的送去,然后回家享受自己的空间。但是张妍的顾虑是:如果我拒绝,老公说我不孝顺怎么办!再要因为这事跟我离婚怎么办,我婆婆到处说我如何是不好?说我这个媳妇就连星期天去她家过她都厌烦我,会落个什么名声呀!所以一考虑到这些,她就不敢拒绝了,宁可让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得了顽固的偏头痛病,也不敢说“不”。
很多女人不快乐、穷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懂得拒绝的原因。如果你心里不愿意,但是你又不懂得拒绝,对方就认为你是愿意的,结果不但没有任何的好处,相反还会给自己造成负担和痛苦。
文静平时性格随和、内向,也没有太多业余爱好,和同事们相处的时间较长,彼此关系都不错。同事们在一起闲谈,总爱说笑,文静说话速度慢,有一次,一个同事就学她说话,文静有时听了很生气,想发脾气,可又怕同事们笑她小心眼,只有委曲求全,不吭声,装作不在意。
结果同事们以为她真不在意,就变本加厉地取笑她,好多次都让她下不了台。无奈的文静本身不善言辞,于是用选择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尽量地减少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结果,文静再也没有了刚进公司时的意气风发,热血沸腾,上班对她来说越来越像个噩梦了。
毫不客气地说,文静完全是咎由自取的。同事的品德修养固然值得考评,但是毕竟是别人的想法,你无法左右的,你能做好的只有自己。如果文静在感到受辱的时候,明确表达愤怒,拒绝同事的取笑,那么就等于告诉同事,我的底线就在这里。下次,同事们自然就会有所顾忌而不再胡乱取笑了。而文静恰恰采取了相反的做法。文静的压抑、回避、不发脾气。表面上看,是为了避免因受到同事们“玩笑式”的伤害而采取一种被动保护自己的方式,实际上是自己的内心在害怕拒绝后“得罪”别人,也担心会毁掉自己温柔的形象。
伏尔泰曾经说过:当别人坦率的时候,你也应该坦率,你不必为别人的晚餐付账,不必为别人的无病呻吟弹泪,你应该坦率地告诉每一个使你陷入不情愿、又不得已的难局中的人真实的想法。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女性朋友,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
人生箴言:
女人应该学会拒绝,虽然这可能会让你失去“老好人”的美誉,却能屏蔽掉你的许多烦恼,带给你实实在在的快乐。
第37件掌握倾听的艺术
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善于倾听,是说话成功的一个要诀。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些学者的研究,成年人在一天时间里,有7%用于交流思想。在这7%的时间里,有30%用于讲,高达45%的时间用于听。这说明听在人们的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哲人曾经说过:造物主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关注。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你所能给予别人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好的恭维。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自己真的明白了倾听的艺术了吗?你不是常常半途打断对方的演讲;是不是又自以为是的进行反驳呢?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并不是单纯的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倾听需要专心,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耐心和练习来发展这项能力。倾听是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倾听的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一个善于倾听的女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一个不善于倾听的女人则可能处处碰壁。
卡耐基曾经说过:“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所以,倾听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行为。女人学会了倾听,就如同鹰儿学会了飞翔。
专家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人际交往的成败,并不在于我们说话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我们应该说什么。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我们说话失误引起的。而说话的失误,却往往是由于我们听得太少或者不会倾听。
一位外交官的太太曾细述她老公初涉外交界带她出去应酬时,她在那些场合多么尴尬。她说:“我是个小城市来的人,而满屋子都是口才奇佳、曾在世界各地住过的人。我拼命找话题,想以此迎合气氛,表明自己的存在。”
一次,她终于向一位不大讲话但深受欢迎的资深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问题。外交家告诉这位太太说:“每个人说话都要有人听。相信我,善于聆听的人在宴会中同样受欢迎,而且难能可贵,就好像撒哈拉沙漠中的甘泉一样。”
而下面的这位太太就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
在一个晚宴上,有一位太太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她坐在椅子边上,倾听这位植物学家谈论大麻、室内花园,以及关于马铃薯的一些惊人事情,一直谈了好几个小时。午夜来临了,这位太太向每一个人道别。那位植物学家对这位太太说,她是“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可是在这段时间里,这位太太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只做到了专心地听讲。
可见,这种专心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
那么,倾听是不是就意味着坐在那里听对方说个不停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轮到你发言时,你没有必要一直说下去,要学会适可而止,把说话的机会奉还给别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倾诉是表达自己,倾听则是了解别人,而且它还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生活中,倾听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很多时候它甚至比交流还要重要。有人说,如果想要做一个健谈者那你首先需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此话十分有道理,在茫茫人海中,除了倾诉,我们还应该学会倾听。它是洞悉自然的一种方式;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净化心灵的艺术;是解除自身疑惑甚至心结的途径。每个人都需要倾听,都希望有人能倾听自己的倾诉,那你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很久以前一艘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其中一个人拼命游到附近的一个荒岛上,就这样他与大自然生活了5年。5年之后他被发现救回了人类文明世界,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家人、亲戚和朋友。但他回来没有多久便自杀了。人们都无法解释一个能在荒岛上生活5年的人,在回家后居然会选择自杀。
事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他在日记薄上写着为什么自杀。原来他回到家之后总是和别人说他这5年来的艰辛与坎坷,却没有一个人能认真的听他讲完,最后他终于无法忍受了,才选择了自杀。
生活中,当你满怀感情娓娓道来一件事情时,突然被你的听众打断,那种感觉相信你也有过。它所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尚且不提,至少这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表现,但实际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觉悟到了这一点呢?事实上,“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少言”如果你能很好的倾听别人说话,你会发现从中能听到更多的机遇甚至是财富。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如果想要别人喜欢你,对你产生好感,那你就要在别人诉说时学会倾听;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而且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凝集,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契合,它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向。
人的内心世界实质上是较压抑,较孤独的,每个人都有宣泄和抒发的欲望,当你满腹心事的时候,当你困难重重的时候,当你六神无主的时候,当你处于失落彷徨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个倾听者来倾听你的心事,但在我们的周围很少有人懂得去倾听他人讲话。“倾听”就是让你用心听他人讲话,倾听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能学会倾听,懂得倾听和重要性,那你便会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
“听”是一门艺术,它里面大有学问。过去人们比较重视“说”,认为说是主动的行为,而听是被动的行为。我们也常常可以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我嘴笨,说不了好听话,很想学学怎么说。”但却很少有人承认自己不会听,而想学听的人就更不会有了。事实上,把“听”视为一种被动行为并不正确,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交流是双向的,如果没有听那交流就不会继续下去。所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充分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际交往大师卡耐基还说过:“倾听就是说服的开始”,交往时,友善的倾听自然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古时有一个国王,出了一个难题,让大臣们分辨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第一个小金人稻草从另一边耳朵里出来,第二个小金人从稻草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也因为在于其能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倾听其实是一种幸福。生活中你不妨倾听一番父母那喋喋不休的唠叨;不妨倾听一番朋友或同事在生活与工作上的进步与心得,真诚的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成而喝彩;不妨倾听一番子女的诉说,以朋友的姿态去感知那颗心灵,给予他们前行的信心;孩子心中的小理想或某种憧憬……在这些倾听中你必然会发现其中宝贵的价值,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心中最亲近的儿女、知已和父母。
一个喜欢挑别人毛病,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常常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静听者面前软化降服。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并且让别人喜欢的人,那就必须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好的倾听者,用耳听内容,更用心“听”情感。没错,正确的倾听态度是达到最佳倾听效果的前提。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专注地听;它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
学会倾听你会发现已学会了许多,学会忍,学会爱,学会淡忘,学会宽容……让自己做一个善于倾听者,无论是他人的快乐还是抱怨。
人生箴言: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这里的“会”字,就表示倾听也有技巧。而实际上,听不仅需要技巧,更是一种比说还要高深的学伺。通常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听众,必须掌握“听”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