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万亿之城”的人力资本结构优势逐渐凸显。大体而言,“万亿之城”的人力资本转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人力资源型城市,包括北京、南京、武汉、上海、广州;第二类为人才引致型城市,包括长沙、杭州、天津、深圳;第三类为产业型城市,包括成都、无锡和重庆。

人力资源型城市主要是指该城市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存量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能够吸引大量大学生留在当地。以南京为例,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截至2016年,南京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超过1100人,普通高等学校共有53所,在校大学生71.74万人,在校研究生11.04万人,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在校研究生数量居全国第二。

引致型城市是指当地高等教育“原住民”占比不足,但是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能够吸引较多的人才留在当地,高素质人才的净流入流出比高。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全国的创新之城,拥有全国最多的专利数,创新创业环境良好。

产业型城市是指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受产业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城市的人力资本结构将会有较大变化。张车伟、蔡翼飞(2013)指出,中国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经济集聚度变化所致,人口集聚只是经济集聚的从属结果。因此,“万亿之城”的人力资本转型将受到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

不同城市的人力资本转型方向不同,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选择。

第一,优化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能够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其中,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途径主要就是发展高等教育。通过我们的分析,“万亿之城”的发展与其众多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布局密不可分。因此,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进一步留住高等教育人才,是城市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重中之重。

第二,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建立切实有效的引才政策。对于高等教育院校较少的城市,应当着力于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产学研结合能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引才政策,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落户工作。近两年来,全国50余市先后出台了人才政策,通过人才落户、人才补贴、住房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然而,从“人才战”的短期效果来看,人才的集聚效应显著,经济发达的城市仍然是人才的首选。因此,“万亿之城”要结合自身的经济优势,建立丰富的“人才池”。

第三,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改善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于转型升级中的城市,人力资本的需求将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必须得到进一步培训。

[1] 该数据由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

[2] 该数据为作者根据国家和各省市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所得,广州的数据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