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初,川南特委在泸县沙湾召开特委扩大会议,特委委员和各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郑佑之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央特派员穆青出席了会议。
穆青是一个月前奉派参加四川省委工作的。他在川南视察后,选择了高县、珙县、筠连、叙永、古蔺等边区作为建设长期革命根据地的基点,并强调宣传组织发动群众,重新恢复组建农民协会和赤卫军,建立革命政权,坚决地执行土地革命,搞好减租减息的斗争。
川南特委会议总结了川南暴动、大塔暴动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提出了《扩大会议政治问题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问题决议案》《农民运动问题决议案》《济难会运动问题决议案》《特委党务报告工作批评决议案》《宜宾暴动问题决议案等13个决议案。
郑佑之参加川南特委会议后,在大塔乡荆竹坝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他根据川南特委扩大会议精神,在总结宜宾暴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了大力加强农民运动,搞好减租减息斗争,恢复建设农民赤卫军,准备武装暴动,调整充实县委机关,重建城区交通联络站等事宜。
会后,郑佑之在宜宾北路及荣县等地,积极重新建立农民革命武装。他经常往返于各地,秘密地建立组织,布置任务,使川南农民协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
郑佑之加速发动了宣传组织工作,促进了农民赤卫军的建设进程。还指导建立了共青团、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不久就建立了从宗场到沙沟乡的3支游击队,增加了农民武装800多人。
为了加强领导力量,郑佑之又派余宏文、曾特生等先后到大塔从事农运工作和组织整顿工作,有效地消除了大塔暴动流产后的恐惧情绪,迅速在乡村恢复党组织的力量,扩大和增强了活动范围。
农协会的活动区域由大塔场四周岩上发展到大塔坝,逐步形成了以燕子岩为中心的大塔岩上牛角坎、柑子岩、黄角岩、杀猪坳、马鞍山、桐子林、鹰嘴岩,以及大塔坝上水井冲、中湾头、枇杷湾等为重点的农协会活动区域。同时,农协会把农民骨干力量组织起来,重新建立了农民赤卫军。
1929年2月,四川省委由成都迁到重庆。刘愿庵担任省委领导。7月,省委决定撤销川南特委,调郑佑之到省委机关工作。在成都时,郑经人介绍,第一次见到了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文强同志。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文强由党组织派遣到川西地区做“军运工作”,曾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7混成旅第二团(即邝继勋团)党支部书记。
一天,经“川西特委”地下工作者廖宗泽引介,把文强带到郑佑之住在爵板街的家里会面。廖宗泽向文强介绍郑佑之说:“这位大胡子是有名的‘马克思’,是著名农运专家,是四川党内著名的同志。他因慕您的名,特别是对八一南昌起义为何失败这个问题,有所请教于您,希望同您见面谈谈。”
郑佑之、廖宗泽、文强三人见面后,便一同到支矶石公园去喝茶,且饮且谈地谈了大半天。午饭时他们到附近一家小馆子吃了豆花饭之后,又回坐到原处喝茶续谈,一直谈到下午。他们3人谈得很痛快,文强从南昌起义的经过谈起,一直谈到最后在海陆丰失败……
郑佑之听了文强的讲述之后,便问文强八一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何在?文强略思而讲:“失败的主要原因,也许是由于匆促成军,孤军深入……其他还有什么原因,我不曾总结过。”
郑佑之对文强的分析回答,似乎感到有些失望。因而,郑就爽快地指出:“你这么抽象的说明,并没有解决问题。我听完你所说的起义经过中,怎么没有谈到农民运动的配合?难道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地区的农民运动都全没有做开吗?”
文强被郑佑之这么一问,才感到郑问得有理,失败的根本原因,也许就在郑指出的问题上,就是没有农民革命组织和力量来配合。当时在江西、福建的沿途就是如此,最后到达号称彭湃故乡的海陆丰也是如此。
郑佑之、廖宗泽、文强3人,那天还将话题转到了如何发动农民起来革命,配合军事行动的问题。他们各抒所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研讨。讲述农民运动工作,郑佑之自然是主角,他从理论到实践,有一整套的经验。
郑佑之对当时农村阶级斗争的形势,以及四川的军、团、匪交相**,压榨老百姓的苦况,言之至详。郑说现在是民国18年,许多地方征粮已征到了民国70年。山高皇帝远,猴子称霸王,现在的农村等于是一座九层宝塔,把穷苦老百姓高压在塔底下,他们又怎能活命呢!
谈话中,郑佑之深刻地分析到,在老百姓之中,80%以上都是农民。郑认为农民起来革命与不革命的问题,才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郑对农运问题的精辟论断,颇有深思的语言,简明有力,金石为声,令文强闻所未闻,倍感深刻。
那天,郑佑之同文强相见摆谈,他们之间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日后在“重庆合作”奠定了基础……
1929年8月,中共宜宾县委正式改为宜宾中心县委,属省委直接领导,下辖南溪、长宁、珙县、高县4个特支。
因郑佑之调到省委机关工作,由周荣芳任中共宜宾中心县委书记,余宏文、曾特生、田玉龙、蔡涛为中心县委委员。郑佑之虽然当时没有在中心县委任职,可他是省委委员,主要分管川南的工作。
由此,郑佑之还指导在大塔举办了一期党务工作培训班,为组织“秋收暴动”培训领导骨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骨干力量的组织指挥能力。参加这次培训班的除中心县委领导成员外,还有李竹君、李超、唐大兴、吴锡藩、邹乐宾、刘敏忠等外乡和本地党员、积极分子共50多人。
培训班分两处进行:一处设在大埂上,受训对象是农民和小手工业出身的党员、积极分子,由周荣芳讲课;一处地点在芦稿岔,受训对象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由余宏文、蔡涛讲课。培训内容除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外,着重培养提高组织指挥能力,怎样搞好武装暴动,如何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等问题。
自从处决了恶霸眭少林、叛徒赵启文之后,大大地鼓舞了宜宾农民协会的士气,让农协会员扬眉吐气,斗争烈焰熊熊燃烧,烧得反动派、地主豪绅终日惶惶不安。
当时,喜捷场的李国卿是川南清乡司令刘文彩在宜宾的四路“诸侯”之一,李身任国民革命军农村警卫队宜宾县第三路(西路)队长、第五区区团总、川南水陆护商大队第四中队长等职务,特别掌管了宜宾县境内岷江流域的统治权。
李国卿为了扑灭当地农民运动的火焰,经常派出清乡大队对“红色区域”进行清剿扫**。李国卿曾与江绍辅有“金兰结义”之交,江不时参加过由李组织的“岷江俱乐部”。为了地方的稳定,李向宜宾县县长沈眉荪提出“改剿为抚”的建议,用以对付共产党,并主动向县长推荐了江绍辅,并竭力从中“牵线搭桥”。
郑佑之虽然调到省委工作,但他的主战场仍然设在宜宾,领导指挥农民的革命武装斗争。当他得知李国卿有意拉拢江绍辅“入伙”的消息时,就竭力支持江“投奔”李。
郑佑之深信江绍辅,他们曾经是叙府联中的校友,在一起参加过反帝运动,而且,还一同参加“倒袁护国军”,是一对军中好战友。这些年来,江一直跟着他搞农民运动。假若江潜入李国卿的队伍,一定能给党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支持。于是,一天郑专门去找到江,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江。江就开始有意地向李靠拢。
沈眉荪根据李国卿的建议,立即向刘文彩陈述:“如今赤焰嚣张,秩序混乱,共党郑佑之、江绍辅在北区一带颇具势力,而江绍辅尚有向善之意。乃商承刘司令设法招抚江绍辅,以保一方平安。”
刘司令认为李国卿的招抚建议可取,当即就同意了这个办法。李国卿的建议得到刘司令的赞同后,他得意扬扬地找到江绍辅:“我们共同携手,保一方平安。”
江绍辅曾经与李国卿称兄道弟,对李的用意心领神会地说:“我愿意助李队长一臂之力,也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郑佑之得知江绍辅成功靠拢了李国卿,同意采取“将计就计”的策略,叫江立即打入敌营,为大塔再次举行暴动做好准备。
为此,郑佑之召集县委主要领导人,在江绍辅家中开会,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在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环境下,为了党的利益,决定趁敌人“招抚”之机,安排江绍辅率领部分农民武装,接受“招安”,潜入敌营,借机控制民团,改造农村警卫队,以利建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
江绍辅根据县委决议,他就登报声明“退出共产党”,率领唐大兴等部分中共党员、农协会骨干计20多人枪,正式接受川南清乡司令刘文彩的“招抚”。
江绍辅“招安”后,被刘司令委任为“农村市镇警卫队宜宾第四路第一大队队长”,驻扎北七区,掌握了大塔附近9场的地方武装。
江绍辅充分利用大队长的身份,暗中保护县委在大塔从事的活动,同县委主要领导人单线联系,不时为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江绍辅接受“招安”后,宜宾县委机关即从他家住地荆竹坝迁出,在距大塔场10余里的花山坳、铁炉湾等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