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初,郑佑之从成都辍学回家后一面潜心自学,博览经史子集和一切古代文学、诗词书画、医学知识、涉猎广泛;一面关心时政,订购了大量宣传新思想的书报杂志,着力研究新文学。每有所事即将其写入日志之中,日积月累,收获颇丰。

郑佑之这年居家过日,勤奋自修,心系远方,时刻关心山外情形、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大事。常借诗歌、散文、对联等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题像》

盈盈含笑立吾前,似是蝉宫谪降仙。

莫怪痴儿颠倒甚,老夫虽耄见犹怜。

《题画》

醉向颓图问暮秋,临风挥洒水西流。

吾君莫笑毛锥秃,万里江山一笔收。

《咏画菊》

霜消雪久融,六月枝犹傲。

攀折讶成空,放声齐大笑。

《偶兴》

久闻倾国属桃花,突地重来尽暮鸦。

荒草蓬蓬春久去,源兮何处意如麻。

郑佑之同李坤俞结婚已经过去了三年,他们夫妻恩爱,携手播撒的爱情种子,一直没有破土发芽。丈夫又带着妻子回到伯阳嘴,请岳父把脉问诊。李鸿绪是当地有名的中药,为当地老百姓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可面对长女婚后三年不孕,他却束手无策……

虽然李坤俞这三年来,一直为没能给丈夫生下一儿半女,心存愧色。郑佑之也很盼望他们的婚姻爱情能开花结果。对于妻子的愧疚,他一点也不怪她,而且还以大丈夫的姿态劝慰她。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更明白一个妇女没有怀孕的原因种种。

妻子出身名门闺秀,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当地十里八乡,可称妇女中的佼佼者,是一只美丽的仙鹤,独立于鸡群。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没能上过正规学校,不懂得新的科学文化知识。

郑佑之是一个受新思想的前卫学士,很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他经常叫妻子多看新书,追求女人的独立和自由解放。因此,退学回家以后,自己主动承担打理家业,建议送妻子到宜宾新式学堂去读书。

那时,宜宾尚未成立女子学校,男女生又不能同校,分家后妻子又要独立承担家庭主妇的重担,加之家庭经济不力,里里外外要操持,就婉言谢绝了丈夫要送她去宜宾上学的美意。

郑佑之就一面主动管理家事,帮助妻子分担家务劳动;一面自修,同妻子一起学习讨论,寻机再送坤俞外出求学。

一次,郑佑之同妻子回娘家,他就向岳父母提出让李坤俞、李坤杰二人同去宜宾读书。由于是亲姊妹同去,能互相照顾,家里放心,岳父母终于同意了。

此时临近开学了,来不及置办新衣,郑佑之为了节省几个开销,他就把自己以前的旧衣裳翻出来,并按照学生服的样式画了草图,请妻子照着做学生服。

李坤俞是做针线活的巧手,高高兴兴地改后对着大衣镜试穿,穿着新式学生服,她左看右看总觉得不太得体,表示不满意。郑佑之一看,妻子穿上新式学生装,更显得依人可爱,脱口吟诵——

惜钱自把绣针拈,笑尔腰宽着不恬。

莫怪衣衫难合褶,温袍百结几人嫌。

自惜原称女丈夫,却来脂粉一同徒。

休嫌袖短难遮手,好系蛟龙不畏濡。

1914年2月20日,郑佑之亲自送李坤俞到肖家湾萧简青家。那时肖也同李坤俞的二妹李坤杰结婚了。郑佑之同萧简青是叙府联中同校同学,曾经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还经常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而且,肖与李相识结婚,还是郑从中牵线搭桥,最后促成了他们的美丽姻缘。在萧简青同李坤杰结婚时,他为《内人送亲》写诗一首:

一乘飞轿走饥鹰,送妹翻惊妹未曾。

骨肉生离连髓痛,怎教牙齿不随疼。

点点空林泪满枝,唯思送妹正当时。

休夸阿姐精脂粉,岂识肖郎不画眉。

从画象嘴到肖家湾需要走20多里山路。妻子是个缠了足的女人,鞋尖脚小,走路难行。因此,那天郑佑之请来了俩人,抬着竹轿子,帮助妻子背着行李,送去肖家湾。

说来也巧,那天郑佑之同李坤俞赶到肖家湾时,李坤杰也在试穿刚刚缝好的学生服,正在对镜自照,嘴里嘀咕不休,埋怨裁缝把袖子缝短了。此情此景,李坤俞把丈夫写她“穿衣照镜”的诗吟诵一遍:“惜钱自把绣针拈,笑尔腰宽着不恬……”

大姐吟诵完诗句后向二妹讲:“不是裁缝手艺不行,而是城里学校时兴短袖。”李坤杰这才高兴地穿在身上。

在肖家湾住了一晚后。那晚,郑佑之同萧简青聊了半夜,他们互诉人生过往,感叹社会现实,畅想未来。讲到高兴时,郑还为他们的过往作诗一首:

君何降抑我何狂,为问春凤舞絮忙。

岂有文章惊四座,十年前已愧肖郎。

第二天郑佑之、萧简青就把他们的妻子,一路送到了宜宾上学……

李坤俞离家上学刚好一个月。这天天空布满乌云,响起了阵阵雷声,下起了淅沥的春雨。郑佑之独坐书斋,两眼遥望窗外,思绪翩翩,随即铺下书笺,以《对雨书怀赠内人》为题,写诗一首:

突地风云变一天,震雷惊去梦中仙。

雄狮已觉朦胧梦,那任雌龙彻地眠。

从郑佑之的诗中,可以读到他把自己比作睡梦初醒的雄狮,把妻子比作还未睡醒的雌龙。表达他送妻子外出求学的用意,就是为了唤醒妻子成雌龙。

这年2月至5月期间,郑佑之诗兴大发,常以现实社会、家人事物为题材,写了各种诗词152首,对联65副。充分表达了“诗言志”的意向,道出了强烈心声——

《杂题》

何须薄命怨桃花,自有神仙俟水涯。

莫怪飞英迷莫辨,豁然开朗见桑麻。

《唐六如画山水》

领解皇都第一名,猖披归卧旧茅衡。

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无题赋》

何曾心头肉一分,微风吹拂亦生疼。

频年脑健翻成弱,阻我鹏抟万里云。

《无题》

岂有泪珠轻向人,偏教无地为君倾。

刘郎断绝蓬山路,独看天边雁阵横。

也知得所非宜恋,无奈柔肠着实缠。

欲把钢锋莲藕断,怜伊寸寸有丝牵。

每到良宵思欲然,敢将污秽告青天。

人情之所不能已,忍读葩经议昔贤。

自谓泥污不染莲,解愁无计问苍天。

前因究是如何种?蒲柳怎经藤久缠。

独我常教烈焰煎,含情搁笔忆从前。

五更机上翻犹覆,直到天明总不眠。

吐丝自缚怜蚕蠢,啼血无声惜杜鹃。

我亦时时锄不尽,风兮休断暮时烟。

几回说断何曾断,藕断丝偏着实牵。

自料此生无尽日,安排都付与红莲。

妻子到宜宾读书后,郑佑之独自在家。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年轻有为的学者,深得当地学界乡绅、教育人士的赏识。故本地就有几所学校知他闲居在家,争相聘请他去任教。同窗好友江绍辅深知佑之的为人,遂向其兄江绰云的学校推荐任教,得到认可后就派人把聘书送到了画象嘴。

此时的郑佑之正忙于打理家业。他见同学江绍辅送来的聘书和信件后,请来人给江带回书信一封:

辱肠教言,情深桑梓,地方之学校如斯。本当竭诚奉命。奈弟学识浅稚,另有家业打理和游学之思,原不以修金多遂弃桑梓维持之素志也。弟自幼学以来,萍踪无定,浪得虚名,毫无实绩。且又马粪加面,是弟尽责于桑梓之日长,求学之日短也!区区隐衷,久为昔年同学所共烛。绍辅谅不以此相责也。原聘退还,自断高命。贵堂合并伊始,虽目下之责任繁难,日后之收成正大。敢以万岁为祝,此复并请公安。

李坤俞到宜宾上学后,虽然有二妹陪读,但她离家远读,思念飞到了丈夫身旁,整天相思忧郁,以致经常生病,故在宜宾读完一学期后就回到画象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