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一方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将对外贸易带来的生态成本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在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健全外贸体制,完善外贸运行机制,提高外贸效率,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外贸资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并且取得不断改善的贸易条件和持续扩大的国际分工利益。鉴于此,理想的一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外贸易规模适度并且保持稳定增长及稳定增长的能力。一国对外贸易规模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是该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贸易规模的稳定增长,对外贸易的经济社会效益则无从谈起,讨论对外贸易的环境成本也毫无意义。

第二,贸易资源保持持续稳定的供给。贸易资源有两种:一是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或进行简单加工的物品,它们可以直接作为贸易的标的物,如各种野生的动植物、矿产品等;二是在生产制造可贸易产品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种要素,包括各种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一国对外贸易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两种贸易资源就必须保持持续稳定的供给。由于贸易资源的有限性,如果过度开采导致某些贸易资源枯竭或者在生产某种高科技产品中缺少必要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势必导致贸易无法进行,更谈不上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中,则应该考虑到一国对外贸易资源的稳定、持续供应能力及变化趋势。

第三,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递增状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构成比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一国对外贸易运行质的反映。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包括进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因此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也应该包括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高级化和进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它包括两层含义: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减少,而制成品与服务贸易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在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这二者最终又是通过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来体现的。二是进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就是要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从各国经验来看,越是贸易强国进口商品越“低级化”,表现为资源性商品(包括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生活资料商品、初级商品以及有形商品的进口比重相对都比较大。这反映出贸易弱国与贸易强国在进口商品结构上的差异,代表了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趋势。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体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市场、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那么就意味着一国或地区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提高,外贸发展的后劲足。当然,评价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标准很多,包括:商品质量、附加值、创汇率、市场占有率与相对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贸易竞争指数,等等。构建一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如何将衡量对外贸易发展结构级别的方法引入指标评价体系。

第四,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较高的贡献率。一般在评价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时,主要从出口或者净出口的角度来考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两种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其实,一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从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两个方面来分析。静态利益包括:从交换中获得的收益即通过贸易可以获得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或者国内生产成本太高的制成品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从专业化中获得的收益,即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而提高本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贸易的动态利益则主要表现在贸易在促进一国长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有的是无法用数量指标来直接度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不仅要对一国国民经济有较高的贡献率,而且还要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因而,构建一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需要兼顾对对外贸易静态和动态利益的评价。

第五,对外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国际分工利益的持续扩大。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它不涉及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当出口产品能交换更多的进口产品时,意味着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了。二是用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就是一国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由于现实生活中参与国际交换的商品种类很多,而且价格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种贸易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贸易条件不仅能反映各国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而且它的好坏还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以及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对外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应该作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还要强调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分工利益的持续扩大。所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不同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正如可持续发展不等于发展一样。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要造就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整个社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以此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一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对对外贸易条件改变趋势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第六,对外贸易引致就业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促进社会福利的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对外贸易发展本身。对外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其可持续发展效果的评估离不开对对外贸易引致经济其他层面的显著进步的衡量。就社会大众利益而言,最为关注和最直接的利益来源则是贸易引致的就业水平提高和就业者收入水平的增长。当然,衡量对外贸易引致就业和促进社会福利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将对外贸易对就业水平提高和工资收入增长的边际影响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是主要目标,这也是构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指标的核心思路。

总之,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将一个概念和发展战略转化成政府可操作的管理模式,必然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发展程度。如何对其进行准确测量是其发展的基本前提,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是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全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