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多掌握一种语言,不仅仅是英语,也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小语种。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学外语,尤其是在翻译软件这么便捷的今天,很多语言几乎可以实时翻译,为什么还要费脑子学外语呢?答案如下:第一,会外语很方便;第二,学外语更多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第三,真的能赚钱。
最新数据,在这个毕业就容易失业的今天,小语种专业的人,工资都十分可观。除了英语,你也可以试试这些语言: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日语、俄语等。
掌握这些语言的人,在国际上都是短缺的。
比如法语就十分实用,学会法语不仅可以在法国很好地生活,加拿大、比利时、瑞士、海地都把法语当成第二、第三官方语言,不少本科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到国外工作,国际上法语翻译人才十分欠缺,所以,公司开的工资都非常可观。
“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几十种官方语言。其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专业人才都很紧缺,就业前景非常乐观,学一门外语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投资。
不仅如此,学习外语还有个非常大的好处: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可以用机器翻译语言,但是机器翻译不了文化,就好比无论一个人的英语多么好,都不能翻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优美的诗句,很多外国人也正是为了理解这样的诗句,才决定学中文的。
语言除了语言本身,背后还有大量的潜意识、大量的文化内涵,而学外语的作用就是:改变你的偏见,用不一样的角度看这个世界。
我在很多年前认识一位学西班牙语的朋友,我问他你怎么看《百年孤独》,他说,这是一本你只有看原版才知道它很牛的书。我虽然也看过很多遍中文版,但总感觉在翻译的过程中,丢掉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我想也只有我学完西班牙语才能得知吧。
其实中文里也有很多东西是外语翻译不了的,比如宫保鸡丁、老婆饼、夫妻肺片、狮子头。再比如我们中国古代的青楼、镖局甚至忠孝的概念,这些放在外语里都非常奇怪。曾经有一位美国的朋友跟我讨论了半天什么是镖局,最后他非常确定:镖局就是我们现在的快递小哥,只是他们现在不拿刀了而已。
我自己在学英文的时候,一开始在心里总是会把学到的东西翻译成中文,可是学到后面,才发现很多语言都是没办法翻译的,那种强行的翻译,对语言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比如雪莱的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如果你不懂外语,不懂对方的文化,你可能会觉得它好看,但不会觉得它伟大。但如果你懂外语,你总能感觉这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用自己的母语思考的。久而久之,我开始逼着自己用英文去思考了,具体怎么做呢?
我开始看英文原著、英文报刊,逼着自己看美剧时不看字幕,去感受那种语言环境。
一开始难度很大,养成习惯后,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学外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美国,大学生几乎都会两种语言,哈佛、耶鲁这些顶尖大学的学生,有的甚至会三四门外语。这都是生活的常态。
如果你问我除了英语,还有什么语言是值得推荐学习的?
首先要看难易程度,有句广为流传的话是这样说的,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周的日语,三个月的德语,三年的俄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所以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
以下是我认为值得推荐的语言。
法语:
英语和法语分属两个语言族,直到今天,法国人对英语依旧十分排斥,可英语中最常用的单词里,有81%来自法语和拉丁语。英语和法语真是一对欢喜冤家,当你学法语时,你会发现法语中有大量的英文词汇。很多法国人都为优美的法语而骄傲,拒绝学习其他语言。但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及美国崛起之后,英语就逐渐地替代了法语的地位。
西班牙语:
全球超过5.5亿人都讲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同时也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覆盖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
日语:
近几年来,日企在我国沿海城市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日语人才的市场就变得紧俏起来了。多种迹象表明,语言的掌握应用和外资企业就业有着息息相关的互动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日本旅游,他们发现,日本人真的不会说英语,想要交流要么用手语,要么还是要学点日语。
沟通锦囊:
当你发现和别人已经没话说时:
第一,从外表入手。
从细节入手夸对方,比如着装、包、鞋子、首饰、发型等。
第二,选择开放式的话题。
不要给对方二选一的封闭式问题。
每个问题后面加一句:你觉得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呢?等等。
第三,准备一些万能的问题模板。
最近读了什么书?
假期去哪里比较好玩?
看了哪部比较好看的电影?
抛出这些问题就把谈话的重点转移到了对方身上。
实战笔记
沟通锦囊:
如何有效向别人提问:
第一,把自己的疑问汇集成一个核心。一个核心结束后,再汇集到另一个核心,切记不能多点开花。
第二,别提出虚头巴脑的问题,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