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原理表明: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学习动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影响。在各种学习动机中,外部动机,尤其是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极大。所以,老师和家长能否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很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期待

如果单从父母的态度来说,在父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就学会分辨社会上的各种舆论,对错误现象进行抵制,形成正确、健康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凯尔和赫尔赛,通过对两组准备上大学的男孩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期望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洛杉矶,通过对墨西哥人家庭、华人家庭、美国人家庭3种类型家庭的研究发现,华人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最高,对家庭教育最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最好;美国人家庭次之,墨西哥人家庭影响最小。

究其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能够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期待。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喜欢学习,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考试分数就容易提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时不时说些“读书没啥用”“赚钱才好”……来打击孩子的学习士气,孩子的考试分数就很难高到哪儿去。

美国著名运动员刘易斯11岁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打破比蒙创造的8.9米的世界跳远纪录,为此,他经常用尺去量这个长度。可是每次参加比赛,他都以失败告终。在又一次失败后,绝望的刘易斯大哭,说:“我输够了!输够了!”父亲微笑着说:“伙计,现在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开始赢!”在这种家庭期望转化为内在动力后,刘易斯不仅以8.91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连续4届奥运会都获得跳远金牌,创下了一项世界奇迹。

我们的孩子并不都是天才,这时候的父母该怎样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呢?最简单的做法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时,写上几句表达希望的话,鼓励孩子奋发向上。

老师的榜样作用和期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就学校影响因素而言,由于孩子在校时间长,孩子和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要超过父母,所以,老师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如果老师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连老师工作都马马虎虎、吊儿郎当,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和冷淡情绪,学习不起劲,考试也就考得差。

除了老师本身的榜样作用外,老师的期望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直接影响考试分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和孩子都非常注重择校、择师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