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智商不是决定考试分数高低的决定因素和最终因素,那么,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成立的。绝大多数孩子通过勤奋、努力,都会取得好成绩。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太在意孩子的智商高低,而应当尽力开发孩子的心理潜能。正如苏联学者伊凡·叶夫里莫所说:“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大脑一半的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到12个博士学位。”可见,人脑的潜能太大了,过于纠结于孩子的智商是多少,难免会一叶障目。

不要轻易给孩子测智商

现在有许多父母热衷于给孩子测智商,这大抵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形是想通过测智商,及早给孩子定向培养;另一种情形,也是更多的情形是,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时,想看看孩子的智商究竟有没有问题。

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极为不妥。对于前一种情形,单靠给孩子测智商,是无法测出孩子未来的。对于后一种情形,一旦孩子的智商偏低,会给孩子和父母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些父母和孩子甚至会选择放弃努力。父母在垂头丧气之余,也似乎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找到了一种借口。而如果智商测试结果偏高,父母似乎心理上得到了一定满足,可是并没有真正解决学习成绩不好的实质问题。相反,孩子还会因为自己智商“偏高”而沾沾自喜,进而放弃努力,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在非智力因素上下工夫提高考试成绩

无论孩子的智商是高是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懂得了这点,父母就要尽最大努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孩子加以培养。事实上,既然智商高低是“天生”的,那么,孩子和父母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后天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工夫。

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智商超常的儿童成年后,一部分人确实成就很大,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平平庸庸。究其原因就在于,前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所具有的坚毅精神、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等都非常强。这也再次证明了,即使在这些智商很高的人身上,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仍然对成才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