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排解题顺序,也是大有讲究的。不过一般而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对考试取得高分会有帮助。
顺序解题,先易后难
一般来说,出现在同一张考试卷上的题目难度总是从小到大的,但这种难度变化不会是直线形,而是波浪形。科学的答题顺序是:从前往后,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生题不慌,熟题不懈;小题、易题快做,大题、难题分步做;坚信命题没有错,生题也敢做。
道理很简单:从容易的题目开始做起,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孩子的心态比较好,而且得分十拿九稳。更重要的是,先做容易的题目有助于对试卷有一个适应过程,为解答后面难度较大的题目打下心理基础。
更何况,如果孩子的实力较差,做后面的难题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那还不如集中精力把前面该拿的分数先拿到手。相反,如果先做后面难度较大的题目,很可能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仍然卡在那里。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弃而不做,调过头来再去做前面比较容易的题目,也会心浮气躁,解题效果大打折扣。
只有在题目难度有跳跃时,才可以不必“依次”做题(这时候强调的仍然是“先易后难”)。这种情况在历年的中高考中也是出现过的。
留出时间,最后攻坚
在同一张考卷中,出现在最前面的通常是客观题。应当注意的是,用在这些客观题上的答题时间不能太多(当然也不能太少,一般以30~45分钟为宜),要尽量留出时间用在后面的集中攻关上。
如何攻克难题,是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首先要相信,题目再难也不会超出考试大纲,一定有解答的可能,关键在于如何灵活运用。
有的难题是难在拐弯多、综合性强,这时候可以用类比法来找出它和其他同类型题目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寻求突破口;如果这个突破口找不到,再换个角度突击一下试试;如果仍然没有结果,就要暂时“撤兵”了,换做另一道题。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先去检查检查前面已经做过的题目,让脑子适当休息一下然后发起攻击,说不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有时觉得题难是由于遗忘造成的,这时候可以通过联想、对比法,把已经遗忘的知识重新回忆、推导出来。不要小看这一点,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某个题目曾经做过,可在考场上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候不妨先检查一下前面已经做完、与之相关或类似的题目,看能否从中得到一些提示或启发,这叫以退为进。
按理说,同一张考卷中不应该出现这种前面的题目可以给后面的题目提供启发的情形,但每个考生的情况不同,实际上考卷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相关”漏洞,回过头来找一找,就可能会受益匪浅。
难题一般分值较高,可放在最后集中攻关,并且保证留出一定的时间。如果整个题目做不出来,争取部分攻关、得到一些步骤分也是好的。
另外,考试中如果遇到不会做或者没有把握的题目,千万不要空着。对于没有把握的客观题,可以根据“第一感觉”来选择;对于没有把握的主观题,会答多少是多少,力争拿到“步骤分”。
推而广之,“战略上要藐视考试,战术上要重视考试。”不要小看考卷上的任何一分,把它折算成标准分,很可能就会“以一当十”。要尽量让文字充满考卷,多强调一下该题的含义、中心,让人觉得你“蛮懂的”,有时候就有可能会多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