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无法采用,至少短时期内无法采用马克思的消灭资本的解决方式,采用了这种解决方式,也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资本的正面作用,放弃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这是现代社会所无法接受的。我们不可否认,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着资本和市场,“有市场”的社会并不等同于“市场社会”。因此,有市场、有资本并不意味着有资本主义。“市场远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因而人们完全可以这样设计后资本主义时代:不必废除市场,而是要对它进行规范、限制,使之社会主义化。”①寻求资本的界限,实质上就是在探寻如何对资本和市场进行规范和限制,这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

马克思与传统乌托邦式的思想家有着根本的不同,马克思从来不热衷于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和建构。正如伊格尔顿所指出的,“马克思对那个没有痛苦、死亡、损坏、失败、崩溃、冲突、悲剧甚至劳动的未来根本不感兴趣。事实上,他根本不关心未来会怎样。众所周知,马克思根本无法描绘出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②。熊彼特曾经指认马克思是一个“先知”。即使马克思是一位先知,也不是作为预言家的先知。“《圣经》中的先知也从来没有试图预知未来。恰恰相反,先知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谴责现世的贪婪、腐败和权力欲,并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马克思正是这样的一位先知,而不是什么预言家。”③实际上,马克思对预言未来充满了警惕,他一直试图避免把共产主义变成教条的抽象概念。马克思说:“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而是相反。我们应当设法帮助教条主义者认清他们自己的原理。例如共产主义就尤其是一种教条的抽象概念。”①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学说。与这些“想象”的和“现实”的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和实践不同,马克思更愿意在“人性”的意义上去理解共产主义。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②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作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向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而这一运动过程是需要通过私有财产的扬弃来实现的。

因此,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共产主义的制度建构从来都没有一种现成的方案,它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换言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批判联系在一起的。这样,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研究就转化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的分析,才是马克思的真正遗产和他的研究工作的旨趣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漠不关心,而是因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不是从与资本主义相割裂的角度去阐释,而是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角度去理解的。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共产主义的研究。“去理解共产主义,不是去把它当作本质上与资本主义分离开的东西而同资本主义相对照。去理解共产主义就是去理解资本主义本身,因为资本主义的动态变迁或演化包含着共产主义的出现。”③一种真正艰难的未来局面不是对现在的单纯延续,也不是与现在的彻底决裂。真正的未来是在对现在的批判中展现的。马克思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①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首先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正是在“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的过程中,亦即在资本主义批判中,发现共产主义。

因此,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共产主义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对共产主义的这一理解:“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②这一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在理论的意义上,共产主义是人向人的本性复归的运动,是一切历史之谜的解答;在实践的意义上,共产主义是扬弃私有财产的运动,是资本主义批判。

罗尔斯把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定义为“作为自由生产者联合的社会”,这和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致的。罗尔斯认为,马克思“生产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主义的阶段和完全共产主义的阶段。罗尔斯着重分析了“完全共产主义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描述了这种社会状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①这些论述是想表明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社会中的成员作为自由人消除了自己生存的异化状态,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在有关资本的四个观念中,第一个观念——资本积极作用的观念是基础。对资本不再做单向度的理解,认为资本只具有消极作用或负面效应,而主张对资本进行双向度的理解,认为资本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正是在对资本进行双向度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找一条新的社会发展路。第二个观念——驯服资本的观念是思路。驯服资本就是规避资本的消极作用,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第三个观念——公有资本的观念是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公有资本的逻辑做到驯服资本,让资本为人民大众服务。第四个观念——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是目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不一定就是瓦解资本的社会,也有可能是一个拥有资本的社会,但是是使资本社会主义化的社会,是一个驯服了资本的社会。因此,有关资本的四个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逻辑系统,究其实质而言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尝试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