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①。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②。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③,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④,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

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奥,藏也,道者万物之奥,意思是,道是万物的庇荫。苏辙说:“凡物之见于外者,皆其门堂也。道之在物,譬如其奥,物皆有之,而人莫之见耳。”王安石说,善人求道足以至于道,不善之人而求道则足以免于罪。曹道冲说:“小人虽不善,略知道亦能自保其身。”

②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市,互相交易;加人,互相感化。

③拱璧以先驷马:古人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所以先是拱璧,后是驷马。

④求以得:有求必应。赵佶说:“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意思是,只要真心求道,道一定可以让你心想事成。

译文

道是万物的庇荫,有道的人珍惜它,无道的人也会处处保持它。美丽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互相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使人们互相感化。无道的人,怎能轻易舍弃道呢?所以天子即位,设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拱璧在先,驷马(四马驾一车)在后,虽为重礼,但不如用道作为献礼。古时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无非是道有求必应,有罪可免啊,所以被天下人所珍贵。

度阴山曰

心诚则灵和心想事成一样,都是古老人类的一种巫术,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它符合“道”。

战国时期齐国权臣田常控制朝政,怂恿齐王攻打鲁国。消息传到孔子那里,身为鲁国人的孔子对能说会道的子贡说:“你去搞定这件事吧。”

子贡二话不说到了齐国,打通关系后见到了田常,他对田常说:“你真是胆大包天,居然去攻打鲁国,鲁国城墙像羊圈,土地贫瘠,国君愚蠢,臣子无用,人民讨厌战争,是块硬骨头。你应该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肥沃,兵强马壮,这样的对手才是最好的对手!”

田常大吃一惊,说道:“你口中的难,在世人眼中恰恰是易。你脑子进水了,还是别有用心!”

子贡心平气和地说:“请让我为你分析,如果你们齐国攻打鲁国,很容易就能打下来,到那时齐国疆域广大,国君声望大涨,大臣们地位稳固,好像就没你什么事了。而攻打吴国,一旦不胜,损兵折将,国力大减,国君和大臣们岌岌可危,这样你才有机会做想做的事啊!”

这番正话反说,完美击中田常的权臣心理。田常心动,马上让部队去进攻吴国。子贡仅凭一番话就保全了鲁国。

子贡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正是他遵循了老子的道(正确途径),这个道就是逆转,是辩证法。在正常思路下,人人都喜欢捏软柿子,而子贡非要让田常捏硬柿子。当所有人都认为捏软柿子是正确时,很可能发生逆转:因为捏掉了软柿子而使田常的影响力下降。倘若捏硬柿子,这是大家都躲避的,但很容易发生逆转:因为捏了硬柿子受到损失时,田常的重要性才会提升。

此乃老子辩证思维的道,遵循这种道,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老子的道,除了辩证的逆转外,还有一条是“处下”。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当然,它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都存在的。

用老子的“处下”之道来解释就是,先提出很大的要求,对方一定不同意,那再提出较小的要求,对方则会同意。当然,其实你真正的要求并不是最大的,而是那个较小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运用老子“处下”的智慧: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先提出较高的要求,会遭到拒绝;如果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了,再逐渐增加要求,则更容易达到目标。

老子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孤立的事物本身,而是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了对比。一旦对比,必有伤害。所以,如果你懂得老子辩证法,你就懂得了如何遵循道。

如果孤立的你很难开心,那你就去和不如你的人对比;如果孤立的你,不知痛苦为何物,那就去和比你强的人对比。总之,不对比,海阔天空;一对比,天昏地暗。

这就是老子的道,顺应它,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