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①,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②。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③。
注释
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翕,敛也,合也,聚也;固,姑且。陈象古说,张极必翕,强极必弱,兴极必废,与极必夺,自然之理也。刘骥说:“物盛则衰,物极必反,乃消息盈虚之常理也。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日月尚尔,况其他乎,此天之道。”这个天之道就是老子的物极必反之道、逆转法则。承认这个道是哲学,利用这个道则是智慧。
②柔弱胜刚强:这句话是以上四句话的总结,刚强迟早会逆转到自己的反面(柔弱),所以,柔弱胜刚强。苏辙说:“圣人知刚强之不足恃,故以柔弱自处。天下之刚强,方相倾相轧,而吾独柔弱以待之,及其大者伤,小者死,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毙,此所谓胜也。”达真子说:“刚胜柔,强胜弱,形器之然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道用之然也。”黄茂材说:“柔未尝求胜刚也,而刚者常不能屈,故曰柔胜。弱未尝胜强也,而强者常不能加,故曰弱胜。”《文子》说:“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柔而能刚,弱而能强,始于柔弱,成于刚强,积柔成刚,积弱成强。
③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吕吉甫说,人不能离开柔弱,如同鱼不能离开水一样。陈景元说:“国家之权谋,泄漏于民下,则小夫得以玩弄,况奸雄乎。”
译文
将要收合,必先暂时张开;将要削弱,必先暂时加强;将要废除,必先暂时振兴;将要夺取,必先暂时给予,这就是洞察了事物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的玄机。柔弱必能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随便炫耀于人。
度阴山曰
世界上有种毒药叫“鹤顶红”,还有种毒药叫“高级黑”。一红一黑,中招者皆无药可救。
《风俗通义》中有个小故事,说是有位官员的马很肥壮,看到的人都夸奖这匹马,一定能日行千里。马的主人听了这些赞赏扬扬得意,就让马不停奔跑,结果,马因过度疲劳累死。如果用两个字概括这个故事,那就是—捧杀。
中国历史上捧杀最经典的案例由西晋末年的石勒制造。石勒当时最大的对手除了西晋帝国外,只有占据幽州(北京)的王浚。为了得到王浚的幽州,石勒给王浚写信吹捧他:“我本是一小胡(石勒是胡人),贸然起兵不过是为您扫清称帝障碍,放眼天下,能有称帝资格的只有您。所以,您就登基吧,这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王浚被石勒捧得神魂颠倒,石勒趁势请求去幽州参加登基大典,王浚心花怒放,下令沿途各地不许阻拦石勒。就这样,石勒率领大军轻松地抵达幽州城下,一番进攻后,王浚被活捉,称帝大梦破碎。直到此时,他才发现石勒是个大骗子。
石勒本不识字,但却把老子这段话运用得炉火纯青,可见很多时候智慧和知识无关。
三国时期,孙权给曹操写信,吹捧他是天底下第一英雄,只有他才有资格称帝,并建议曹操的屁股应立即坐到龙椅上。曹操大笑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到火炉上烤啊!”曹操之所以不中孙权的捧杀计,归根结底,是他懂老子的这段话,所以,曹操不是王浚那种笨蛋。
石勒“捧”王浚,是为了“杀”。好比是老子所说的给予他人物质,是为了夺取他人更多的物质。老子很聪明地看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都潜伏着自己的否定因素,而且能够互相转化。比如翕中潜伏着张,翕能向张转化;弱中潜伏着强,弱能向强转化;废中潜伏着举,废能向举转化;取中潜伏着与,取能向与转化。反之亦然。
如果懂了这条规律,那我们就知道如何做事了。比如我们若想得到,由于得到中潜伏着它的对立面付出,而且付出能转化为得到,所以我们不必在“得到”这里下功夫,而是要去它对立面“付出”那里下功夫,于是,若想得到,必先付出。
再比如,我想要废了某人,由于废中潜伏着它的对立面举,而且举可以转化为废,那我没必要敲锣打鼓地在废了某人上用功,只需要敲锣打鼓地去举他上用功,举得越用力,举向废转化得就越快。
从种种对立面的互相潜伏、互相转化中,老子最终得出他的结论:柔弱能胜刚强。按他的解释,柔弱中潜伏着刚强,柔弱能向刚强转化,若想刚强,只需在柔弱上用力,推动它尽快向刚强转化,即能让柔弱胜了刚强。但按照这个逻辑,刚强也能胜柔弱,刚强中潜伏着柔弱,刚强能向柔弱转化,最后取代柔弱。
所以,当你受人捧时,一定要小心,捧的后面紧跟的可能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