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解析

《战城南》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本诗加以借用,描写了一场战争的经过,展现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格调浑厚,昂扬激越。

首联交代了战争发生的地点是辽阔偏远的塞北,战斗进行得十分艰苦。这两句是总写战场,只要是打仗,就不能避免流血和死亡,后面则具体描绘了这场战争。颔联写战场上恢宏的阵势:战旗像鸟翼一样纷飞翻卷,士兵身上的甲胄像鱼鳞一样闪着光亮。这两句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却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双方人马众多,又严阵以待,可以想见这场战争肯定规模不小、战况激烈。颈联描写战后的情景,塞外冰冷的水就连战马都承受不住,悲号的冷风肆虐,吹得无数人愁肠百结。这里人们的“愁”不只是愁天寒地冻,环境恶劣,更是幸存者对阵亡者的伤心和哀悼,也包含着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尾联表述战士们的心志:一颗报效国家的心永远也不会动摇,忠心日月可鉴。最后一句用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塞外的黄沙覆盖了千里的土地。这是在说边塞环境恶劣,还是说死的人太多,很多村庄都荒芜了?抑或是在说将士们的忠心无法传达给统治者?其中的意味只能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示 儿a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b,但悲不见九州同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上册)

注释

a示儿:给儿子们看。b元知:本来就知道。元,通“原”。c但:只。同:统一。d家祭:祭祀家中的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们的父亲。

解析

原本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很伤心没有看到国家统一。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在举行家祭时一定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是陆游在八十五岁临终前嘱咐儿子们的话。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国,虽然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依然不改初衷,并且对此抱有坚定的信心。眼见着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肯定是无法亲眼看到恢复中原的那一天了,他只能殷切地嘱咐儿子们,深深的爱国之情喷薄而出,让人肃然起敬。

首句写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元”“空”体现出了诗人的平静淡然,这与下一句的心情形成了反差,起到了反衬的作用。第二句的“但”和“悲”使思想感情变得激烈,表明诗人的不甘和遗憾,这种感情远远超过了前面所提到的死亡。后两句交代后事,他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实现祖国的统一,这里的思想感情转为积极昂扬,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报国之心。全诗虽然露出了一丝悲伤和愤慨,但总的基调是激昂的,自然朴实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胜过了刻意的雕琢,容易引起共鸣。

语文小课堂

九州,又称汉地、中土,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是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除了九州之外,中国的代称还有很多,包括华夏、神州、海内、中华、赤县神州、四海、中原等。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a,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b,低绮户c,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

注释

a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b朱阁:朱红色的楼阁。c绮户:雕花的窗户。d婵娟:这里指月亮。

解析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拿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中,现在是哪一年了。我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又怕美玉砌成的楼阁,会让我禁受不住天上的冷清。在冷清的天上一边跳舞一边观赏自己的影子,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呢?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间,照在失眠的人身上。明月应该没有什么怨恨吧,又为什么要偏偏选在人们分离的时候才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经历,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是一直以来都无法周全的。只希望亲人能长久平安,就算相隔千里,也能同赏一轮明月。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他们兄弟两个感情很好,但是,因为苏轼被贬官到了密州,而苏辙在济南,所以两个人不能轻易见面。眼见到了中秋,苏轼在赏月时对月思人,酒后写下了这首词,一是抒发自己的慨叹,一是想念自己的弟弟。整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说理完美结合,浑然天成,意境浪漫凄美,富有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所有咏中秋的词无出其右者。

上阕前两句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意境悠远洒脱。接下来,词人借着询问天上的宫阙,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牵挂,可见他的心中仍然想着能够早日回到天上——朝廷。后面写自己渴望回归中央,又怕应付不了政治斗争,如果在朝廷找不到理解自己的人,只是被冷落闲置,那还不如去地方上干一番事业。整个上阕都是以月亮和天上来比喻自己的际遇和感慨,含蓄委婉,虽然也有疑虑,但总的基调是积极的。下阕前三句营造了一种华丽又梦幻的意境,反衬出“无眠”的人孤独落寞的心境。接下来五句解释了造成词人失眠的原因——悲欢离合,引出怀人的主题。这几句充满哲理,也是对自己的开解,展现出词人的豁达洒脱。词人用美好的祝愿结尾,不仅仅是祝愿自己和弟弟,也是祝愿天下所有人,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小课堂

苏轼曾经因为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而被抨击,他的政敌还从他的诗中挑刺,说他讥讽朝廷,从而对他进行弹劾。苏轼被抓后,在御史台受审。在汉代,御史台栽有柏树,很多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御史台又被称为“乌台”。苏轼在乌台坐牢一百零三天,多次差点被砍头。后来,由于宋代有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逃过一劫,被贬到了黄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a,杨柳依依b。今我来思c,雨雪霏霏d。行道迟迟e,载渴载饥f。我心伤悲,莫知我哀g!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

注释

a昔:从前,这里指从军出征的时候。b依依:形容杨柳枝条随风摆动的样子。c思:用在句末,无实义。d雨:名词用作动词,“下”的意思。霏fēi)霏:雪花纷纷落下的样子。e迟迟:迟缓的样子。f载(zài)渴载饥:又饥又渴。古文里常用“载……载……”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g莫:没有人。

解析

想起从前我从军出征的时候,杨柳枝条轻柔地随风摆动。现在我在回来的路上,却是大雪纷纷飘落。道路坎坷,我走得很慢,感到又饿又渴。我的心中满是伤悲,谁也体会不了我的痛苦!

这是《诗经·小雅·采薇》的节选部分,描写了一个出征归来的人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前四句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用离开时杨柳的状态来暗示人物的留恋与不舍,用归来时大雪纷飞来暗示归途的艰辛和悲苦,既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以景衬情,如诗如画,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后四句写一个人在漫天飞雪中独行,身体上受的苦难和心里的思念焦虑让他备受煎熬。即便如此,他还是怀着一份希望,步履蹒跚地继续前行。

语文小课堂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艺”,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将进酒a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c,朝如青丝暮成雪d。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e。岑夫子,丹丘生f,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g,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h,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i。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j。

注释

a将(qiāng)进酒:请饮酒的意思。将,请。b君不见:乐府诗里经常用到的词语,来提醒人注意。天上来: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地势极高,所以夸张地说是天上。c高堂:高高的厅堂。d青丝:指黑发。雪:指白发。e会须:应当。f岑夫子:指岑勋。丹丘生:指元丹丘,和岑勋都是李白的好友。g钟鼓:富贵人家在宴会时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精美如玉的食物。足:值得。h陈王:指三国时的陈王曹植,因封于陈,所以称陈王。平乐:汉代权贵娱乐的场所。i径须:直须,只管。沽:通“酤”,买。j尔:你。销:同“消”。

解析

黄河的水是从天上奔流下来的,一路到大海,誓不回头。坐在高高的厅堂里,伤心自己的头发一转眼由黑变白了。正因为人生短促,才更应该及时行乐,不辜负光阴,不让酒杯空对明月。上天造就了我这块材料,必然会有用处;千金散尽,总会失而复得。牛羊要整头地宰杀,酒要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为我侧耳倾听。高档的乐器和精美的食物都算不得珍贵,我只愿与你们一起长醉不醒。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怀才不遇、默默无闻,只有寄情美酒的人才会千古留名。陈王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宴饮,尽管一斗酒十千钱,仍旧恣意寻欢。主人为什么说缺少银钱?你只管出去买酒,我们来对饮。什么五花马,什么千金裘,叫你的小儿快都拿出去换酒,让我和你们一起来消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即“劝酒歌”,这首诗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一般认为是李白在天宝年间离开都城后,游历于梁、宋,和好朋友岑勋、元丹丘会饮时所作。

此诗以两组排比长句开篇,气势非同一般:“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当,犹如从天而降,气势磅礴;“不复回”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景象壮阔。虽然这是诗人的幻想,又言语夸张,但是效果很好,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在读者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惊心动魄的场景,一股豪迈与悲凉的沧桑感仿佛迎面扑来。紧接的两句写青丝染雪,很快就两鬓斑白,慨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如果说前四句属于空间范畴的夸张,那么这两句就属于时间范畴的夸张。这里的情感基调有伤感,有无奈,也很悲观。但是,这些都不是李白诗词的主旋律。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这才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这一点在五六句表现得很明显。“金樽”“对月”写饮酒,却不着一个“酒”字,可见功力之深厚。在七八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来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激励了一代代的人,也抚慰了一颗颗怀才不遇的心,直至今日仍影响深远。

“烹羊宰牛且为乐”六句,诗情逐渐变得狂放,情绪高涨,并且加快了节奏。接下来六句,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情绪由狂放转为激愤。李白自认为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能够出将入相,无奈现在仍然“寂寞”——怀才不遇。

“陈王”两句化用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借曹植被曹丕打压、有志难酬来抒发自己的不平。最后六句中,李白特有的浪漫、洒脱、不拘小节显露无遗。他反客为主,指使主人,尽情地泼洒满腔豪情,将万古愁绪”化为一杯浓香的烈酒,酣畅饮下。

全诗大开大合,气势磅礴,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富贵、圣贤的藐视,抒发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悲愤之情。诗人在手法上多用夸张,屡次使用巨额数量词,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来表现豪迈的诗情和增强感染力。

语文小课堂

据说,五花马并不是指马身上有很多花纹,而是一种造型。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除了给马洗澡之外,社会上很流行对马匹进行装饰,给马的鬃毛做造型,通常是将马鬃修剪成花瓣。修剪成三个花瓣的叫三花马,修剪成五个花瓣的叫五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