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a,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c。平芜尽处是春山d,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a候馆:驿馆。b摇征辔(pèi):指策马远行。c危阑:高高的栏杆。d平芜:绵延不断、向远处伸展的草地。
解析
抒发离愁别绪的词很多,这首词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单写游子或思妇的离愁,而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上阕写游子的离愁,下阕写思妇的相思,形成两个情境独立的画面。构思精妙,更胜一筹。
在上阕中,开头三句是一幅早春行旅图。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等点明了时间是在仲春。“候馆”则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即出门在外,住在驿馆里。接下来直接抒发离别的情感:离得越远,愁情越重,就像绵绵不断的春水一样。比喻化抽象为具象,十分贴切。
下阕写游子想象中思妇的离愁。“寸寸”“盈盈”写出了女子默默垂泪的柔情和愁苦。游子想到这里,于是劝慰说:“不要独自倚靠高高的栏杆望着远方了,我还在草地和春山的另一头呢。”话语里的体贴和深情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词人以乐写愁,又用比喻的手法化虚为实,把无形的“愁”比喻为具体可感的“迢迢春水”,写出了愁的深切,容易引人共鸣。
夜宿山寺a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b,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c,恐惊天上人。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上册)
注释
a宿:住宿,过夜。b危楼:高楼,这里指高高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数,形容寺庙很高。c语:说话。
解析
山顶的寺庙好像有百尺那么高,站在上面,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星辰。人们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这首短诗描写的是诗人李白晚上借宿山上寺庙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浅显,没有一个生僻字,却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前两句正面描写寺庙的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后两句从侧面写寺庙的高,“不敢”和“恐”写出了诗人在夜晚登上寺庙的心理状态,在他看来,寺庙与天上人是那么接近,可以想见山寺之高。
语文小课堂
李白在写诗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想象力丰富,擅长使用夸张的手法。他用夸张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动人的诗句,比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
上阕写秋天之景,意境广阔辽远。景中有天有地,有山有水,角度有高有低。“碧”对“黄”,“云”对“叶”,“天”对“地”,对仗工整,色彩丰富。斜阳和芳草所代表的离别之情把前面的实景转为虚景,引出下阕的离愁和相思。“芳草无情”反衬出词人心中有情。
下阕的开头两句直接抒情,“乡魂”“旅思”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黯”和“追”写出了词人愁闷的深重。只有晚上在睡梦中,词人才能忘了思乡的愁苦。“休”字表现出词人的无可奈何,他登楼望远,却望不见故乡,反而更添愁苦。最后一句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效果,更增添了思乡之苦。
语文小课堂
范仲淹不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伯乐。他举荐过很多人才,比如当初是下级军官、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狄青,当初是将领、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张载,当初是学生、后来成为一代名相的富弼。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a,望极春愁b,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c。
拟把疏狂图一醉d,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e。
注释
a伫(zhù):长久站立。危楼:高楼。b望极:极目远眺。c会:理解。d拟:想要。e消得:值得,忍受得了。
解析
这是一首抒发相思离愁的词,无言的“愁”统领着全篇。上阕写景,词人在春日的傍晚独自一个人登高望远,看到在残阳映照下的“草色烟光”中,满眼都是让人生愁的景物。下阕直接抒情,写词人打算借酒消愁,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添愁苦。他一心只想着意中人,身体消瘦憔悴也无怨无悔。最后两句堪称千古佳句,让情感升华到了最高境界,把词人真挚深切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坚毅执着、为爱坚守的人物形象。
整首词也可以与词人的境遇联系起来。柳永一生不得志,经常漂泊在异乡,过着落魄的生活,所以,他的愁就像词中描写的一样,缠绵不绝,难以排遣。
作者小传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性格放旷,仕途坎坷,最后漂泊流落而死。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长调。其词题材广泛,尤擅写离情别意,写得含蓄委婉,雅俗并陈,深受时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欢迎,甚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
语文小课堂
词,又名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格式,是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词起的名字。词的格式和诗不同,诗的格式相对较少,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常见的词牌有《蝶恋花》《水调歌头》《如梦令》《相见欢》《卜算子》《江城子》等。
题临安邸a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上册)
注释
a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邸(dǐ):旅店。b几时休:什么时候能停。c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解析
绵延不断的青山与楼阁望不见头,西湖的游船上,歌舞什么时候才会停止?温暖和煦的风把游客吹得醉醺醺的,都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是题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诗。诗人通过描写美景和乐景,反衬出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前两句点明临安城的特征,青山挨着青山,楼台连着楼台,歌舞声热闹非凡。但是,诗人的第二句是问句,一个“休”字更是饱含着愤慨和痛心疾首的情绪。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暖风,又指颓废的社会风气。“游人”指的是南宋朝廷里只知道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一个醉”字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辞精准,用热闹的场面烘托哀情,不露痕迹地达到了讽刺的目的,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作者小传
林升(约1123年—约1189年),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擅长诗文。
语文小课堂
靖康之变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重建宋朝。后逃到南方,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朝廷只求苟安,所以重用投降派的官员,打压主战派。后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抗金名将岳飞,南宋朝廷与金达成协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带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和绢。由此,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题临安邸》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a
[唐]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b,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c?
注释
a水部张员外籍:指张籍,当时的官职是水部员外郎。白二十二舍人:指白居易,当时的官职是中书舍人。b漠漠:迷蒙一片的样子。自开:云散,天晴。c底:什么。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记事的七绝诗,写得淡雅清丽,读来十分有趣。
雨后天晴,诗人韩愈邀请张籍和白居易一起去游览曲江的美景,可是白居易有事没有来。韩愈回来后,想着白居易居然错过了这么美的景色,就给他写了这首诗,一方面抱怨他失约,一方面替他感到惋惜。巧妙的是,他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这种心情,而是委婉地透露了出来。
诗的前三句,诗人集中笔力描写春雨过后曲江的美景。雨过天晴的傍晚,薄薄的阴云轻盈地散开,蓝蓝的天空显现出来,落日照耀下的楼台也更加清晰。曲江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楼阁和美丽的花草树木,影子在雨天过后显得更加清楚。雾气散开,一切都变得明亮清晰,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读来不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最后一句,诗人话锋一转,好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有什么要忙的事情,竟然愿意错过这样的美景?虽然是问句,却问得不急切,嗔怪和遗憾的感情都是淡淡的,表现得自然顺畅又委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a,烟花三月下扬州b。孤帆远影碧空尽c,唯见长江天际流d。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
注释
a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孟浩然和李白是忘年之交,李白很喜欢孟浩然,经常在诗里提到他。b烟花:形容阳春三月鲜花盛开、柳树如烟的盛景。下:顺流而下前往。c尽:消失,没了。d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
解析
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在繁花如烟的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那一艘船渐行渐远,消失在天空的尽头,只看见浩**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前两句点明了地点、时间和事件,地点是黄鹤楼,时间是三月,事件是朋友要离开去扬州。这两句因为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人们广为传诵。后两句写景,暗含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感情。诗人站在江边望着朋友乘坐着离开的船只,一直到船消失在天边。这两句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
这虽然是一首离别诗,但因为是以明丽的烟花春色和浩渺无垠的长江为背景的,所以并没有很重的伤感之情,反而有一种轻快的节奏感。诗中更多的是对朋友的祝福,也表现出了诗人浪漫和豁达的胸怀。
语文小课堂
孟浩然一直拥有报国的志向,但是因为政治上的坎坷失意,不得不选择退隐山林。李白在游历的时候结识了孟浩然,两个人十分投缘,相见恨晚。后来,李白还专门去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山拜访他。李白曾在诗中毫不隐晦地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