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让开!”小冉一把推开挡在自己身前的男人,弯腰将不小心甩掉的手链捡起来。
"你就不能好好说吗?"男人险些被推倒,不禁抱怨道。“用得着那么虚伪吗?”小冉投去不屑的目光。
在她看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做什么事都要率真自我,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鳄鱼的眼泪不能流,岳不群更不能做。至于老爸常说她没有礼貌的事,哼,不过是老头子的老观念罢了。赶着去面试的她不想被这一件小事破坏了心情,所以迅速离开。那可是一份令人眼红的工作啊。不过她自信,自己凭借名牌大学的文凭和优异的成绩,是一定可以胜任的。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她推开面试官办公室的门,却呆住了——对面坐着的,正是今早被她推开的人……
年轻快乐,率真**,创意无穷,不拘传统——“奔奔族”贴着如此标签,一路嚎叫地奔跑在事业的道路上时;许多上一辈奉若经典的东西在他们眼力是如此的不屑一顾。比如说礼仪,在他们不少人的眼里,这简直就是封建时代的陈腔烂调。小冉的遭遇到让人想起一个笑话。
一小伙子问路:“喂,老头,往南庄还有多远?”“200拐杖。”被问的老汉回答。"路都论里的,你怎么论拐杖啊?"“论理?论理我是你大爷!”
礼仪真的只是多余的客套吗?对于狂妄傲慢的人来说,礼仪纯粹是虚伪的产物,或者是一种仅仅为了美观的摆设和点缀。他们自高自大、自吹自擂,他们从来就不懂得也不屑于礼貌和谦逊。在现实生活中,狂妄和自信很容易被混淆等同起来,这是一
种误解。埃里克说:“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狂妄无礼常常是内心虚弱贫乏的人随身携带用以吓人的一张面具。狂妄的人从来不像他所显示的那样强大。而和蔼可亲、以礼待人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充实和自信。中国有句俗话,"半桶水,淌得很",指的正是这种情况。这就像一个小财主惟恐别人不知道他很有钱,而一个大富翁却并不太讲究阔气和排场一样。
"你不想有我的力量吗?”飓风问和风,"你看,当我起驾的时候,他们在整个海岸都挂上台风信号来向我致敬。我折断一条船的桅杆就像你托起一根鹅毛那样的容易。我的翅膀这么一扫,海边就到处都是被粉碎了的船板。我能够、而且常常举起大西洋。病弱者最怕我,怕之入骨。所有的国家都在我的呼吸下畏缩着。难道你不想有我的威力么?”
和风没有回答,只是在天空中轻轻起舞。这时,所有的河流、湖泊和海洋,所有的森林和田野,所有的走兽和飞禽以及人类,都为它的来临而高兴。鲜花盛开,果子成熟,遍地金黄,白羊般的云彩轻轻浮动。鸟儿飞翔,风帆高举,到处是健康、到处是愉快。绿叶、鲜花、果实和收成;温暖和光明、欢乐和生活——这就是和风给那骄傲而可怜的飓风的回答。
托尔斯泰说:"无论什么时候,礼貌不嫌多。"礼貌和教养在每一个家庭中,它们都像阳光一样受到欢迎。为什么受欢迎呢?它们带来光明和欢乐。它们绝不妒忌,对每一个人都给予美好的祝福。
礼仪从本质上来说是文明的,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爱,是纯真的热情。礼仪是一条通向快乐的途径,它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来温暖和愉悦。礼仪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仪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礼仪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仪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相待的人们喜悦。所谓“礼多人不怪”,讲礼貌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在加州,有一个叫布特勒的商人,他开了一家杂货店。有一回,他已经把商店锁好回家了,在路上,碰到一个小女孩要买1美分的线。他走回去,重新开了门,以彬彬有礼的态度询问小女孩要哪种线,给小孩子取线。整件事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微笑。这件小事不知怎么传遍了全城,所有人都知道有他这样一个态度良好、有求必应的店主,于是他拥有了无数的顾客。他的礼貌教养给他带来巨大财富。
我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自古以来"礼"就是人们争相推崇的素养。古人认为,礼是立身之本。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孔母在孔夫子的启蒙阶段,就买来祭祀用的礼器让孔夫子练习演奏。她的邻居想不通,孔母说:让孩子早点懂得礼
义音律,对他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妈妈的教导下,孔夫子刻苦磨练,终于成为人格高尚的儒家创始人。不仅孔子如此,古时许多贤士同样也留下不少以礼待人的佳话。“程门立雪”就是颂传千古的名篇。
杨时40岁时,已是天下闻名的才士,但还是好学不倦,拜程颐为师深造。一日杨时和游酢去老师家求教,见程颐闭着眼睛睡着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程颐一觉醒来,见杨时和游酢满身披雪侍立着,忙招呼进屋。此时,地上的积雪已有一尺多深。
当今社会,同样需要知书识礼之人。只有讲礼貌,有教养,真诚地与人交往,才能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别人,才能在人际中游刃有余。“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彬彬有礼和文明的态度是现代社会交际中最有声誉也最有效力的通行证。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奇怪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时,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尴尬;而卡耐基却安祥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等到那抨击他的人发现他时,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态度彬彬有礼,好象完全没听见他说自己坏话似的。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要想靠自吹自擂、压人一头来获得他人的赞许,则是一种幼稚、病态的想法。狂妄傲慢不是自信、自由的健康表现,而是禁锢人的心灵的精神枷锁。讲求礼貌,能使你从这道无形的枷锁中摆脱出来,学会谦逊、公正和平等待人。这种自我训练无论如何是必须的。通过礼貌和谦逊,你或许不会收到什么立竿见影的效益,但它会使我们的心灵更为平和、更为快乐。一个狂妄傲慢的人是无法理解这种心灵的抚慰的,他们不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如果你对自己的优越感沾沾自得,不能给人以真挚的同情,没有发乎内心的谦逊的爱,你就不会知道应该如何讲求礼貌。许多“奔奔族”,因为没受过良好训练,养成了骄傲、粗鲁的态度,这种人若再不自知改善,做起任何事来,一定不会顺利。人如果从小就受到"态度"训练,长大后,他就拥有良好习惯。这种人因为态度优异,很容易成功,他的良好习性,将是他最大的资本,和善而才高的人,与有钱而无人缘的人,有天壤之别。当社会上的人都受过良好态度训练后,我们不知会有多快乐。那时,我们到任何地方,都会感到愉快、亲善、和谐。
日本兴办了一种新的学校——礼貌训练学校。许多公司把他们的新雇员,尤其是年轻女职员派到礼貌训练学校学习如何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敬语,如何接受名片,以及保持优雅的坐姿,还教导如何礼貌欢送客人。担任这些礼貌课程的教师是日本航
空公司的退役空中小姐。学校的创办者认为,通过礼仪训练,可以使人们获得优雅的风度与良好的素质,从而增加他们的亲和力。
在这个世界上,诚挚的礼貌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它是一份可贵的礼物,给人带来快乐和舒畅,而不仅仅是一种矫饰。在现实生活中,有点小聪明但华而不实的,实在是不乏其人。他们反应比较灵敏,有点小小的资本或才华,或自恃家境优越,或有一定的学历和成绩,于是自命为智者,高人一等,沾沾自喜。他们的毛病在于既无自知之明又不能善解人意,于是总也去不了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原因在于,如果你的内心深处是以自高自大,狂妄无礼为主导的,那么你待人的态度也必然如此。如果你能够养成体会别人的困难、希求和恐惧,那么礼貌的态度也一定会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待人接物就会变得谦逊起来,而不会招人厌恶。
当培伯还是个小职员时,有一次,一位妇人来买东西,但是店里的货色,她没有中意的,他领她到别的店去,帮她把东西买来。这件事使妇人感激一生,临死时,还要对他这种有礼的行为,给予报答。而她的报答,使得培伯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
有位朋友,穷困异常,他勉强凑了点钱,开了家商店。开张后,他对顾客,和蔼可亲,并且关怀他们,凡是可以为顾客服务的事,他都做,后来他的声誉随之传开,大家都上门光顾。因此他的经营迅速扩展,现在已设立了分店。
以上二则故事都说明,谦虚与礼貌的态度,对人的事业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现在“奔奔族”们大多处于创业期,谦虚而有礼的态度会使事业的路宽广更加广阔。良好的态度对于社会关系,就像机器油与机器一样,当机芯缺油时,一定会发出噪音,令人避而远之。而彬彬有礼的人则到处受到欢迎。那么,要怎样做才算是讲礼仪,懂礼貌呢?我罗列了一些通用礼仪的表情规范作为参考:
1.微笑
微笑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给予肯定以后的内在心理历程,是人们对美好事物表达愉悦情感的心灵外露和积极情绪的展现。微笑的美在于文雅、适度,亲切自然,符合礼貌规范。微笑要诚恳和发自内心,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切不可故做笑颜,假意奉承,做出“职业性的笑”。更不要狂笑、浪笑、奸笑、傻笑、冷笑。发自内心的笑像扑面春风,能温暖人心,化除冷漠,获得理解和支持。面部的表情如何绝不仅仅是天生的因素,后天的气质、风度也必然会反映在脸上,关键是内心的真诚,它与行为主体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2.眼神
眼神是面部表情的核心,是心灵的窗口。心理学家认为:最能准确表达人的感情和内心活动的是眼睛和眼神。通过眼睛和眼神完全可以来判断他人的第一印象,眼神
反映着他的性格和内心动向。与他人交谈时,不可长时间地凝视对方。
一般情况下,眼睛有50%的时间注视对方,另外50%的时间注视对方脸部以外的5—10厘米处。自始至终地注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在社交场合,无意与别人的目光相遇不要马上移开,应自然对视1—2秒,然后慢慢离开。
与异性目光对视时,不可超过2秒,否则将引起对方无端的猜测。必须根据所观看的对象和场合把握好注视的时间。用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不停地在对方身上上下打量,这是极失礼的表现。
在交谈中敢于礼貌地正视对方,是一种坦**、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谈话中眼睛往上、往下、眯眼、斜视、闭眼,游离不定、目光涣散,漫不经心等,都是在交际中忌讳的眼神。当别人难堪时,不要去看他;交谈休息时或停止谈话时,不要正视对方。
其实,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礼仪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发自内心,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所谓“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礼貌的尊重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杂谈]
中国各民族礼仪
1.蒙古人
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
2.藏族
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帖红布条、插树枝获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3.壮族
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
回挑捡着吃。
4.维吾尔族
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维吾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甩;要待长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