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三章 疯子与少女(1)
十二
徐卷凤问女儿考得如何。
很简单的问题周华明却不好回答,说可以又怕发榜时不可以,说不可以又觉得发挥不错,还是低调一点好,确保说出去的话能收回。
就低不就高,中专应该没有问题。
“这就好。”徐卷凤愁云舒展。考上大中专院校不仅解决户口,还解决工作,不是一般工作,还是国家干部。
“爸爸呢?”周华明问。
想跟爸爸商量填报志愿。她的主意已定,如果上中专线,就报地区财校会计专业;如果是大专线,就报中南财经学院法律系。两个月前父女在一起商量过,父亲希望女儿报农学院,理由很简单,中国是农业大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农业翻身、农民致富、农村现代化建设前程似锦。讲得天花乱坠也是白讲,她学的是文科,农业院校只录理科生。父亲又让她报考师范院校,认为当老师神圣纯洁。她不想当老师,想当律师。虽然还没有律师这个职业,但是国家正在着手重建律师队伍。想当律师是受《基度山伯爵》小说的影响,觉得律师伟大,悬壶济世,正本清源。“律师搞么事的?”徐卷凤插话。周守岁说:“是替坏人说话。”哪不很危险?母亲坚决不同意。那就当法官。还是没有安全感,父母意见一致,女孩子最好远离是非之地。她志向已定,一定要当律师。为了躲过父母这一关,就说当法官;其实换汤不换药,只要学法律专业,当法官做律师是毕业后的选择。
“你爸上县城去了……吴书记找你爸,可能打你爸的主意。”徐卷凤听丈夫说过,地委想调周守岁去邻县当副县长,被周守岁一口拒绝。不是不领情,也不是嫌副县长没有实权,而是舍不得都灵这个地方;不是都灵比邻县条件好,而是年龄关系,五十好几的人还求什么作为?不求提拔升迁,只求叶落归根。
“爸爸不在,那我上街逛去。”周华明说。
“去吧去吧,想到那里就去那里。”徐卷凤的态度就是:只要考得好,什么事都可以商量。
周华明快步离开公社大院,有如放飞的小鸟。
出大院五百米就是一条“牛尿街”。之所以叫“牛尿街”,是因为一泡牛尿能在街头撒到街尾,如果再流出一点就出界。“牛尿街”虽小作用却不小,是都灵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幅射三县两省边境地区十几万人口。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商店、餐馆、旅社、照相馆、剃头店、裁缝铺、钟表社一并俱全,虽然设备简陋、商品单一,但不愁销路;因为是独家经营,供销社的职工最牛。
周华明对这条小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读初二起,每天都要来回穿行八次,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不过今天的心情很特别,走过了黑色七月,无“书”一身轻,不再有精神负担,可以口含冰棍慢悠悠地散步,还可以左顾右盼地驻足观望;无忧无虑的感觉真好。
“周华明。”声音是从街对面商店传出。
循声望去,是同班同学童蕊。
“逛商店?”周华明迎上前。
不是逛商店,是等人,等隔壁文化站的一个熟人。
隔壁还有文化站?
让她吃惊不小,每天路过居然没有发现。
还真有文化站,不过原有的“生资门市部”仿宋体白底红漆字没有清除干净,比“文山公社文化站”几个字还要醒目。
周华明问童蕊有什么事。
童蕊指着地上一堆乱东西:“把这些放到熟人那里。”是一些日常学习生活用品,有木箱、脸盆、煤油炉、碗筷、棉被、课本等杂七杂八东西。高考结束意味着学业完成,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得拿回家。一个女孩子哪来这大力气,只得采取蚂蚁搬家战术,一次拿一点。但是时间不等人,学校要关门放假,东西得先搬出来,于是想出这个法子。还有一层意思,万一考上大中专院校这些东西又可以派上用场……熟人却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