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

信封上印画

我每次到文具店,问:“有没有纯白的信封?”售货员摇摇头。“为什么要在信封上印画?”售货员白了我一眼,她大概觉得这个人莫名其妙。

中国的信封有三大缺点。一是纸质太坏,不结实。二是尺寸太小,只有一张明信片那样大,多写了几张纸,折起来,塞进去,一不小心,就会胀破。三是左下角都印了画:任率英的仕女、曹克英的猫、徐悲鸿的马……信封是装信的,有地方写下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清清楚楚,就很好,为什么要印画呢?也许有些小姑娘喜欢,她们买信封时还会挑来挑去,挑几个最好看的。但是多数寄信的人在封信前后不会从容欣赏这些画。收信人接到信也都刺啦一声把信封扯破,不会对信封上的画爱惜珍藏。为了照顾小姑娘们的审美趣味,在少量信封上印一点画也可以,但是所有信封一概印画,实是一种浪费。而且说实在的,印画的信封,小气得很。

上海最近出了一种白信封,纸质比较坚实,大小也合适:8寸×3寸。国际通用的信封,大都是这样的规格。我希望北京的印封厂也能出这样的信封。信封的封口处最好能刷一层胶,沾水即可粘住。

附带说一句,邮票背面也应该刷胶。现在是邮局大都设一张人造石面的桌,置胶水一器,由寄信人用小刷自己去涂,这张桌面于是淋漓尽致,一塌糊涂。

工艺菜

很多人反对工艺菜,有人写了文章。但是你反对你的,特一级厨师照样做,酒席上照样上,杂志里照样登上彩色照片,电视上还详详细细介绍工艺菜的全部制作过程,似乎这是中国值得骄傲的文化。

菜是吃的,不是看的。菜重色、香、味,当然也要适当地考虑形。苏州的红方,要把五花硬肋切成正方形。镇江的肴蹄要切成同样大小的厚片。广州的白斩鸡要把鸡脯、鸡腿、鸡翅在盘里安排妥帖。南方的拌荠菜上桌时堆成塔形。菜不能没个形,这样做,是为了引起人的食欲,见到这样的形,立刻就想到熟悉的、预期的滋味。

把煮得七八成熟的瘦猪肉片、鸡片、鸡蛋皮、胡萝卜、紫菜头、樱桃、黄瓜皮,在大白瓷盘里拼出一条龙、一只凤,有什么意思?既不好看,也不好吃,只能叫人倒胃口。

工艺菜不是烹调艺术的正路,而是邪门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