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雾无形,根本就无法防御,一旦施法开来,那就是“千户灭绝”。
这话虽然有夸大的成分在,但对于它的威力,不论是施法者贾诩或者是一旁的卢俊义都心知肚明。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邪术。
“文和获得这种法术,也不知是福是祸啊!”心里暗叹一声,卢俊义看着一旁暗自沉思的贾诩,多少有些担忧。
贾诩的武力值仅仅是比普通人高一些,其身体素质并不足以支撑他大规模地使用此术。
换句话说,这同时也是一个折寿之术。
看到贾诩仍旧在沉思着,卢俊义也就不再多言。
两人沿着小路走了不到半里路,便看见了一处木宅。
到了宅前,卢俊义告了声辞就起身离开了。
至始至终都未再提起毒雾之事,交浅言深是最为忌讳的,尤其是生在这乱世,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自保之道,自己说多了反而不好。
……
于此同时,在青州。
孔子正在文庙里传道。
随着传道的进行,一丝丝淡红色的光芒也开始在文庙里弥漫开来。
红色是儒家的代表颜色,之所以如此,这也与儒家的色彩观念有关。
儒家将红色定为正色,并且赋予了色彩尊卑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伦理道德上,进一步加强了红色的正色地位。
从儒家的入世的思想来看,红色是积极的象征,而华夏人崇尚红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系统也将红色和儒家联系了起来。
不同于武将激发气血所形成的气团,儒生修炼所形成的红色光芒则是另外一种体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儒家的出现也间接丰富了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
在此之前,无论是武将所代表的身体修炼,亦或是张三丰所代表的丹田气感,都可以归纳为物理系,而儒家则是正儿八经的“法系”了。
其代表的是道德伦理,是一整套的思想体系,攻击手段也要更为丰富一些,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载体。
就比如圣者孔丘,孔丘可以隔空激发出一道道红色的箭矢,其威力并不亚于神将的奋力一击,更为关键的,还是持续性。
众所周知,武将在激发气血之后,体力也将进入一个快速消耗的阶段,除非是耐力超强的武将,否则绝大多数的武将都很难坚持半个时辰。
但孔丘或者是儒生不一样,他们的攻击手段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
攻击威力取决于你对儒家典藏的研究深度,而攻击的持续性则是取决于你的广度了。
通俗一点来说,你的知识面越光,“能量槽”就越高,攻击的次数就越多,同样的道理,你对知识研究的更为透彻,或者说感悟更多,你的攻击威力就越大。
如果是一个只知道吸收,却不懂得感悟的儒生,他们的威胁就要小很多了。
毕竟儒生的限制也很大,那就是身体素质,玩过游戏的都知道,法师最为害怕的就是战士。
战士皮糙肉厚,生命力顽强,一旦让他们近身,同等级的法师是很难有好下场的。
除非你的身边有肉盾替你挡着,而且还要求你的能量槽可以一直撑下去,最终用放风筝的办法将其耗死。
这也是为什么儒家要去击杀张角三兄弟的原因。
抛开张角的身份不提,最为主要的还是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对于儒家来说,相当于是一瓶蓝药,“吃”了他不仅可以补充能量槽,攻击的威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太平要术可不是什么大陆货色,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的,这可是东汉黄老道学的重要经典,其卷帙浩繁,内容庞杂,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
其内容虽与儒家有些出入,甚至是有些格格不入,但儒家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兼容并蓄,儒家的融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也正是靠着这种融合能力,儒家才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典藏当成是一种大补药,成为壮大儒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孔丘的传道还在继续,而弥漫在文庙中的红色光芒也是越来越盛,到最后竟然如有实质一般。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虽是出自韩愈的《师说》,但用来形容此时的场景却是在合适不过了。
这些红色光芒隐含着孔丘对于儒家经典的释义,对于在场的儒生来说用处极大。
很多人甚至不用刻意地思考,仅仅是身处在这种环境之中,也能得到不小的收获。
整个传道过程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当孔丘从软塌上站起来之后,在场的五千名弟子才如梦方醒,此时看向孔丘的目光却是有些复杂。
这里面不仅是出于师徒之间的敬重,还有隐藏在眼底深处的一丝惧怕。
不过在这些弟子里面,却有一人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面上也流露出了一丝惊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是此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势,整个人就如同一尊神像一般,傲然屹立在这文庙里。
周围的儒生看到此场景,也是大吃一惊,这人的气势虽说和孔丘还有些差距,但和儒家第二人孟轲相比已经不弱丝毫了。
径直往前走着,没走一步,周围的儒生都感觉此人的气势在不断攀升着。
而且在其身上,甚至还能看见一丝类似于武将气血的能量团。
难道儒家要出现一位武力大成者?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随着此话一出,整个文庙顿时安静了下来,此人竟然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这是要公然挑战圣者吗?
“人性本恶啊!”
又是一声低喃,这话一出,就连端坐在上首的孟轲也抬起来头,目光注视着径直走上来的儒生,原本波澜不惊的心底也产生了一丝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