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2岁左右时,表现得越来越调皮,好像不愿服从父母的管制了。喜欢爬高,在家里爬沙发、爬桌子,在外面则爬土坡、大石头、长椅,还会尝试着从高处往下跳,真是让父母看得胆战心惊。喜欢走不平的路,越是坑坑洼洼的地方,越是马路牙子,他就越喜欢走,还顽皮地一边走路一边踢小石头。
这不,2岁左右的小侄女就是如此。最近侄女对爬高非常感兴趣,大人一个看不住,她就爬上沙发、茶几,还喜欢上了爬楼梯。每当走到楼梯口,她就会一直喊着:“上楼梯,上楼梯。”她妈妈担心她摔倒,说要抱着或牵着她,可她却怎么说都不同意。一次,她妈妈急着上楼,就一口气把她抱上了4楼,这下可惹到了小侄女,她一边哭喊着“我要上楼梯”,一边踢踏着双腿。等她妈妈到达家门口,把她放下想要开门时,她竟然一个人往下跑,还好被及时拉住。无奈,她妈妈只好把手里东西放下,抱着她下楼,然后重新让她走一次。
小侄女还喜欢走马路牙子,每次出门时有好好的路不走,非要摇摇晃晃地走马路牙子。她妈妈担心她摔倒,想要牵着她,可她总是甩掉妈妈的手。虽然每次都是摇摇晃晃的,可这小女孩知道把双手伸展开来,然后掉下来,又站上去,掉下来,又站上去,乐此不疲。
下雨时,小侄女偏爱去踩那水洼,弄得一身都是泥水。前段时间,我和小侄女母女一起回老家,家里这边下了好几天雨,路上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水洼,铺着石板的马路上也积了不少水。我和她们母女俩外出买菜,她妈妈担心她弄湿衣服,便提前说:“宝宝,出门后,不要踩到水哦。”可是这样的提醒并没有效果,这小小的人就是喜欢淘气,开始还是趁妈妈不注意时偷偷往水洼里踩,后来就明目张胆起来,看到一个水洼就在里面蹦几下。
看到这样的情况,她妈妈也只能叹气、摇头,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淘气呢?而我则笑说:“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到了敏感期的表现,就随着她去吧!”
孩子总是喜欢爬高、走不平的路,很简单,说明他已经到了行走敏感期。在这之前,孩子习惯用手来认知与探索这个世界。当他学会了走路,并且能熟练地在平地上走路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用脚来探知这个世界,探知沙发、楼梯的高度,探知马路牙子、水洼的“神奇”。当孩子足够了解它们,满足好奇心之后,兴趣自然就会逐渐降低,然后再探索新的东西。比如从高处往下跳,在高低不平的地方奔跑,或是玩转圈圈的游戏。
这些看似顽皮、危险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不断的尝试,他学会了用脚感知空间、把握空间,感受到了爬行、走路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双脚的能力,强化了双脚、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我们时常说:“只有经历跌倒,孩子才能学会走路、奔跑”,这一点没有错。家长总是想把孩子保护起来,抱着他走路、上楼梯,那么他什么时候能学会走路?家长总是担心孩子有危险,禁止他爬高、踩马路牙子、踩水洼,那么他又怎么探索这个世界?
在行走敏感期,孩子或许会摔倒很多次,或许会受很多苦,可这不正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吗?一旦家长因为过度担心,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那么就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孩子失去对空间的探索兴趣,失去锻炼双腿的机会。到头来,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成长机会,导致空间感知力差、双腿能力差、身体素质不好,而最终所有的苦难还得孩子自己来扛。
当然,孩子的爬高、从高处往下跳的行为若是存在危险因素,那就绝对不能允许孩子胡闹了。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同时保护孩子的安全,家长们可以带他去游乐场,玩玩充气堡、儿童攀岩、障碍爬,或是蹦蹦床。这些游戏是有保护措施的,在家长或专业人士的保护下,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锻炼。
我时常看到身边的朋友带孩子到游乐场,鼓励孩子到充气堡里爬高,鼓励孩子进行障碍爬,有些朋友还会在家里安装家庭版滑梯。一位朋友曾这样说:“孩子2到3岁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正处于行走敏感期,让孩子多行走,多玩爬高、蹦跳的游戏,才能提升手脚、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大脑得到发育。孩子不淘气、不蹦不跳,岂不是成了脆弱宝宝?”
这位朋友的孩子6岁了,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正因为她的“纵容”,孩子从小就很调皮,精力旺盛、好动,所以身体素质非常好,比同龄孩子身体协调性强、空间感受力强,而且思维也非常灵活。
孩子的行走敏感期是非常短暂的。一旦这个敏感期消失,他就会对这些行为失去兴趣,就会对探知空间、锻炼双脚双腿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这些方面的能力缺陷。
所以,针对三四岁的孩子,不管是爬高还是喜欢走不平的路,我们都要正确地看待,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地去探索、行走、攀爬,允许孩子的调皮行为,尽量让他释放双脚、双腿,尽量让他去安全地攀爬、蹦跳。不要因为担心就限制他,不要因为怕危险就过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