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同事希望老人帮自己带孩子,可不希望老人讲方言。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老人讲方言,爸爸妈妈讲普通话,语言不统一,孩子很容易混乱,不知道听谁的、学谁的,然后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到说话的年龄还难以开口。

若是看到有新闻说孩子因为压力过大,将英语和普通话混淆,导致开口说话晚、语不达意,这些家长就更忧心忡忡了。他们担心双语环境会害了孩子,害怕孩子还未张口说话,便不愿开口了。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帖子:新手妈妈青青(化名)和婆婆因为带孩子、教孩子说话产生了矛盾。宝宝1岁了,处于牙牙学语的关键时期,作为妈妈青青很重视也很用心,每天下班后都给宝宝讲故事、唱儿歌,教宝宝认识一些常见的物品。但是,她发现一个问题,尽管自己每天都用普通话教孩子说话,可孩子的爷爷奶奶却只用方言交流,还用方言教孩子说话。

青青急了,非要老人也用普通话交流,还严肃地说:“家里的语言必须统一,每个人都必须讲普通话。要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孩子的大脑还不混乱了啊!到时候,孩子不会说话,说话不清晰,怎么办?”可老人说了一辈子方言,哪里会说普通话,一下子家里陷入紧张状态,矛盾一触即发。

可是,孩子在两种语言环境中长大,真的会思维混乱、语言发育迟缓吗?当然不会!不要小看了孩子的语言学习天赋,在语言敏感期,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只需要简单的语言输入,就可以轻松地接受。

这时,或许有人会抬杠说:“孩子的大脑简单,只有学习一种语言的机制,同时输入两种语言,孩子能分辨得清吗?即使能分辨得清,是不是学习的效率会降低,比别人说话晚?”同样的答案,不会!事实上,对孩子来说,语言学习就像走路一样,是本能行为,是无意识的学习。学习两种语言,就好像迈出两条腿一样,互不干扰,又相互协调。同时,这个时期,孩子对语言极度敏感,具有极强的语言辨别能力。在同一时期接受和学习两种语言,一样可以运用自如,不会给大脑造成什么负担。

生活中,确实有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但是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听觉能力发育不健全或不正常所导致的,或是家长过分训练孩子、强迫孩子说话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家长时常嘲笑孩子不会说话、说话发音不准,促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导致的。即便有语言环境复杂的因素,也是因为家长的不恰当教育:强迫孩子学习多种语言,一会儿强迫他说英语,一会儿又强迫他说方言。这会让正处于模仿期的孩子产生困惑和叛逆心理,不再愿意学习。

当家长和孩子正常交流,不强迫、不控制,孩子的学习自由自在时,其学习效果是显著的。那些混血或双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就是最好的事例吗?陈小春的儿子陈胤捷(Jasper),吴尊的女儿吴欣怡(Neinei),李小鹏的女儿奥莉,刘烨儿子诺一,他们都生活在双语或多语的家庭中,爸爸一种语言,妈妈一种语言。结果呢?孩子思维混乱了吗?没有!孩子说话晚吗?也没有!两三岁的时候,这些孩子便可以流利地说着两种语言,而且切换自如。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到一家餐厅吃饭,遇到一家三口正在交流。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美国人,孩子是个混血小美女。只见小美女和妈妈交流时,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爸爸交流时,说着标准的英语。

孩子在一旁小声地说:“妈妈,小女孩英语说得真好!”可这话还是被一家三口听到了,只听小美女笑着说:“我还会重庆话哦!这是外婆教我的!”说完,她就用一口地道的重庆话说:“你们好,我是不是很厉害!”

听了这话,我家孩子竖起大拇指,说:“嗯,你真是太厉害了!”

看到了吧!双语环境,不仅不会影响孩子语言发育,反而会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一个家庭如果平时总是用双语交流,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就比单一语言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语言刺激。所以,不要过度担心孩子小小年纪是否能适应复杂的双语交流环境,也不要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孩子来说,双语交流的家庭环境,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确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在孩子2到3岁时,重视孩子的双语早教,尽量把孩子送进双语幼儿园。在上幼儿园前,我们也需要进行自我教学,让孩子听英语儿歌,教孩子念字母、读单词,尽早激发其语言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