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干部教育培训要“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这就要重视培养干部的文化素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对理论和政策的理解
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干部学习教育的重点。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不仅不矛盾,不仅不会冲淡政治理论培训,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非常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把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特性”,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民为邦本、讲信修睦、先义后利等思想精华。因此,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深入学习、加深理解和自觉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中国的耻感文化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大致而言,儒家之耻有三层意思:一是德治所以有效,就在于它能使民众知耻。《论语·为政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若仅以刑罚治民,民众虽能免于犯罪但却不知犯罪行为是羞耻的;若以道德教化百姓,民众便有羞耻之心,从而避免犯罪。二是孔子认为应以“不信为耻”。《论语·宪问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感到羞耻的是言谈不符合自己的行为。三是耻体现了士大夫的担当精神。《论语·泰伯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就是说,不管国家的前途命运,只知道自己做官领取俸禄的人,是可耻的。孟子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管子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顾炎武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因此,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尤为强**人知耻。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融入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有助于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理解,有助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领导干部提高个人修养,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体现着那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精神。作为一种“软”力量,文化最容易深入人心。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一个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文化根底,不注意修身砺志,就很容易迷失正确的方向,就会产生内心冲突,导致心理失衡,就会经受不住金钱、美色等**,走向犯罪、腐败和堕落。面对一个充满**的年代,一些人越来越无所适从,越来越不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交友。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修养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的古人是非常重视修养的。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和英雄才俊,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安邦治国、品德修养、成就事业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如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崇德重义、修身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修养特别重要。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就引用了孔子、孟子等儒家人物的名言。因此,提高干部的修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重要方面。茅于轼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也指出,“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有许多可贵而且是永恒的规范”。
事实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人的影响也很大。巴西第一位华裔将军李安尼说他之所以成功,要感谢血管中流淌着的中国人的血液,要感谢优良的中国文化传统——“勤谨正直忠诚友善”。在美国,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亚洲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成功主要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对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很大影响。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都学习儒学,明治维新时期的主要人物都受到儒学的影响。近年来,新加坡坚持倡导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东方价值观,赋予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即使在现代化的压力之下,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必须保留。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当代人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对于提高领导干部修身、齐家、治国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指标,科学发展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包括诸如经济那样的硬指标,也包括像文化那样的“软指标”。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然包含了文化价值观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我国的经济、文化对全球的影响愈来愈大。在文化方面,一直以来,各国的哲学家都在研究儒家思想,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哲学更受关注,最后必将惠及世界。因此,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理应带头学习、了解、宣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要深信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崛起有赖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从而更加自觉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五、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端正学风,改进方法,务求实效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弘扬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学习、要了解、要研究、要总结,更要借鉴和应用。“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学习的主要方法:一是“以经解经”,重视读原著。尤其要吃透《论语》等原著的精神。二是“经史合参”,即通过历史的学习来理解传统文化。要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解儒家传统文化的真谛,并了解其在后代的演变。三是“推古及今”,古为今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同样有一个端正学风的问题。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显然不是钻到故纸堆里讨生活,做“两脚书柜”,而是为我所用。
(本文原载《安徽党的建设》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