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清代的内务府和太监机构
清朝有一项跟所有的朝代都不同的制度安排,即以非宦官的内务府来管理内廷事务。在满人建立后金政权的时候,也用过少量的阉人在宫内服务,但宫廷杂役主要是由包衣(皇帝家奴)来承担。后来,皇帝的包衣组织逐渐演化成内务府,负责宫内的茶饭和打扫事宜。由于入关前满人的宫廷相当简单,皇帝只有后妃数人,排场不大,所需有限,因此内务府的结构也相当简单。
从现存的沈阳故宫可以看出,入关前的后金皇帝,只有一后四妃。后妃的寝宫里居然还吊着养孩子的悠车。寝宫后面有碾房和磨房,还有储藏粮食的粮仓和储藏蔬菜的菜窖,很像是一个放大了的关东农家院。
入关之后,满人政权接收了大批明朝太监,顺治一度恢复了明代的太监衙门,设想使太监机构与内务府达成某种融合。显然,鉴于明朝宦官专权的祸患,加上满人使用奴才管理家务的旧习,这种企图很快就遭到满人内部的抵制。太监机构被废除,改由内务府来管理一切,形成了满人主持的内务府管理内廷事务,而太监只负责伺候人的内廷机构格局。
入关后,皇帝的宫廷承袭了明朝的规模,内务府自然也就膨胀起来,事务日见繁杂,机构越加越多。下设广储(主管内廷的各种库房)、会计(主管886处皇庄)、都虞(负责关外的贡品和府内八旗官兵的铨选)、营造(宫廷修缮)、掌仪(宫廷祭祀)、庆丰(掌管宫廷用的畜牧饲养)、慎刑(主管对内务府人员,主要是太监的刑罚)七司,以及上驷(皇帝及宫廷用的坐骑)、武备(皇家用的军事装备,包括弓箭、铠甲等)、奉宸(管理皇家园林)等三院。此外,苏杭的织造、广州十三行的监督、海关监督也归内务府管辖(织造负责皇宫的丝织品供应,而海关则负责皇家的海外珍奇物品的供应)。事实上,几乎所有涉及皇家的事务内务府都管。内务府的机构南到广州,北到黑龙江,遍及全国各地。据统计,内务府下属机构共计50多个,仅职官就有3000余人,比事务最繁忙的户部还要多上十倍,是清朝最庞大的国家机关。(参见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19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清朝内务府一向是皇帝亲统的上三旗八旗子弟的专利,其总管大臣没有定员,但例由亲贵诸王贝勒贝子担任。有时,皇帝还经常派王公以总管大臣的名义,分管其中的一个部门,统辖系统非常混乱。好在清朝的各种公务,都有可供操作的规定,只要按规定走,就出不了大乱子。至于人浮于事,手续繁多,资金浪费那就顾不得了,因为内务府本身就有2为上三旗亲贵子弟解决差事的职责,所以人多一点,效率低点,浪费大点,都是这个机关的题中应有之义。
道光年间,皇帝一日想吃片儿汤,令御膳房备办。第二天,内务府奏,请添置御膳房一所,专门供应此物,尚需设专官管理,总计开办费数万,每年经费数千。皇帝说,用不着这样,前门外某饭馆,片儿汤做得非常好,去买一碗就是。又过了半天,内务府复奏,说是这个饭馆已经关闭,要片儿汤,非另设御膳房不可。(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见《清代野史》,1174页,成都,巴蜀书社,1998。)
清代管理太监的机构是敬事房。敬事房属内务府掌仪司管辖,是内务府唯一的一个由宦官管理的部门。敬事房设首领太监若干,其中有总管太监、宫殿监督、领侍、正侍等,负责内廷所有太监的管理。太监不仅负责内廷的打扫清洁,茶饭供应,安排仪仗,皇帝、后妃的伺候,还要组成戏班,为皇帝和后妃演戏解闷。鉴于明代宦官为祸甚烈,清朝对太监限制甚多。太监的官品,最高不过四品,不得交接外官,非经差遣,无故不得出皇城。清朝的确没有宦官专权的事情,晚清西太后执政,太监势力虽然有所抬头,但离专权还差得远,外臣还敢于将违例出京的宦官安德海正法。
以内务府管理内廷事务,使得太监机构只限制在“服务”的领域,最大可能地剥夺了以往宦官拥有的传统权力,使得宦官即使得宠,也难以有借以扩张势力的阵地。在难以根本解决宦官问题的君主体制下,有效地遏止了宦官势力的发展,从这个方面说,内务府体制是有积极作用的。 小说.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最新章节第69章 清代的内务府和太监机构 网址:http://www.xoyo100.com/html/5/5157/253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