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元朝的兵制
元朝的兵制也带有草原特色。当年在草原时,全体蒙古男人,从15岁~70岁都是战士,平时放牧,有事出征。这种状况,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都是一样的。这种生活方式与战争方式相近的状况,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最强的战斗力。他们机动性强,战时无须动员,也无须粮草准备和后勤供应,因为随他们而行的牧群就是口粮。他们平时生活生产,也在马上,讲究的是骑射功夫。打仗的时候,对他们而言,只不过将平时的功夫用在与人厮杀而已。同时,由于生活在苦寒的草原,环境相对艰苦,牧人逐水草而居,惯于颠沛流转,体质与耐力都是农业民族所无法相比的。在一般情况下,东亚大陆上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长期拉锯,就战斗力而言,农业民族总是居于下游。只是靠了经济上的实力、体制上的进步和武器的优势,才可以勉强抵抗住来自北方的压力。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靠严酷的纪律和灵活的体制,以及富有创新的战争技术,极大地激活了原本存在于游牧人身上的体力、耐力和好战精神,使得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大大超出了一般游牧民族,成为无敌于天下的劲旅。他们以区区十万余之众,横扫欧亚大陆,没有对手。
元朝统治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超强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在征服过程中,他们对于工匠特别看重和在意,对于所有在那个时代能够转化为军事用途的技术,都刻意追求,而且及时吸收。他们是靠马起家的,所有有关马术、马具、马的养护以及兽医的技术,在征服中都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他们也注意完善自己的兵器。攻城略地之后,所有兵器制造最好的工匠都聚拢到军中,因此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弓箭和刀枪。原本对于火器一无所知,在跟汉人的接触中,他们很快就了解了火器的威力和秉性,组织起世界上第一支专门的炮兵。在发明火炮的宋朝人手里没有能发展的火炮技术,被元朝统治者组织的工匠部门发展了。同样,来自草原的蒙古人不通水性,但他们在征服过程中,却大胆地利用南方的水军训练自己的水军。原来成为女真人不可逾越的屏障的江南水网,不再能挡住他们。灭掉南宋之后,他们甚至利用南方汉人的工匠制造了超出汉人想象的大船,开始了自己的跨海征服。
元朝的军队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
蒙古军,也称蒙古签军,一般从蒙古人中签发。每个蒙古家庭,只要有战争动员令,两丁抽一或者三四丁抽二,随时按需要出兵,没有人敢于逃避。居于蒙古军队顶尖地位的是皇帝的亲卫怯薛,他们均由蒙古大小贵族子弟组成,2最为精锐,地位也最高,属于“大脚跟”出身,在政治上有极大的发言权,往往出将入相。由于多年的战争消耗,也由于占地的日益广阔,对军人的需求增大,所以,15岁以下的蒙古男童也开始进入招兵的视线,于是就有了小厮蒙古军,主要由12岁~14岁的未成年人组成。
探马赤军,是指驻扎在各个占领地的蒙古驻军。早期的探马赤军往往不乐意在占领地驻扎,所以不得不吸收各民族的人参加。探马赤军中,不仅有蒙古人,还有色目人和少量的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在蒙古统一中国之后,探马赤军分驻各地,开始地方化。他们是蒙古军事统治的支撑者,但也是最早开始被腐化的军队。
汉军,主要是指在征服金朝之后归附的各民族军队和新签发的汉人军队。元朝建立以后,统治者越来越多地征发汉人当兵,在后来的一系列征服行动中,军队的主体已经是汉人。出征日本的几十万大军,多数都是汉人和南人。正因为如此,当台风毁坏了大部分船只以后,将领们才舍得将士兵丢弃,自己逃跑回国,任由日本人将几十万群龙无首的士兵杀光。
新附军,是指南宋的降军。作为地位最低的补充军事力量,他们往往在战争中消耗最多,在征服日本、占城和安南的战争中,大量的新附军被使用,牺牲也最多。后来,随着南方的反抗日趋激烈,新附军逐渐被取消,只是作为个别单位和个体的军户存在于汉军之中。
元朝军队的编制,往往袭用草原上的建制,以十户、百户、千户为单位。不仅蒙古军如此,其他军队也如此。草原上的体制寓兵于牧,生活单位与军事单位是一致的,但汉地的军队不存在相应的生活与生产单位,所以这种编制对于汉人军队并不合适。从制度上讲,元朝最高的军事指挥机构是枢密院,但枢密院负责的往往是面上的军政与军令。实际上的军权是分散的,各个行省的平章事有军权,各地驻军的首脑也有相当大机动权,各个投下主也有自主性,可以说,元朝直到灭亡,整个军事体制依然具有军阀共同体的性质。
在草原上,蒙古军队出征,自备马匹和装备,结果在其他种类的军队里也被规定必须自备装备,显然,汉地的农民是负担不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元朝采用了兵户帮补制度,规定一个兵户有几个贴户,贴户负责补助军户。由于战事频繁,军人所需甚多,加上贴户仍然需要负担国家的赋税,所以,贴户破产或者逃亡投靠到投下主那里的越来越多。为了维持军队数量,元政府不得不将原来不是贴户的农民转成贴户,最后是军队和国家的实力都逐渐地被消3耗。
在蒙古人建立的几个国家中,元朝的疆域虽然最大(主要是因为忽必烈继承了最多的大蒙古时代的遗产),但军事征服却效果不佳。征服日本和占城的战争失败以后,所有的军队往往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事务上,成为蒙古人军事统治的组成部分,在各地驻扎和镇压反抗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当年草原上的劲旅,在繁华的汉地逐渐丧失了昔日的战斗力,而汉人的反抗却日益激烈,最后终于形势逆转,导致蒙古人统治的最后失败。
需要掌握的概念
孛堇
通事
大臣会议
猛安谋克
四等人分
行中书省
蒙古大汗
一省六部
怯薛专政
大脚跟
忽里台
达鲁花赤
六事
投下主
投下军州
色目人
南人
十等人分
蒙古军
蒙古小厮军
探马赤军
汉军
新附军
兵户
贴户
思考题
1.金代政治的部落特色有哪些?
2.为什么女真人不乐意接受汉化?
3.猛安谋克制的实质是什么?
4.猛安谋克制对于金朝的制度化进程有什么影响?
5.元朝皇帝制度的双轨制对元朝制度发展有何影响?
6.元朝的决策机制有什么特点?
7.元朝中央政府的特色是什么?
8.元代行省制度有什么特点?
9.什么原因造成了元代地方区划混乱的局面?
10.投下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制度促进了元朝的短命?
11.元代的等级制的实质是什么?
12.元代轻视知识分子的恶果有哪些?
13.元代暴政导致了什么样的文化变异?
14.元朝军制的优劣都有哪些?为什么蒙古军队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阅读书目
1.许凡.元代吏制研究.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
2.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3.杨树藩.元代中央政治制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4.[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小说.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最新章节第54章 元朝的兵制 网址:html/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