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帖子 中国要崛起,情报须跟上 星月书吧无弹窗 网

中国要崛起,情报须跟上——解读“致命”系列对中国情报系统的描写

中文互联网上半年之内推出了两本以中美三边关系为主线、大量白描中美情报机构和趣闻的间谍小说,[致命弱点]和[致命武器],此两本书并没有像海外出版的其他有关大陆的书籍那样标榜“揭秘”,作者杨恒均在多个场合强调“只不过是小说,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但小说中对中国情报系统运作的多处描写和批评还是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由大陆作者写的最直接的描写中国情报系统及其运作的书,然而,到目前为止,此书并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国内网站照转载不误。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那就是作者虽然以批评情报机构的无能和过时为主轴,但由于这一思路正好和中共高层的情报改革思路不谋而合,所以此小说从旁协助了中共情报机构改革派的努力。这可能是使得国安特务对这两本互联网上最“惊险(冒险?)”的政治间谍小说视而不见的主要原因。

从杨恒均“致命”系列前两部中可以看出,作者糅合在小说中的对中国情报系统的描写和批评主要揭示了以下几个问题,而非常巧的是,作者第一本书中提出的问题已经过时了,中国国家安全部早在此书流传之前的三年左右就着手改革。现例举如下:在[致命弱点]里,作者主要通过小说虚构的故事婉转批评了北京的“情报误导”,除了有意的误导之外,作者提出了“无意”的情报误导。作者指出,北京情报机构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情报经营人员和留守北京的情报首长缺乏对国外的了解,靠意识形态研定情报。这是北京情报界的大问题,全世界都知道。早在五六十年代,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当时北京情报部门的各部门首长很多是从国外(如东南亚)和敌后(国民党)撤回来的。但这批人在八九十年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时之间,国家安全部被建国后自己培养起来的“土鳖”所占住,这些人很多是**的宠儿,他们看待世界就像世界看待他们一样,都糊里糊涂。但是,***主席上台后,开始重视以国家安全部门为主的情报机构,特别是两次大的失败后(对台研判出现失误以及***问题),***恼羞成怒,责成情报机构“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这之后,情报部门在许部长的大力领导下,开始使用“海龟”出任多个情报单位的首长。据美国的情报通信(2003年一季号)载文透露,到2002年底,国家安全部重要的情报部门的位置有三分之一落到“海龟”之手,这些“海龟”包括国家安全部曾经派遣到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商人们,他们知己知彼,有效地减少了无知造成的情报误导。

而杨恒均的[致命弱点]在提出这一问题时,国家安全部高层已经意识到并改革得差不多了。但小说这时提出,一是为国家安全部的这一改革背书,二是国家安全部可以利用这个小说去“误导”国外的情报机构。实际上,国外情报机构对此事件的掌握,要远远早于杨恒均的小说发表的时间。

在[致命弱点]里,作者还提出了另外一个缺陷,那就是小心谨慎的情报工作,把“不出事”作为国家安全部工作的第一大原则。这一谨小慎微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部开展对外情报。在杨恒均的小说里,他虚构了几位热血的中国青年,他们为了替同学报仇和揭露美国情报机构妖魔化中国而深入虎穴,作者却始终回避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国家安全部部署下的。当时小说出来后,有人认为是作者为了在国内出版而故意撇开国家安全部,殊不知,作者另有深意。因为国家安全部在僵化的谨小慎微的指导原则下,根本拿不出小说中那些年轻人的魄力勇气和智慧(如打入FBI、实行苦肉计卧底等等),作者借这些年轻人,衬托出了国家安全部的无能。但国家安全是否无能,显然不用等到杨恒均来提醒,因为有各种迹象显示,国家安全部从1997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情报改革,其中包括把工作做到国外、做到台湾本土等。

然而,作者的第二本小说却提出了更多的情报线索,让我们认识到作者也不甘人后,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书中暗示了中国情报的评审制度的缺陷。内行和情报界人士都知道,获得情报不是情报工作的全部,甚至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这一情况在信息时代尤其如此了。大量地收集情报后,如何鉴别,如何评审才是至关重要的。前苏联没有情报分析,领导都是直接接触大量的原始情报,后来他们自己都看糊涂了。和情报分析密切相关的就是评审制度,如何评审前方报送回来的情报,不仅仅是如何奖励情报员的小事,而是最终引导情报搜集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中国的情报评审制度是靠“领导人批字,画圈,引用的”,这一点国外情报机构和学术机构早有所闻,杨恒均的小说提到了这一机制的弊病。主要的弊病就是下面提供情报时都根据领导的口味投其所好。这样做,(此处后面两段删除)。

——中国要崛起,要强大,要跻身于世界大国之林,情报必须跟上,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后起之国,邻国多而复杂,台湾问题等都是世界级的热点,没有扎实的情报,没有科学的情报分析和评审,中国会走很多弯路。

杨恒均的小说就是在这个时候推出的,推出后海外有些认识私下认为,小说很快会从大陆网站消失,但这次让大家都跌破了眼镜。这说明,中国内部特别是情报界一批有识之士已经占据主要位置。他们比杨恒均更早意识到必须加强情报工作为中国和平崛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