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总是失败,有人却总是成功?

为什么倒霉的人老倒霉,幸运的人总幸运?

为什么有人奋斗多年,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有人短短一两年时间就能成为人上人?

其实,这些幸运儿的密码就在他们的选择里!可以这么说,人的一生都在做选择题——选择走什么路,选择什么人生态度,选择和谁在一起……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并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够不够聪明,而在于一个人是否会选择!

比如,大学期间很大程度上都是要靠自学的,除了学校安排的几门课程,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那么你会用这样大比例的时间做什么?有人选择自律地学习,有人则选择放纵青春,玩游戏、睡懒觉等,四年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进入社会后,前者因积累了各方面的能力往往能够脱颖而出,遇到的各种机会越来越多;后者则往往随意而且缺乏责任心,做事拖沓,效率不高,机会也少。

大学时期你选择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以后生活的圈子;你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后面的整个职场生涯;你选择嫁的那个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婚后是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结果,所以我们常常说的好运气其实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佟文和胡迪是同事,二人年龄相仿,各方面能力相当,在公司宿舍同一个房间住,但她们却过着不同的人生,佟文似乎比胡迪幸运得多,有美满的恋情,职位也不断提升,而胡迪则是一个事业停滞的单身一族。为什么会这样?宿舍附近有一个公园,佟文每天坚持晚饭后去公园跑步,胡迪则猫在被窝里追电视剧。没多久,佟文在公园跑步时,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子主动搭讪,一来二去,二人就开始恋爱了,之后每天晚上一起跑步。胡迪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收获这样的爱情,她也有过短暂的挣扎:要不要和佟文一起去跑步,自己正在追的电视剧已经到十几集了,现在放弃就看不到大结局,不行,还是要看完。她每天晚上总是猫在被窝里追剧,自然也没有机会在公园认识一位有缘人。

一段时间,公司派胡迪到邻省出差一个月,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还有可能成为部门主管。然而,胡迪想到出差很辛苦,现在的收入已经很稳定,生活也有条不紊,她思考了半天,还是拒绝了公司的建议。后来佟文主动选择了这次出差机会,10个月后公司内部进行调整,佟文升为部门主管,胡迪依然是部门普通员工。当胡迪怒气冲冲地去找老板理论的时候,老板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当初给了你机会,是你没有选择,要怨的话,你只能怨自己。”

我想改变现状,但又力不从心,我是应该鼓起勇气冲破险阻,还是放宽胸怀承认现实?

我想去外地工作,但有人说外面辛苦还挣不到钱,不如在家里享安乐,我该怎么选?

我遭受了失败的打击,应该用毅力坚持下去,还是用自省的态度放弃它?

我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可能会招来非议,我应该积极表达想法,还是该多听少讲?

我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

……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你会如何选择?这些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不管你选择了哪个方向,都是对的选择,因为这符合你的心愿,但是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创造自己的命运,你必须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临近大学毕业时,最令红晓头疼的就是工作问题。因为她是独生女,父母希望她回到老家所在的小城市安安稳稳地工作,但她想留在大城市轰轰烈烈地拼搏。为此,不仅父母轮番给她做工作,父母还叫了亲戚和她的朋友给她做工作,用种种方式向她施加压力,但红晓却坚持留在北京。一没钱,二没关系,想要在北京打拼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为了生存下去,红晓什么苦活儿、累活都干,而且做事认真踏实,她的成长非常快。老板很欣赏这种有上进心的员工,屡次提拔红晓并给其加薪。

再后来事业正顺风顺水时,红晓却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为她不想打一辈子的工。其间,一个投资项目出现了很大的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资金严重短缺。面对这一变故,别人都说红晓不该辞职,红晓却没有后悔,她把自己从银行的贷款和向朋友筹措的资金全部投入公司,为公司的继续运营注入了力量。凭着这份坚忍,她挺过了那段艰辛,扛住了一切。当别的同事还在朝九晚五奔波,担心某天会失业时,红晓已经成为时间自由支配、主宰别人去留的大老板了,她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很高兴,这一路虽然走得艰辛,我却很有成就感。”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的正确与否,是优是劣,则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生在于选择,会选择的人,可以更快地获得成功、幸福等机会;不会选择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容易陷入失意、痛苦之中。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选择的智慧。

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机会成本。所谓智慧的选择,就是不要让自己掉进沉没成本的深坑和避免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

什么是机会成本?下面这个例子就能形象地说明。

一个作家坐电梯到楼下的时候,才突然发现钥匙丢在了房间里。此时,作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窗户里把钥匙给挑出来,不花一分钱,称为A方案;二是让开锁师傅来开门,花50元,称为B方案。从付出的实际成本而言,应该是A方案划算,但这位作家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B方案。半小时后,开锁师傅来了,前前后后花了不到10分钟,他就打开了房门。

对此,作家给出的解释是:“选择A方案,也许我会成功,但说不定一不小心打烂玻璃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我就得放弃在这段时间里去写一篇稿子。写一篇软文稿3000元,看着好像A方案没有花一分钱,其实我却为此付出3000元的机会成本,那就不划算了;选择B方案,我付给开锁师傅50元,但他却能快速解决问题,我得以有时间完成一篇软文。所以,在B方案中看似我付出了50元的费用,其实我真正的收益为3000-50=2950。哪种选择更好,一目了然。”

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一般来说,价值的大小又是相对的,比如,诗人裴多菲在生命、爱情和自由三者中毅然选择了自由,因为他明白没有自由,生命和爱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孟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了熊掌,因为他觉得熊掌更为稀罕。

可见,机会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机会的成本。当某些事让你难以选择时,不妨考虑一下机会成本,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如此,做出的选择结果会更优,也更能让自己满意和获利,幸运之神也就会敲响你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