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新的目标

后宫淳、黑田重德、木村兵太郎在宣化忧心忡忡地分析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寻找破解之策,而完成了第一阶段迟滞任务的晋察冀军区也在大同开始研讨鬼子会师后的战场形势。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时陪同朱德总司令乘火车来到大同了解军区作战情况、部队状况、物资准备情况,预感到鬼子将要在察南晋北有所行动的他们对晋察冀军区单薄的兵力、普通的装备、大批新干部、新战士多少有些担忧,专程前来调研。

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政委甘泗淇、政治部主任舒同、后勤部长赵尔陆汇报了晋察冀军区周边,作战部队分布,后勤物资储备,根据地政权、地方武装建设,农业生产、工商经济、教育、民生恢复政策,交通运输保障保卫措施,总体稳定让朱德放下心来。

从小五台山前线赶回来的副司令员刘钢、参谋长唐延杰、一师师长宋时轮、二师师长邓华、三师师长陈伯钧、四师师长章拯宇等带回来了各参战部队作战部署、战斗进程、战果损耗、经验教训等,对部队中一定程度的自满冲动、战术改变造成的较大伤亡作出检讨。

聂荣臻司令员虽然也有些心疼,但更多地是站在全局来看问题,出言安慰深深自责、心神不安的手下,认为经过军区部队的顽强战斗,实现了总部赋予的作战任务,通过层层阻击给鬼子很大消耗,迟滞了东西两面的会师,摸清了敌人的兵力装备和战术特点情况。

大同战役后参战部队伤亡很大,杨成武部队奉命支援山东,宋时轮部队加入军区,各旅扩编成师,新干部、新战士激增,红军骨干严重不足。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晋西北军区东去冀中。军区的防区扩大到燕山以西恒山以北黄河以东阴山以南,横跨四省数万平方公里。

部队调整、根据地建设、整编训练、装备弹药补充尚未完成就迎来了此次规模空前的反扫**战斗,整编后的部队、各级干部经历了大战的考验,对鬼子飞机掩护下的野战进攻兵团的战术、作战特点,敌我双方装备、兵员的差距、各自的优势有了充分的认识。

通过持续的作战端正了作战态度、采取措施破解敌人地面空中火力、机动性优势的办法,从战略上讲是成功的、是胜利的。在困难的形势下各部队整体表现是好的,军区是满意的。

平原地区防御作战的较大损失。一方面是对敌人真实实力缺乏了解兵力部署不当,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过去对平原作战不够重视,平原防御的准备不够充分,地雷、地道、外线的扯动、分散敌军做的不够,没有实现积极防御态势,这些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找到对策。

朱德总司令最为担心的部队作战意志不强、主动精神不足、固守山区消极防御等问题并没有出现,部队敢于和强敌叫板、摆开阵势对攻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战斗作风,这是应该鼓励的,否则陈海松打下的晋绥基业很有可能被保守消极所葬送。他起身发言:

基于中日两国悬殊的工业制造能力,经济、教育、军队编制装备、兵员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央很早就制定了持久抗日的战略思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将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当敌人集中重兵集团以我们为主要打击目标时,压力和考验都是严峻的。

这次敌人两个主力师团、一个混成旅团、两个配属旅团、一个飞行团倾巢出动,全力打通张平铁路,重演了抗战初期南口战役那一幕。当时汤恩伯、傅作义六七万人装备低劣表现却很英勇,伤亡超过三万借助地形顽强抵挡第五师团、11混成旅团20天,造成日军数千人伤亡,激励了全国军民。最终损失过大撤守南下,装备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战术保守。

此番日寇兵力更大、装备更好。但我们的战场组织比国军强,损失比国军小,战果比国军大。我们的战士更顽强、利用地形地物和手中武器更熟练、执行命令更坚决。当然如果作战指导思想再明确一些,参战规模再大一些,兵力使用再灵活一些,战果会更大。

当然这些战术问题下来我们还可以讨论,但我对部队敢于进入平原地区跟鬼子正面碰撞是持鼓励态度的。晋察冀需要这样的勇气,因为你们的任务要求你们更多地走进平原。

留下张家口、开放张平通道是总部华北战略布局的需要,是套在鬼子华北方面军脖子上的绞索,让杉山元对大同、包头、太原甚至于延安、张掖、玉门保持野心。有利于扯开鬼子在华北的兵力兵力部署,掩护平原地区部队的行动,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明智的决定。

当然鬼子强大兵力进入晋察冀给我们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很大的困难,陈海松同志说过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就没有进步,一支钢铁部队只有在血与火的煅烧中才能逐步成长,只有在与强大敌人的激烈碰撞中才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

所以军区部队应该庆幸杉山元给我们送来了不弱的练兵对象,在与鬼子野战兵团的攻防中磨砺部队、锻造骨干、形成特点,前面的作战仅仅是场彼此试探的揭幕战,精彩、**还在后面,我希望胜利的一方是善于总结、善于调整、善于战斗的英勇的晋察冀部队。

战斗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各部队都做了分析,我认为是准确的,但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严重,作战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山地游击战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应该坚持,但平原地区的阻击、袭扰也不能放弃,作为一种必需的作战方式要有勇气去探索、去尝试、去完善。

八路军不可能永远呆在山上等着鬼子来攻,也不能只会在山区作战,一支成熟的部队应该胜任各种作战环境,能够根据战役安排的需要在任何地方完成阻击、偷袭、强攻等任务。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都需要中国军队去守卫,我们不仅要看到现实的需要更要看到军队的职责长远的任务,不能满足于一时一处的安危而要着眼于整个军区、战区、全国作战的需要,有更高的追求、更严格的训练要求、有更加完善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

晋西北军区主力进入冀中是全军战略的需要,他们去了、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不俗的战绩,虽然遭受到一定的损失却依靠地雷、地道这些传统战法结合运动游击战方式持续袭扰,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装备优势和机动优势,迫使鬼子收缩兵力退保交通线。

晋察冀同样区域辽阔、山川纵横,力量得到加强的后宫淳不会继续龟缩在张家口、宣化一带,势必会向我根据地发动进攻,阳高、阳原、蔚县、广灵、涞源这些河谷平原地区怎么办?像涿鹿、怀来、延庆那样放弃吗?天镇、大同、丰镇是不是也得放弃?我们如何承担起总部赋予军区的成为绥远、山西大型工业基地坚强屏障的光荣使命?

战争初期惨重的损失巨大的牺牲让全中国人民意识到没有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的腾飞就没有国力的增强、军事的强大、战争的胜利。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效地控制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河谷平原,发展工业壮大实力。放弃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无异于把战争资源拱手让给敌人,部队无法得到发展、经济失去保障,根据地建设举步维艰。

陈海松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有限的兵力把这种愿望变成可能,及早出手占领了绥远、搬迁成百上千的工厂、接收几十万学者技工,招来数百万难民,筹集数亿资金买来数百个大型冶金、制造企业为工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工业基地的建设已经起步、发展顺利,今年下半年就会生产出优质的钢铁、铜铝,上百个军工生产企业将获得充足的原材料,工业制造能力、装备国产化水平将越来越强,中日经济、工业实力的差距会逐年减小,众多的压制武器、自动武器将改变我军目前的被动局面。

目前我军后方政权逐渐稳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形成规模,政法社会管理、工业制造技术、自然社会科学、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培养,农业人口充足、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水利灌溉工程初见成效、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民间商业繁荣、市场稳定。

这些好的变化说明我们行进在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上,正逐步增强着我军的整体实力,支撑着前线50万八路军部队的生存、战斗和发展,支撑着河西、绥远、关中、山西根据地的工业化进程,中国革命力量无疑会出现质的飞跃,中国革命的前景更加清晰、光明。

但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腾飞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未来两三年内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足以改变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工业基地也将成为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我们作为革命事业的捍卫者、南北两大工业基地的屏障还要继续艰苦奋斗、使用现有装备与敌人抗争,掩护工业基地积累技术、人才,扩大军工品种和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