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黄埔精神

对于74军这个后来成为蒋介石御林军的精锐部队,陈海松的心情是复杂的。╔?╗以连以上干部全部黄埔出身、全副德械装备、高于其他部队两倍军饷的待遇拉他们投入弱小贫寒的阵营显然是不现实的。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多疑的蒋先生拉回九江去。

但这样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一支渴望杀敌立功的勇悍部队被无能、软弱、愚蠢的上司错误地放在防守阵地上,发挥不出主动性和自身的特点很让人痛心。

他站在全中国抗日的大局着眼,非常希望部队里多一些张自忠、关麟征、陈明仁、黄维、王耀武、孙立人、张灵甫那样的勇将,更希望这些勇将能改进战略战术、合理使用兵力兵器,掌握现代作战理念,把主动精神和灵活的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夺取更大的胜利。

既然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战和主动精神,自己有责任抓紧有限的时间对这些天之骄子进行必要的引导,让这支钢铁部队在抗日战场上发挥出钢铁般的作用。

他快速地整理了一下思路,等74军将校们的掌声平息下来,真诚地说:“我有幸在第九战区当了七天的副司令长官,也算带着你们一起战斗过。我很钦佩你们在彭泽、马当的表现,展示出了你们革命者的本色、黄埔军人的英雄气概。

各位带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走进黄埔军校就和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看来,中国革命远没有随着北伐革命的胜利而完成,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还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实现。国家还很贫弱、民族还在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大片的领土还被强盗霸占。

这对于一个革命军人来说比死还难受,所以我们革命军人还有巨大的历史责任需要承担。建设强大的国防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收复丢失的领土、保护国内和平建设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蔑视一切艰难困苦、全力争胜才是我们应有的品格。

诸位在黄埔受训时我才十岁,没有赶上那个充满理想与**的革命岁月,这是我所深深遗憾的。但我却记得黄埔大门上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爀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我不是黄埔毕业生,但我却始终在用黄埔的精神激励自己。”

心直口快与陈海松有过接触的黄埔四期生、新任51师153旅少将旅长张灵甫被陈海松的话语所震撼,脱口问道:“长官也认为黄埔军校的精神是革命的、正确的?”

陈海松动情地说:“黄埔军校诞生才催生出不同于反动军阀的革命军队,它凝聚着孙先生的理想、凝聚了国共两党革命先驱们的心血。包括贵党蒋先生、廖先生、何总长、陈部长、钱主任,我党周先生、叶总长、聂司令、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等革命者。

黄埔军校汇聚了当时全国最有思想、最有能力的革命者,吸引了你们这些满腔热血的青年追随者,组建了有崇高理想的新式军队把革命的火种引向了全国各地,掀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自主独立、国家领土完整、民众安乐业的革命新篇章。╔?╗

至于后来的国共分裂、同袍绝情,是两党治国理念巨大差异的必然结果。并不是黄埔同学的错。但我们因此白白地耽误了十年的宝贵时间。经济、国防、教育、工业几乎是停滞不前,北伐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让国家受益、百姓得福,反而给日本人钻了空子,教训很深刻。”

浙江奉化人,蒋先生世侄陈式正中将毫不气地反驳道:“长官,我以为这一切都是贵党鼓动工农暴动、大肆摧残乡绅富豪所引发的,贵党应负全责!”

陈海松淡淡地说:“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贫富不均。孙先生也曾提出要平均地权。我党的做法也不是毫无道理,只是过于激进而已。十年来国府却一直视而不见没有进行相应的社会改良,贫富悬殊似乎进一步扩大,其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很不利。”

山东泰安人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却压倒众多一二期学长,充任51师中将师长,晋升的本钱除了善于人际关系就是镇压南昌起义、剿灭红军的内战中屡立战功,尤其是在皖南靠一个补充旅打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军,寻淮洲、黄英特等大部牺牲。方志敏、黄埔一期学长刘畴西等被俘杀害,只有粟裕、邓小平的连襟乐少华少数人突围逃脱。╔?╗

在抗日战场上他的51师却表现平平。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都以失败溃散而告终,兰封会战中包括51师在内的十几个中央精锐师对孤军深入的土肥原贤二中将的14师团一筹莫展。阵地数次被洞穿,导致徐州被围,蒋先生怒骂兰封会战为‘千古笑柄’。

接连的外战失败,让体格魁梧、心高气傲的王耀武沉下心来思考原因,却理不出头绪。陈海松接手指挥后连续进攻的举措让他茅塞顿开,他由衷地钦佩将领的这种主动精神,后悔当初害死了太多优秀将领,希望跟随这样的长官多打些胜仗弥补过失。

他见两边为主义发生争执,连忙说:“往事如烟、恍然如梦。不提那些不愉快了,目前国共合作,驱逐日寇光复山河乃是首要。不知陈长官如何评价黄埔学生的表现。”

“黄埔的学生包括各位在内已经成了国共两党军队的中坚,也是当前抗日军队的中坚。我军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左权、陈赓、阎揆要、周士第、罗瑞卿、许光达、、袁国平、宋时轮、张宗逊、郭天民、常乾坤、倪志亮、唐天际、郭化若、王诤、谭希林等等都在旅以上单位担任主官,中当然就更多了。

黄埔的课程是粗浅的、条件是简陋的、学制更是短暂的,他之所以塑造了国共两党数千名出色的指挥员就是他崇高的理想、不朽的精神在激励着大家去奉献、去战斗。╔?╗有了为国为民的理想、有了勇于牺牲的精神。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面对一切压力、承受一切打击,完成一切任务。”

黄埔一期的58师中将师长冯圣法很赞同陈海松的评价。当时他们仅仅训练了半年就草草毕业,担任连排长参加平定商团和东征作战,学的不多,靠的就是满腔热血一股**。他忍不住附和道:“说的好,我们黄埔同学一直没有忘了孙先生题写的黄埔训词,以实现三民主义为宗旨,更忘不了二进门的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

“诸位还记得说明还是有良心的中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已经模糊了这些理想和信念,对敌软弱、临阵退缩、见死不救、搜刮民脂、贪腐无度,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丧失了革命军人的基本道德。汤恩伯、李延年两位聆听过孙先生亲口教诲的一期学长之所以被革职查办,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忘记了黄埔的精神。

战争打到今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民族要独立、军人当自强。军人是民族的脊梁,军人的软弱必定造成民族的缺钙,没有能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凌。我们每后退一步,身上就多背负一份耻辱,民族就多一份灾难。

所以我们在黄埔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军人必须勇敢地站在民族救亡的第一线。╔?╗挥洒我们的忠诚和才能,给国家、民族、民众带来胜利的喜悦。

当然仅凭精神是不够,战争是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较量、战斗是两个国家军人勇气与智谋的较量,我们国家还很贫弱,更要靠军人的勇敢和智谋去弥补。前期作战我们的战略战术存在很大的问题,丧失了主动进攻的勇气,现在正在纠正,九江战役就是一个转折点。

第七战区的建立、敌后战场的开辟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延伸。我们再也不能龟缩在战壕里等着敌人来炸来轰,那样的牺牲太不值得了。我们在中国的大地上保卫自己的国家没有哪里是去不得的,只要能消灭鬼子南京上海我们也敢去闯。东京大阪我们也敢炸!没有这样的志气,我们只是别人眼里的可怜虫、窝囊废,你们愿意当吗?”

“不愿意!”多少年了,没想到黄埔的精神却是被一个将领反复吟诵,慢慢泯灭的革命**由他来激发,他们一下感觉这个年轻的和自己那么亲近、那么可敬。

异口同声发自内心的呼喊爆发出中人抵御外侮战胜强敌的坚定决心,陈海松意识到这支雄狮部队将迸发出冲天的战意和浓重的杀机,这是自己最愿意看到的,他大声说:“好,我这个第七战区就是锤炼锻造中国革命军人的大熔炉,相当危险、相当艰苦,也相当光荣。

我给蒋先生签订的军令状是不要政府的物资补给,一年消灭一万五千名鬼子,破袭一百公里铁路线、发动四次军级以上规模的进攻作战,收复十座以上的县城。

我是不会被这组数字束缚的,只能多不能少,相应的战斗会很频繁,需要在敌人占领区里不停地转移寻找战机、不停地从鬼子手里夺取物资补给、装备弹药、需要在一些偏远险要的地方设立根据地以储存物资、休整部队、救助伤员。

这种远离后方、无定所、断绝补给、游击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一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证明这是弱队战胜现代化强敌的正确战略。但正规部队并不适应,虽然我希望你们留下来,却也不好强求大家。

各位如果觉得适合就留下来和我一起为国效力,如果感觉为难我绝不勉强,礼送离开到更适合的战场同样杀敌,毕竟各位都有家室、都有儿女,不像我光棍一个了无牵挂。委员长也不会怪罪大家。想好的要留下的就到作战室里领受任务,需要离开的不必报告自行去吧。”

陈海松说完独自转身走进了作战室,撇下一众黄埔将领在外面商议。

撂下74军的将校们商议去留,陈?p

K苫氐阶髡绞伊说阕乓桓陕硌蹋⒆虐睬熘芪У赝甲笙陆堑奶爻锘抛芄サ淖急浮?p

昨天59军完成了在双塘丘陵地带的阻击任务向南撤退进入观音山到汪家山之间六公里的新的防御工事,担任包围圈南面的阻击任务。

顶蘀伤亡较大的第19联队攻击的36联队在胁坂次郎大佐率领下冲下双塘的丘陵,矗立在丘陵之间平原上的太湖县城遥遥在望,让他大喜过望,离黄梅又进了一步,离开了山区阵地,支那人在皇军冲击下只有溃散的份,他简单整理了一下建制有些混乱的部队,立即向太湖县城发起了攻击,遭到刘汝明68军李金田119师在城前的顽强阻击。

后背已经湿透的18旅团长井宣时少将一边诅咒40摄氏度死热的闷燥天气一边赶到阵前发现前方战壕密布、火力配置强大,调来配属18旅团指挥的山炮兵第9联队,联队长芹川秀大佐用望远镜观察了半天,认为敌人兵力火力很分散,炮击效果不会好。

他建议炮兵集火攻击一点,掩护步兵突进敌人阵地,由步兵扩展突破口消灭敌人。

井少将又观察了一会儿,果断地选择了把攻击重点选在县城北边杨屋,由36联队主攻,19联队担任正面佯攻,杨屋突破后,正面同时发起进攻。

为了确保一击成功,他向安庆机场的第四飞行团提出支援请求,谁知藤田朋少将回电,在支援九江的作战中,第四飞行团遭到支那空军的空中伏击,不知何时获得大量苏式飞机的支那人击落了第四飞行团32架飞机,达到总数的六成,剩下的勉强飞回来的飞机全部带伤,正在维护,两天内无法提供支援。

不得不依靠地面火炮掩护的日军几乎打完了所有炮弹,把36联队第一大队送进了支那阵地,并向县城展开侧翼攻击,另两个大队接近突破口时,突然遭到阵地后方密集的炮火拦截,半个小时后,火光熄灭、烟尘散尽,却再也没有了第一大队的身影。

井大吃一惊,炮火遮蔽了战场的视线,密集的爆炸影响了他的听觉,他和所有人一样也不知道烟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总之自己的一个大队是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