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陈海松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岁数差不多、个子高一头、满脸黄胡子的壮汉用俄语说:“慢点,慢点,别呛着,一次不能喝太多,不然会拉肚子的,工作很辛苦吧!”
壮汉把一大勺绿豆汤一口气喝完,满心舒坦地长长出了口气,咂巴咂巴嘴看陈海松年轻的脸、单薄的身体穿着普通八路军服,以为是送茶水的炊事兵,见他还能说俄语,用手抹去胡子上的水滴笑着说:“这里比起乌拉尔山热多了,不过我们喜欢这里。╔?╗”
“你从乌拉尔山来的?你叫什么名字?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
壮汉爽朗地伸手相握,充满力度,爽朗地说:“见到你很高兴,你的俄语很不错,去过莫斯科吧,我们的总工程师就像你这样说话。我出生在斯维德洛夫斯克,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里,技校毕业后就在那里的矿山机械厂工作了六年,是3级钳工。我叫安尼克耶夫。”
陈海松握住他沾满油污的手说:“你好,安尼克耶夫同志。你很了不起,3级钳工的技术是很高的,我们很欢迎你们这些有技术的同志来中国参加工业建设,你们总工程师也在这里吗?你觉得这里需要多久才能生产出钢铁?”
“唉,好人不长久,他死了,死在集中营里了,他是贵族。这座工厂如果设备到的及时在苏联需要三年,在这里我觉得有一年就够了。”
陈海松很好奇地开玩笑问:“为什么中国会快这么多呢?是因为这里天气热吗?”
安尼克耶夫跟着大家笑了笑,感叹地说:“不,不,这里的人多、人人都很吃苦,加班加点地换着班干,当然进度要快很多。╔?╗中国人做事很拼命,我们都有些吃不消了。”
“不是规定的八小时一班吗?难道强迫你们加班了吗?”
“没有没有,我是说每一个班都是实实在在的干活出力,这在苏联的工厂里很少见。”
“难道苏联的工厂里大家不努力工作吗?那苏联的工业化是怎么实现的?”
“苏联工业化是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我的父母手里建设起来的,那时候生活还可以,可是自从迈步走进社会主义以后,特别是32年到34年,我们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出现了大饥荒,33年开始配给的食物越来越少饿死了很多人,我的父母就是那时候去世的,36年才慢慢好起来,可还是吃不饱,上班上到一半人就没劲了,想干也干不动呀。”
“困难总是暂时的,我想现在应该好起来了吧?”
“我们那里太冷,产量太低。我看到你们这地里的庄稼真是羡慕呀,产量得有我们那里的两倍,而且地里干活的人特别多。我们很幸运来到了这里,最少不用饿肚子了。”
“你家里还有人吗?民主政府可以把她们接过来的。”
安尼克耶夫表情一阵凄凉,红着眼圈说:“我刚结婚才一个月,我的妻子美丽的奥芙娜就因为他的芬兰血统全家进了集中营,我去争辩也被定为帝国主义间谍送到赤塔的矿山集中营。╔?╗上帝作证我们都是清白的,可怜的奥芙娜肯定受不了集中营的摧残,我这辈子估计再也见不到她了。”
陈海松关切地说:“她们被送到哪所集中营了,也许也迁到中国来了?”
“她们被送到新西伯利亚的阿尔泰矿区,那里的生活更艰苦、工作环境更恶劣,男人都受不了,何况老人和妇女。我们犯了什么错,让上帝这样惩罚我们!”安尼克耶夫抑制不住的心中的悲伤,蹲在地上眼泪夺眶而出。
陈海松轻轻拍拍他的后背语气沉重地说:“对不起,安尼克耶夫同志,触动了你的伤心事,我相信她们还活着,俄罗斯人都是顽强的,你对她的思念会激励她坚持下去的。我们尽量设法找到她们、把她们接过来让你们一家人团聚。”
安尼克耶夫‘噌’地站起来,一把抓住陈海松的双肩,激动地问:“你是认真的吗?”
陈海松充满同情地看着他,认真地说:“是的,安尼克耶夫同志,我是认真的,你们这些帮助我们搞建设的同志就是我们的战友和兄弟,我们会努力争取的。”
周围围过来的俄罗斯人都用热切的目光看着陈海松,鼓掌向他表示感谢。陈海松站上一块大铁件冲大家挥挥手,大声说:“俄罗斯的同志们,你们在国内虽然受到误解,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你们都很坚强,顽强地活了下来。34年我看到了你们民族一位令人尊敬的勇士写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也一样看过吧。
奥斯特洛夫同志是这样解释这本的名字的由来: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同志们,多么好的概括呀!充满了英雄主义的乐观精神。
你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为了寻求社会的进步、祖国的繁荣参加了革命事业,但革命的征程并不总是铺满鲜花和掌声,也不是平直的大道,充满着曲折和坎坷,充满着误解与委屈,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革命者必然会遇见的艰难险阻的一部分。
在艰难险阻面前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有的会选择消沉,而真正的革命者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和屈辱都能够昂首面对,不动摇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决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压迫。因为他们知道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人类一切丑恶、自私、贪婪、专横都会跳出来考验我们的意志、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他们的存在正是我们奋斗的原因,我们就是要抱着牺牲的勇气、不屈的精神去勇敢地与这些丑恶抗争。
你们现在来到了遥远的东方,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工作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你们所从事的依然是传播文明、造福人类、抗击强暴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帮助弱小民族建立起足以与侵略者战斗的现代工业,同样是在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着力量,你们是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
我很同情你们的遭遇,我也为你们现在的表现而自豪,你们不愧是从列宁故乡走来的勇敢的革命者,顽强地维护着生命的尊严。我的祖国正遭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我们的战士正在前方浴血奋战,我们也会像你们一样勇敢地去战斗。但是我国工业基础还很薄弱,装备很落后,不得不使用长矛大刀这样的冷兵器与敌人的飞机坦克拼杀。╔?╗
所以我请求你们拿出你们革命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帮助我们尽快完成工业的建设、实现装备的自给,同时慷慨地传授你们的知识和技术,帮助中国人民提高业务能力,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中国人民是善良忠厚的,他们会永远铭刻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提供的帮助。
如果你们愿意你们可以把这里当做你们的家,我们都是你们的好兄弟,我可以保证绝不会歧视你们,中国不是集中营,是各位展现才华、挥洒**、创造辉煌人生的舞台。我们也将努力为你们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努力让你们的亲人与你们团聚。我代表中国和中国人民祝愿你们在中国的生活舒心、工作顺利。”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陈海松朗诵了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8月10日晚上,留在海参崴的特战队员传回消息,日俄两军在经过两天的试探火以后,今天爆发激烈战斗,日军使用重炮攻击,坦克集中一点攻击,突破苏军42师防线,苏军动用重型轰炸机密集轰炸封锁缺口,40师勇敢出击,夺回失守阵地。
双方空军全体出动,装备占优的日本九七式飞机击落20多架伊-15海鸥双翼机、12架重型轰炸机。日军空军损失了17架飞机,其中6架是高炮击落。
双方海军首次相遇,日本加贺号航母率领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五艘驱逐舰在日本海北端清津附近遭到苏军潜艇部队阻击,苏军损失两艘潜艇,击沉一艘驱逐舰、击伤一艘巡洋舰,鉴于苏军潜艇数量众多,加贺号停靠在清津码头,用舰载机支援陆上作战。╔?╗
撤回国内的刘铮已经返回延边,报告说:“朝鲜军主力全部、关东军主力大部、皇协军4个混成旅已经越过边境杀进战团,东北各地非常空虚。东北军区黄世英、王大勇、王启才、李毅、薛云龙、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研究决定二师12日发动朝鲜作战,15日一师率领整训结束的两个教导旅发动东北南部作战,攻击奉天、大连、辽阳、抚顺、本溪、营口等工业城市,彻底摧毁敌第一军管区。五常独立一团、二团在特战队配合下准备攻打吉林市,陶勇支队、黄志军支队联合攻打四平,孤立震慑长春。”
陈海松此时正在包头美国经济联络处拜访詹姆斯.沃森,就拓宽晋绥民主政府与美国企业界的交流、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进行坦诚对话。看完匆匆送来的电报他想了想交给美国驻包头经济联络处主任、美国驻中国使馆商业参赞詹姆斯.沃森,用流利的英语为他进行翻译,并讲解了边境冲突的来龙去脉。
有着军方背景,负责评估军队战斗力、抗日态度、作战潜力任务的沃森了解大东北部队开始组织远远超过哈尔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很惊讶,他好奇地问道:“陈将军,盖尔领事通报了你率部进入东北展开抗日行动的情况,我们当时判断不会超过5000人,可电报上显示应该有两三万人了吧,你能告诉我你的部队的真正实力吗?”
陈海松之所以透露军事机密给沃森,目的是要让美国政府更加关注抗日积极的中国的部队,加大对华援助、放宽对张掖、包头根据地的投资限制。欲擒故纵地说:“沃森先生,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我的部队在东北三家角逐中是最弱的一支,总兵力只有四万人,没有重炮、没有坦克、没有飞机,全都隐藏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物资基本靠缴获来补充。我预计三年内我们还没有撼动日军统治地位的能力。”
“你很坦诚,我想知道的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你为什么还要钻进日本军队的控制区里去呢?这不会是因为苏联或者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吧?”
“你说的没有错,我们的确接到过共产国际方面类似的要求,希望我们出兵保卫苏联不受日本法西斯的进攻,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我们拖住日本人进攻的步伐。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并不是奉命前往,而是站在战略的角度认识到东北对中国、日本的重要性后自愿前往的,因为那里是中国被占领的领土,需要由中国正规部队在那里宣示主权、激励民众。那里的资源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需需要去控制、夺回。”
“据我所知,苏联政府虽然不断加强远东的军事实力,但一直在谋求与日本政府和平相处,对日本军队在中国的行动采取默认的态度。我有限的历史知识里记得九一八事变时,苏联提出了不干涉政策,以交战双方来界定日军的侵略行径;32年日军试图进入苏俄控制的北满地区,苏联外交部只是发表了一个声明,希望交战双方维护中东铁路苏方的利益,纵容日本对北满的侵略。
到了35年就将中东铁路作价转让给了满洲国,事实上承认了伪政权,违反了中东路协议的规定,放弃了在东北的权益。36年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了产国际协定,完成了东西两面夹击苏联的战略部署,迫使苏联与中国政府在37年8月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给予重大援助,让你的国家从孤立中得到了帮助。
要知道当初我们的预测都是半年中国就会战败投降,但是东方人的坚韧、顽强、不死不休一直可以坚持到现在,其中不乏苏联人的贡献。但我似乎觉得这是一个牺牲中国保全苏联的阴谋,狡猾的斯大林利用了你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出枪出钱怂恿中日两国扩大战争规模,试图把日本陷在中国而无力对苏联发动进攻。你们其实是在替苏联挡子弹。”
沃森不愧是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军方人士掌握的资料很详实也都是事实,虽然带有明显的挑拨意味,却也说出了日苏两国这些年的关系变化,对我军进入东北的动机还有怀疑。陈海松耐心地说:“我相信你的分析是准确的,苏联人的目的我们也清楚。
正如你所说的,中国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人的全面进攻我们像我们祖先五千年来所做的一样奋起抗争,没有苏联的支持、没有西方软弱的同情我们依然会选择战斗,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东方不像西方,一方选择投降,他的民族不会受到吞并,而东方一旦失败面临的就是残酷的统治、肆意的屠杀、文明的中断、民族的消亡,你说我们除了战斗还有别的选择吗?”
“美国政府从来都是反对强权与暴力的,十分同情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我们也在尽我们的所能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除了军事物资受到国联协议的规定无法提供以外,民间贸易仍然在继续,积极参与包头的开发建设就是一个证明。”
“是的,我就是专程前来对此表示感谢的,让你看这两份电报也是想提醒美国政府中国人民还在战斗,而且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腹地带,即将展开更大规模的反攻,断绝日军发动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摧毁他们扶持的地方汉奸政权。”
“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日本政府里有相当多的青年军官仇视苏联的政权,希望通过击败苏联来换取西方国家对他的支持和对中国的独占,现在看来他们的计划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我只能说你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利用了日本人的私心,获取了最大的利益。
日本人的成功在于通过对苏联的战争行为成功地让西方不再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侵略而实行制裁,国务院的大佬们很愿意看到苏联受到攻击,已经恢复了对日本粮食、石油、废旧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的正常贸易,我知道这种做法是自私的,损害最大的是战火中的中国,但我作为一个商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