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鏖战晋绥 第四十八章 战后大势

朱德、彭德怀、傅作义、陈海松在庐山上献俘、授勋、晋衔,接受专访,发表谈话,与各国使节频繁交流,参加各社会团体的祝捷大会,一时鲜花环绕、风光无限。

而日本军队确是一片凄风苦雨、争吵不断。原本就存在的战争规模的争论,局部蚕食还是全面占领的分歧都因板垣征四郎的广岛师团主力覆灭、板垣的战败被俘、蒋介石措辞强硬的讲话、新冒出来的八路军而再度爆发出来。

近卫首相得到总参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的支持,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华北事变,用日军从淞沪、平津以南地区撤军换取对察哈尔、热河、绥远的实际控制,承认平津地区在日本主导下的自治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国军队撤到保定、沧州以南。并赔偿日本政府战争损失。

石原这个九一八的功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到处奔走呼吁,宣称日本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苏美英的军备特别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

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苏联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驱逐出东亚,解放东亚各民族。苏联和英国屈服后,领导东亚各国合作使其实力得到飞跃发展,准备和美国的大决战。

因此他反对激烈的军事手段去挑起东亚战争,尽力通过亲日势力把周边国家聚拢在日本身边共同对抗英美。

而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得到了杉山元陆军大臣、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的支持,叫嚣要扩大战争,提出必须举国一致全力以赴,用武力击碎支那人的抵抗意志。认为石原所说的中日全面开战将会陷入泥潭的趋势完全是妄谈,皇军的全力一击只需三个月就能占领整个支那。攻击他无识人之明,当初竟推荐板垣出任陆相。

持续的争论间接影响了前线的行动,察哈尔派遣军停止了对雁门关等地的骚扰,华北方面军第一第二军也暂缓了对刘峙第二集团军、宋哲元第一集团军、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的进攻,上海派遣军因兵力不足无法形成侧翼突破陷入僵局。中国战场难得地得到了一段休整的机会。

不愿共产党专美于前的蒋介石借此机会频繁调兵遣将,集中优势兵力准备包围消灭日本上海派遣军,受到了蒋百里、陈海松的质疑,认为华北局部战场的胜利不足以改变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敌人仍占据着海上、空中优势,陆地优势明显。在近海平原地区与敌决战很难发挥我军人数优势和我国的地理优势,建议继续坚持持久作战、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决策。

朱德、彭德怀、陈海松在授勋、晋衔大会之后向专程赶来的各战区司令长官、参谋长、各集团军司令、参谋长做了中国抗日形势的分析报告、华北地区作战形势的分析报告和日军的战争潜力、可能的作战方向、主要作战特点以及我军的应对之策的报告。

陈海松尤其对地方部队中普遍存在的幻想和平、军备松弛、放弃守土之责、保存实力、军无战心提出批评。对作战中缺乏主动精神、畏惧敌人火力、被动防守、造成严重伤亡的现象感到痛心。指出中国战略空间广阔,回旋余地极大,我军人数众多,可利用的天险要隘无数,完全应该认真组织战役,利用地形分散敌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孤立之敌。

他向国民政府指出以日本人死不吃亏的秉性,平型关的失利不仅不能让他们理智,反而会更加疯狂,接下来各个战场都将面临更加猛烈的进攻。以我军的现有状态很难抵挡,建议继续有序转移包括首都南京在内的后方民众,各部逐次掩护向山区撤退,与敌长期相持。主动发起中小规模反击,消耗敌人作战资源,后方加紧工业化进程,慢慢转变战场态势。

第十八集团军两个上将,一个中将的报告在各级军官中掀起轩然大波,支持的有,反对的有,咒骂的有,怀疑的更多。以尽人力听天命为宗旨的陈海松也没指望这些保守落后、私心作祟的民国大员们能接受他的观点,了了心愿的他以前方军情紧急,部队休整军务繁忙为由,只在庐山呆了三天就匆匆揣着青天白日勋章,挂着中将军衔和朱德、彭德怀、傅作义三位二级上将飞回了太原。

在位于成成中学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利用在太原短暂停留的一天时间,三位高级将领与留在山西进行统战工作的周恩来、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山西省政府秘书、山西工委书记薄一波一起商谈平型关战役以后的山西抗日形势。

薄一波介绍说:“平型关战役之后,民众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天镇、大同失利后的紧张、混乱、不安情绪得到平复,太原及周边地区民众对我党的抗日主张、八路军的抗日决心有了清楚地认识。参加牺盟会的人员大幅度增加,愿意到前方去参加八路军的青年学生达到万人以上。兵工厂等企业工人愿意去敌后兵工厂的也有上千人。

我们根据陈军长的指示,只安排了一百多人前往,其他人继续坚守岗位,等待时机搬迁兵工厂。经多方努力阎锡山同意我出任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专员,率领决死队第一纵队前往晋东南抗日前线。”

周恩来看着陈海松说:“你又打起阎锡山的小算盘了,他可是出了名的守财奴,可别引起内部矛盾。”

“不会的,他不溃败,咱不动手。提前谋划是为了防止宝贵的设备、山西人民的血汗落在鬼子手里,成了敌人造枪造炮的助力。”

点了点头,周恩来对刘少奇说:“这个想法很有创造力,阎锡山要真是放弃不要,扔了实在可惜,我看海松说的有道理,麻烦你组织北方局的地下力量着手布局,目前要不动声色不要太明显,以免引起阎锡山的反感。到时候牺盟会、决死队配合你们行动,你看怎么样?”

“海松发展工业是出了名的,走到哪建到哪。听说张掖的工业基地发展的很快,冶金、采油、化工、机械门类齐全,又在敌后建立了兵工厂,现在又打上了太原兵工厂的主意,你准备把它搬到哪去?”

“各位领导也都知道工业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有机会就要发展,发展了工业才会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更好的保卫国家。我是想把这个厂迁到绥远的包头,那里将是独立旅的后方基地,是我们华北作战、东北作战的兵工基地。”

周恩来欣慰地对众人说:“主席说的没错,这小子就是敢想敢干,随你折腾吧,我们只管替你张罗设备、组织人员,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吧。雪枫,晋绥军有什么反应?”

彭雪枫介绍说:“平型关大捷对晋绥军上下震动很大,我们6万人加上晋绥军的支援消灭了2万敌军主力,过去是不敢想象的。现在他们也有了信心,请我过去座谈了两次,了解我军的战略战术,准备推行,这个阎锡山还真是不简单,谁好就跟谁学。不过通过我的考察感觉他们很难取得平型关那样的大胜。”

彭德怀不屑地说:“东征时他们就不如我们,现在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你得劝劝他们别头脑发热,野战肯定吃亏,防御伤亡不会小。我们的战术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有精神、体能、技能的支持,他们目前并不具备,还是好好守关吧。”

朱德比较客观说道:“晋绥军中保家卫国的人还是很多的,像平型关战役中和我们合作的35军、朱绶光、张培梅、傅作义、刘奉滨等将领还有许多前沿的士兵,还是很勇敢的。他们欠缺的是整个的指挥体系,太保守僵化,缺乏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消极避战的人很多,像王靖国、高桂滋之流只会阿谀奉承、指挥能力太差。

再一个就是他们的训练太过于儿戏,老彭看完直摇头,说连咱们的三分之一训练量都不到,我看差距就在这。要是交给老彭练上一年没准就是像模像样的八路军战士。”

“你们似乎对山西的抗日形势不看好呀?”周恩来好奇地问。

“鬼子咱们打了,要不是海松的优先打击重火力的战术,咱们真得会吃大亏。现在咱们撤到山里去了,恒山一线只有晋绥军,鬼子要真像海松预料的那样疯狂报复,他们肯定挡不住。鬼子**,我们就浑水摸鱼,围着他的后方补给线大抢特抢。”

“要真是那样我们就得抓紧布置敌后根据地,组织爱国学生、工人、民众在我党有基础的地方去建立民主政权、地方武装、发展革命力量,支援主力部队。”刘少奇听了彭德怀的分析感到形势严峻,山西沦陷难以避免,北方局也要早作打算,转入山区农村。

“鬼子占的地盘越大兵力就越分散,就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军阀们的消极防御、丧师失地、一溃千里正可以反衬出八路军的英勇不屈、威武豪迈。等着吧,修整好的19军一定会让得意洋洋的鬼子哭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