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统帅部的决心2

李宗仁摇着头撇着嘴反驳道:“华北目前很难有起色,阎百川固守不出,刘峙胆小如鼠,宋哲元军心不振、卫立煌孤掌难鸣、八路军尚需时日。淞沪这边还得靠自己,装备上的差距只有靠人数上的优势来弥补。我桂军廖磊21集团军整装待发,愿意为国出战。”

蒋介石不想自己嫡系拼杀出来的战果被别家分润,推脱说:“德邻美意心领了,不过你们是战略预备队,不到危急时刻不好动用的。战争前夕国防部秘密请友邦各国军事专家、参谋部门按照中日两国现有实力,做出战况推算,计算结果令人绝望。

经过他们的科学计算一旦战争爆发我国必将被日军迅速击败,英国的计算结果是最多2个半月就完全失败,美国的计算结果是最多3个月就会战败,国军自己的推算结果是4个月,德军参谋部的推算最乐观,认为中国最多可以坚持6个月左右。”

“瞎扯,这都开战一个多月了,华北、上海也仅仅是略有损失,哪里有战败的迹象?这些个洋鬼子就是和小鬼子一个鼻孔出气,打击我们的士气。”冯玉祥不满地嚷嚷。

蒋介石看了看其他人也是不可思议的表情,解释说:“这些计算结果是有科学依据的,不用怀疑其正确性,我们必须承认中日两国间存在巨大差距。现在要做的只是想办法让日军不能正常的发挥其作战能力,延缓他推进的速度,尽可能多的消耗他的有生力量,使中国能够大大的拖延坚持的时间,争取拖出个奇迹。

我们有雄厚的兵员、有广阔的战略纵深,有情绪越来越高涨的抗日民众,我们不怕。各方势力纷纷表示要派兵助战,有些已经出发,我准备都放在你的预备军团里去,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主力,有你们为国出力的时候。

健生还是说说淞沪战况吧,大家参详一下。”

“8月16日上海我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军张治中第9集团军,在浦西负责扫**日军据点。右翼张发奎第8集团军,在浦东担任警戒、支援和配合。”

各部队趁敌援军未到继续围攻盘踞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的日军,新抵达战场的精锐36师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一筹莫展。我军两个连战车既无强大火力保护,又缺乏与步兵协同作战经验,反被日军舰炮悉数摧毁,两连官兵壮烈殉国。

一直到22日,宋希濂36师、王敬久87师、孙元良88师和夏楚中98师全力进攻。日军龟缩据点一面负隅顽抗,一面等待援军。我军伤亡严重,阵亡旅、团长十余名,两万多人伤亡。

8月23日拂晓,日军松井石根率领的2个师团援军的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战况骤然吃紧。政治部部长陈诚临危受命担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98师、11师及刚到嘉定的67师、14师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此后敌第3、第11师团在舰炮密集火力掩护下,从吴淞口铁路码头、狮子林、川沙口登陆,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我军阵地。98师于8月24日击退攻占狮子林的日军,歼敌数千人。11师冒着飞机猛烈轰炸,经艰苦战斗,收复罗店。

日军不甘失败,调集坦克、飞机和重炮大举反扑,围绕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11师会同67师并肩战斗,战况之惨烈,为开战以来所仅有。守军阵地几经易手,阵地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67师师长李树森身负重伤,201旅旅长蔡炳炎及两个团长阵亡,两个师的营连长大半牺牲。

血战至29日,罗店再告陷入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率67师奋力突入,旋即又被击退。目前前线各部已无力进攻,正在抢修工事,原地防御等待援军。”

蒋百里听得阵阵心痛,“外国军事专家对我军的战斗力的评估是准确的,火力密度、单兵素质和分队战术是作战的基础,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

3个精锐德械师,还有2个重炮团,加上坦克、空军助战,面对日本海军陆战队、商团中退役军人4、5000人,竟猛攻十天,伤亡数万而未成功,足见实力差距。我军既败在地面组织上,也输在飞机、舰炮这些重装备上。而这些缺陷又非短期内可以改善的,我建议,适当后撤,退出舰炮射程,空军加快补充,控制战场空域。”

李宗仁对所谓的中央军充满鄙视,装备精良、待遇从优,打起仗来却愚蠢呆板,借机说:“此次我军第一次陆、海、空、步、坦、炮大规模协同作战,结果证明效果很差:步兵部队逼迫坦克冲锋却不知如何加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各部队也缺乏跟进保护,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这样的战场指挥如何取胜?”

程潜表示赞同:“陈诚来电报告说,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虽说都是精锐德械师,都是黄埔高才,但对现代战争的认识还有很大不足,兵力火力的组织需要在战后加以修正。”

三战区司令冯玉祥见众人指责战场指挥,委屈地说:“冯某空有三战区司令长官之名,却指挥不动一兵一卒。所部都是天子门生、骄兵悍将,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更是阳奉阴违,作战指挥从不向我汇报,建议意见均不采纳,实在不成体统。冯某愿意让贤到华北去。”

俞济时看这些地方实力派把矛头对准了委员长很不高兴,但人家一个个都是一级上将、二级上将的,他也不敢言语冲撞,只好岔开话题说:“此次会战空军表现出众,8月14、17和19日多次出动轰炸日军目标,并与日机爆发激烈空战。8月14日,第4驱逐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所部飞机于杭州笕桥机场上空击落敌机6架、击伤多架,首创中日战争史上击落日机的纪录。振奋人心啊!”

李济深说:“空军首次参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值得庆贺,但我们的飞机性能较差,数量太少,开战以来多数时间还是日本飞机在天空肆虐,我军吃亏很大。建议政府加紧采购,培训飞行员,尽快扳回劣势。”

冯玉祥自战场归来有亲身经历,补充道:“飞机要买,大炮也不足呀,75炮威力小难以摧毁混凝土工事,炮兵第10团的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的150毫米榴弹炮威力大,可无法巷战,而且作为压制火力数量太少,建议配备120口径的重迫击炮,随营连进攻。野战部队扩大榴弹炮、加农炮的编制数。”

俞济时心说你们这些地方实力派哪家没有兵工厂、走私来那么多新装备,现在都跑到这哭穷,不知道国库空虚吗?就江南五省市的税收,又是中央军、又是政府、既要救济灾区、还得转移民众,你们谁伸过手?就会挟洋自重敲竹杠。

他看其他人都等着蒋介石发话,只得出面解围解释说:“国府现在正在努力补充装备,德国已经与日本结盟,不可能获得他的装备。美国口称中立,宋部长正在活动,争取通过民间渠道获得支援。目前只有苏联政府愿意提供飞机大炮,正在接洽,请诸公再宽忍几日。”

李宗仁看出战事组织的混乱、准备的仓促,担忧地问:“战事仅仅一个多月,耗钱过亿,死伤十万,而和平仍遥遥无期,不知物资能否支撑?”

“战前储备有5亿发步机枪弹,3亿发是库存,2亿发分发到部队。库存中有6000万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武昌有4000万发,南京1亿发。山野炮弹22万发,步兵炮、迫击炮弹50万发,战防炮弹3万发。这些弹药够二十个德械师三个月用。”

冯玉祥心有余悸地问:“内迁的兵工厂何时能够恢复生产,这一打起来才知道,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拼的就是火药。过去国内交兵,打几炮,放几排枪,提着大刀一冲就完事。这回好,连鬼影子都没见着,炮弹、炸弹就铺天盖地打过来。阵地上机枪不停地打,还是封锁不住敌人的火力点,一天几个基数都不够打,消耗太大,战果却很小,前线官兵都觉得窝囊。”

蒋百里解释说:“弹药的消耗和士兵的素质成反比,心理素质好,射击技术过硬,会战场自我保护就不需要使用太多弹药。中央军还好些,地方部队被炮弹一炸往往就昏了头,也不观察阵地前的敌情,闭上眼睛乱打一气,白白消耗弹药。”

李济深表示赞同说“中央军财大气粗,拼得起消耗,地方部队就那么点家底,拼几下就光了,还是得用大刀,哪个愿意这么拼嘛?遇上小日本不要命地打法,谁也不愿意把老本拼光。看来后方要加紧训练兵员,赶紧生产弹药。”

“内迁军工厂正在调试安装设备,进口原材料,很多钢材我们自己还无法生产,设备也需要更新,大规模生产还得一段时间。至于兵员已经责成各省建立保安部队,进行训练,适时转为正规军,开赴前线。”俞济时再次挡在蒋介石前作着解释。

蒋百里提醒说:“后备军的训练至关重要,至少要严格训练半年以上才可以参加战斗。随便抓些农夫发条枪就赶到阵地上的那是炮灰,咱们就是在杀人。我觉得日本的练兵经验值得效仿,常设师团驻守一地,就由本师团派出军官训练当地适龄人员,成为本师团的补充兵员。为了本师团的战斗力,练兵十分严格,补充进来的新兵不会比老兵差多少。”

“那得费多少工夫、花多少钱。国内军制混乱,驻地经常变更,经费补给都不足,哪有热情练兵?还是等打跑了日本人再慢慢实行吧。”冯玉祥很不屑这种不切实际的练兵办法。

此刻,郁闷、无奈笼罩着蒋介石,自己投入精锐率先垂范就是希望能够感动各路诸侯,抛开地域、小团体利益,同心同德击败日本,争得强国地位。可事实上民族危亡仍无法改变实力派们根深蒂固的军阀观念,他也看出来了这中日战端一起很难短时间决出胜负,不能我一家拼,大家都出点血吧。

想到这说:“既然华北那边使不上劲,那咱们就自己去拼吧。趁日军新援军未到,除了现有的第8、第9、第15集团军外,薛岳的第1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要尽快投入战斗,滇军、川军、粤军、湘军、甘军也要尽快出兵。我们要集中兵力火力,聚歼登陆日军于上海滩。

告诉阎百川,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主动打出去,日军在晋北投入的兵力并不强大,可在大同附近寻机重创日军才能保住山西,死守是死路一条。“

他又对冯玉祥这个结义大哥说:“焕章兄不必生气,你与中央军各部生疏,他们只是不习惯而已。我看就成立第六战区,负责津浦路方向的作战,你就任司令长官,指挥已在那里的宋哲元第一集团军和山东的韩复榘第三集团军,阻击日寇南下。他们都是你的老部下,指挥起来应该顺畅许多。如何?”

冯玉祥闻言非常高兴,在上海实在是闲人一个,只能挂着一级上将的领章到处看望伤员、会见各界群众代表,接受捐助,发表演讲,组织民众撤离,对于曾经指挥过近百万大军的统帅来说太委屈了。

中原大战后自己下野,庞大的西北军被肢解拆分,大部都在北方。如果有了指挥大权,只需振臂一呼,宋哲元、韩复榘、孙连仲、高树勋、孙良诚、石友三、孙殿英等定然会率兵跟随。想到这慨然应诺:“谢委座理解,冯某定保津浦路沿线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