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我非常喜欢的歌手许巍在他1997年的一首歌《在别处》里,这样坦诚地唱道。这使每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却被现实与自己的欲念卡住的人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领会与感动。而如今千帆过尽,他的音乐里更多是对欲望的觉知与升华,对信仰的信愿与践行。就如同2018年他在《只有爱》里唱道:“当人群渐渐地走远,我看到天空五色云彩,我知道这是你的爱,我的心也渐渐地安定。”

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重要的,不是做一个别人眼里的“好人”,而是敢于真实地看见自己,并面对自己每个阶段的问题,深究自己、原谅自己、修正自己,才能够更多地体恤他人的苦。如果我们不能放过自己,“利益众生”岂不成了想想而已的概念?

《瑜伽经》说:“对生命的贪恋无论愚人智者皆与生俱有。这是因为人心之中仍留有许多前世生命的死亡体验之印迹。”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很不愿意面对与承认的一个问题,便是渴欲。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欲望,是根源于对生命的贪恋和死亡的恐惧。苦便来自这永不能满足的欲望和害怕失去的心情。

然而,欲望并不是贬义词。孩子之所以能出生,是出自父母情欲的渴求和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社会进步和创新改革的背后都是欲望的推动。

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欲望会随着我们对欲望的认知而产生变化。所以,欲望是我们没有办法逃避和遮掩的,却可以通过面对、认知、修行,将欲望节制、提升直至最后的消融。《瑜伽经》说:“当这些障碍减弱到残留形式时,就可以通过把心分解成它的最初因而将之摧毁。冥想可以克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出现的障碍。”

很多学生问我说:“我越打坐念头越多,越静不下来。”也有的学生说:“打坐时没办法接受自己很魔性和邪恶的那一面想法,所以就放弃了。”其实这才是冥想真正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坐着不动的约束,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念头,川流不息;也看见无止境的追逐中,自己深深的疲惫与散乱。如果我们能够慢慢地“顺藤摸瓜”,去找这些念头的源头,会发现它们无非来自无明引起的障碍。当我们通过冥想,有一天真的观照到了这些“静不下来”的问题根源,就是在解决问题了。

这些由于欲望而产生的痛苦真的可以解决吗?《瑜伽经》说:“还未到来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这种痛苦是因为将经验者错误地认同为被经验对象。它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多半是从自我出发去理解爱和需要爱,把自己的欲望和执念当作对他人的爱。

在最初的好感与示爱阶段,我们每个人身体的本能性欲都会自然出现,也就是对触感的渴求。在爱慕的人面前,情欲之根变幻出一切的**,于是我们把情欲误以为“爱”。我们并不真实地了解对方的习性,然而出于自我的需求和渴望,我们把自己设想的完美伴侣的形象都套在了对方身上,错把身体情欲的需要,当成了爱的全部依托。如果我们通过灵性的修炼建立起对自身冷静的观察,我们就会看见自己的情绪欲念仍会出现,但是基于对因果的学习了解和定力的训练,会更清楚继续放纵欲念将带来的苦与伤害,自然会加以控制与避免。要知道,那毕竟不是爱,而是通过美图秀秀加工过的样子。

随着新鲜感的慢慢撕开,热情必然会渐渐退却,步入现实生活后,双方开始暴露自己身上的习性和自我,看见不平衡和矛盾,也就有了争执与分手的打算。所以这样的热恋期大概对每个人来说不超过一两年,要么进入婚姻,要么分手去找下一任的新鲜与刺激,并把它当作寻找爱的勇气。周而复始,爱情似乎只在不了解彼此的自我时存在,一旦看见对方的“我执”就分手。

当我们无论如何成立起一个家庭,有了道德戒律的良性约束,其实会更容易安静下来回到生活里,培养精神的土壤,甚至开始灵修的寻找。不然寻找伴侣来解决孤独感的渴欲,总难以安宁。生儿育女的责任感、共同生活的家庭也会使两人对爱的理解从自我延伸至两者之间,再扩大到两个家庭之间。这一步步成长本身,就是需要一次次减少我执,才能平静地履行职责。瑜伽所谓“平静”的哲学,不是诗意的形容,而是一步步打磨出来的质感。

无论是什么样的爱的关系,一旦选择开始,经过欲望的热情期而后进入平常的往来,就会发现对彼此的判断和不满随之而来,接着带给彼此甚至他人很深的伤害,却也无力自拔。因为我们困在了复杂的因缘链条里,无处可去,只能一步步接受果报,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唯一的出路便是认知到:此刻的苦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根本怨不得他人,只能接受并反思,而避免造成未来更多的苦。

爱和欲,虽然不完全是一件事,对于我们却有点像硬币的两面,其实该是一种平衡的依存关系。既然欲望从来不会因为不断的填充而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如何让欲望得以控制,甚至升华呢?

每个人内心对爱的动机其实都是简单和纯净的,只不过我们没有定力与智慧、全面的认知,或经历并完全克服过事情本身的二元对立。真正的爱是在二元对立之后的融合与接纳。瑜伽,就是爱。

秋阳·创巴仁波切说:“对于心的欲望,不去压抑,不去放纵,便是根本智。”所以欲望不是要靠压抑,而是需要节制。节制本身就是忍耐力的雕刻和觉知力的训练过程。

从精神层面来说,节制其实是一种美。为什么我们喜欢看从前的电影,比如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秋刀鱼之味》《东京物语》,侯孝贤的《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杨德昌的电影《一一》等等,那种隐忍与适可而止的爱与含蓄,是欲言又止却饱含深情的。那种爱的控制,会带给我们对生命更深的领悟与动容。当然在这种节制的情感背后,并不仅是出于道德感的压抑,还有更深的对于生命无常与苦的领悟与无奈。就如同电影《一一》结尾时,洋洋在婆婆的葬礼上说的一段话: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真正的美,总带有悲伤。可以传世的文学、艺术、音乐作品,都是因为那部分悲伤之美、节制之美。单凭“放纵”出不了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出不了真正平淡平常和有滋味的充满爱的生活。放纵只会带来更快的无聊感、空虚感和不安全感。所以真正美的感受,一定是带着觉知,需要留白的。

《瑜伽经》说:“当一个人不再纵欲时,他便会获得灵性能量。当一个人不再贪婪时,他就会认识他生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依赖性欲的满足寻找快乐,永远会让身心落入无边的空虚。性**的那一刹那,和瑜伽与冥想产生的乐与住的境界完全是两码事。性**时,身体气脉的能量因为欲念的膨胀和触感的不断刺激,在海底轮(性轮)瞬间聚合并爆炸,而迎来酒醉般的失去理性与觉知,并带来火后灰烬一样的疲惫与虚无感。不注意节制性欲,会使精气神大量消耗,而损伤了生命元气,造成根本的健康问题。

节制,是一种自律。而没有自律,谈何真正的自由?

没有自由,爱如何可以从苦中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