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和防备
如果说这只是不好的开头,接下来石原暗中派出的三个师团近六万援军,却让盟军太平洋指挥部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最新章节访问:shuhАhА 。
石原这三个师团,是当时西路军被盟军大败之后,围堵在山上的,也不知道这些日军是怎么脱离盟军包围圈的,竟然偷运到了关岛。
这说明,石原手上竟然还留着一支舰队,这对盟军来说可不是个什么好消息。
而恰好澳洲那边盟军可没有多少海上力量在,这样一来,就逼的太平洋舰队不得不分兵,关岛上面的盟军登陆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唯有选择撤离。
石原这三个师团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方的兵力对比,日军和盟军在数量上,日军已经远远占优,这样一来,盟军就不得不顾忌伤亡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盟军如果想迅速扭转现在的局面,唯一可以帮忙的,就是陆铭。
为此,尼米兹上将亲自来到新加坡,可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陆铭去了那里,就连参谋部都不清楚。
尼米兹上将还是带着另外一个任务来的,这个任务,还是总统亲自交代的,具体什么目的,就是他都不是很清楚。
陆铭是接到一份报告才突然离去的,这次他带的人很少,并要求对这次的行程进行保密。
原来,是关于核武器的研究,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离最后的几步就可以完成了。
说起核炸弹,当时最先发现的是德国人。
希特勒政fu是后面才重视的,当时这些科学家因为不愿意为纳粹卖命,很多人选择了离开,这分成了三部分。
当时,提出核裂变,起源于30年代的一个科学实验,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物理学家们试图以中子流高速撞击不同的自然元素,以期发现物质的原子结构是如何产生突变。铀,自然界最重的元素,是最有潜力的目标
在柏林的威廉大学的化学研究所,两名科学家通过高速撞击铀元素成功地取得了突破:他们分裂了原子的核。
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莱斯曼向他们的前任同事李瑟?梅纳尔(当时为了躲避纳粹逃亡到瑞典)报告了他们的发现。梅纳尔和他到访的侄子奥托?弗里舍一起分析了柏林的试验,而且重复了试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圣诞节后不久,弗里舍返回自己在丹麦的实验室完善了这次试验,他不仅分裂了原子,而且测量到了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微弱能量。
弗里舍将这一发现告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尼尔斯?波尔此时即将动身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演讲。在波尔抵达美国不久,他就以戏剧化的方式与美国科学界分享了这一信息。
1939年1月26日,在华盛顿一次大概有50名科学家参加的聚会上,他递交了一份关于核裂变试验的详细报告。波尔的报告在这群坚定沉着的科学家中引起了一阵**。
大多数科学家意识到他们正处于核试验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
因为波尔的报告写得非常详尽,所以这些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位于巴尔的摩附近)的物理学家们都在太阳落山之前匆忙赶回了实验室,进行铀原子核的分裂试验。
那天晚上,华盛顿的卡耐基研究所也进行了原子核的分裂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随后,芝加哥大学和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也进行了相同的试验。在实验室内,微粒加速器正在用中子高速撞击铀,同时,那些与振动幅相连的探测脉冲的绿线正在测量这些微小爆破产生的能量。新泽西大学的匈牙利流亡物理学家利奥?希拉德形容说:“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部门兴奋得简直像一个**的蚂蚁窝。”
最近,一大批欧洲科学家从纳粹法西斯主义的魔掌下逃亡到美国,希拉德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他的朋友匈牙利人爱德华?特勒、尤金?维格纳,意大利人恩里科?费尔米,以及德国人汉斯?贝特等等,就像他们的美国同事一样,他们也被核裂变的发现深深吸引住了。
而来到美国之后希拉德,也同样有了重大的进展,因为早在五年前,他就提出通过中子撞击可以分裂原子核,结果是它将依序释放出更多的中子。
如此一来,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其他的原子核也能够被分裂。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它将是一个独立的链式反应,并能产生不可预知的能量。
希拉德继续努力去证明他的理论,终于在1939年3月,他和一位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成功地制造出实验室水平的铀链式反应。他欣喜若狂,急忙打电话告诉他在华盛顿的朋友爱德华?特勒,“我已经发现了中子!”
爱德华?特勒很明白,可控的链式反应的发现意味着获得核能量---核武器,从理论上而言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同时希拉德也可能是第一个意识到,他的成功背后也蕴藏着危险。他说,“那天晚上,我知道世界正走向悲哀。”
希拉德和尤金?维格纳前往爱因斯坦在长岛的夏季别墅,拜访了这位著名的流亡科学家。他们知道,这位白发苍苍的、举世闻名的现代物理学之父是比利时女王伊丽莎白的朋友,因此他们希望能够游说爱因斯坦,通过他转告女王:德国有可能控制比属刚果丰富的铀矿。
爱因斯坦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那时精力充沛又有点心高气傲的希拉德突然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
他因为没能引起政fu的兴趣充满了受挫感,他认为只有找著名人物游说政fu,才能取得成效。如果科学界能有什么人引人注意的话,他认为,那一定是爱因斯坦。
结果促成了一封寄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件,该信落款为“忠诚于你的朋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里面有另外一群人,他们被陆铭暗中接到了缅甸,并投入巨资组建了实验室。
和美国相比,陆铭找到的这些人少很多,也不是核心的几个科学家,所以在做通这些人的工作之后,他们马上投入进行了研究。
这点上,陆铭这边因为重视,后面的进展相当快了很多,不过他们都认为,美国应该先他们一步研究完成。
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爱因斯坦的这封信在邮寄过程中被延误了。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的大军攻占了波兰,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宣战。在随之而来的危机中,罗斯福仍然没有收到这封信。
直到10月11日,一位纽约银行家,亚历山大?萨克斯亲手将信件交给了罗斯福总统。这位银行家既是罗斯福的私人朋友,也是爱因斯坦的亲密知己,总统仔细阅读了这封信。
信中描述了核链式反应的发展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和严重后果:这种新的物理现象的发现也能被用于炸弹的制造。
纵然没有十足把握,但可以想像,一种新的极有威力的炸弹是可以这样制造出来的。这种炸弹仅需一枚,用船运载到港**炸,就可以完全摧毁整个港口连同它周围的部分地区。但这类炸弹也许过于笨重,不便于空运……。
罗斯福读完信后转头询问萨克斯:“亚历山大,你正在寻求的是希望纳粹不会轰炸我们吗?”总统把信递给他的军事秘书埃德温?沃特森准将,并且说:“需要行动了。”罗斯福忧心忡忡,他想,科学家们在遭受战火**的英国尚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那么,在希特勒全力支持下的德国科学家在同一时间可能要走得更远!从此,美国的核项目计划经历了一年半的休眠状态后终于一跃成为美国要务中的头等大事。1941年10月,这项工程又组建了一个专门部门——科学研究与发展委员会(osrd),代号s-1。布什将国防委员会交接给哈佛大学的詹姆斯?b。科南特后,接管了这个新部门。
因为这个项目,布什获得了颇具权威的政策委员会的支持,该委员会成员有科南特、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副总统亨利?华莱士。
到11月,他们已经签署了3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大学和军工研究。几个星期后,美国参战,项目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研发工作开始初见成效。1942年5月,物理学家们向布什提供了五种方法用于分裂原材料,最后选定了其中的三种,前两种都是从铀238中分离出铀235,第三种是制造钚元素。第一种方法名为气态扩散,分配给了哈罗德?尤里领导下的哥伦比亚研究所;第二种电磁分离法交由欧内斯特?劳伦斯带领的加州大学研究组负责,他们试图通过电磁分离分解铀235;在芝加哥大学,阿瑟?霍利?康普顿和费尔米共同研究,他们试着用钚元素作为在铀反应堆中进行人工控制的链式反应的辅助品。没有人能够确定这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能够生效。为了寻找和大批量制造可分裂物质,这些炸弹制造者们开始尝试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建造项目——事实上,正如波尔警告的那样,他们不得不将“整个美国”变成一个核工厂。为了如期完成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他们求助于美国最大的建造者——美国工程机械师部队。9月,他们从最优秀的指挥官中挑选出佼佼者负责工程监督。莱斯里?r。格罗夫斯根本不想接受这份工作。在他24年的部队建筑生涯中,他参与建造过五角大楼,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实现他毕生的梦想——参加战斗,作一名真正的军人了。可是他的上司萨默维尔少将拒绝了他的请求,“好好完成这项任务,你的工作能保证赢得这场战争。”作为补偿,格罗夫斯获得了准将军衔。
格罗夫斯曾是1918年西点军校的第四批学员,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知道他应该服从命令。大家一致认为,他是目前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理想人选。作为随军牧师的儿子,格罗夫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身体强壮、性情直率、做事风格强硬、从不轻言让步,一直以来他奉行的生存原则就是:“行动,并做到最好”。
格罗夫斯接到任命时,他每月的收入包括准将工资和津贴一共663。40美元。不久以后,他每天都要花上百万美元。一次,在他名下的帐户内就存有一笔近乎天文数字的存款,375万美元。这笔钱是用来购买铀元素的。这种有意不合常规的财务手续是为了避免其他人(包括国会议员)对这项绝密计划知道得太多。
随着新领导的上任,这项工程又获得一个新名称“曼哈顿工程管理区”,称呼如此含糊是为了掩护它的真正意图。
格罗夫斯的带领下,这个工程上了正轨。
说来巧合,联邦调查局的一名特工,专门调到这个部门进行一些保卫方面的工作,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当时陆铭到美国时,就有寻找过这样的东西,这下马上引起了美国政fu的高度重视。
不过这件事报告到总统和安全委员会时,他们仔细这么一想,觉的这不太可能。
现在,曼哈顿工程投入进去的人数和巨资有多少,就陆铭一个落后国家的地方军阀,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即使倾家**产也做不到的。
所以他们认为,上次陆铭来美国,之所以会问到这个铀矿,可能是从一些德国科学家嘴里听到的,也许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威胁什么的,根本没有可能。
不过这次听说尼米兹将军正好要去见陆铭,总统就给他去了份电报,让他问一些事,试探下对方。
陆铭十天之后才回到新加坡海军基地的,见到等了十天的尼米兹将军和他那一大群指挥部人员,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当得知专门放下时间来等自已时,陆铭心里打了个突,难道自已刚出行的情况,被美国人知道了?
见到陆铭,已经等的很不耐烦的尼米兹将军,马上进入了正式会谈。
“陆将军,这次来,我接到总统授权,需要你们的帮助。”
陆铭已经猜到了一些,也不客气,“什么条件?”
“5亿美金的无偿援助,20亿美金的无息贷款,10年还请。”说到这里,尼米兹直接说出了陆铭现在的困境,“婆罗洲等地的重建,我知道陆将军正需要资金,我们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些条件,换陆将军出兵15个师,加入我们的作战系列。”
“军队的一切消耗补给,都由我们负责,他们的待遇和我们的军队一样,包括抚恤金等。”
“好,我可以答应将军。”陆铭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现在盟军和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谢谢陆将军的支持,对了,总统让我带句话给将军,如果将军对核裂变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提供合作。”
好字差点出口,还好,陆铭生生的忍住了,神情也慢慢变的很平静,抬起头时,故意装出一副很意外的表情,“核裂变是什么?”
尼米兹摊手,“陆将军,不要问我,我也不清楚。”
要是现在还没反应这是套话,陆铭就是头猪了,背上这时不由冒出了一阵冷汗,美国从哪里知道自已研究这玩意的?
两人继续交谈了一会,尼米兹意外的没有再问这件事,就好像随意的问了句一般。
双方随后草签了一份协议,并随后集合双方的参谋人员,讨论下面对日军作战的问题。
有了陆铭这几十万大军的帮助,对盟军来说就不用担心兵力的不足,现在只要海军舰队补充完成,接下来就可以对日军继续发起攻击,现在这段,只要守住塞班岛就行。
陆铭送走了这些美国人,才沉下心来考虑这次泄密的事情。
美国既然知道这武器的厉害,就不会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陆铭很清楚,现在他们离不开英美的同盟,如果因为这件事和对方决裂,接下来的局面就会变得非常的艰难。
不过从这次尼米兹的态度上,陆铭猜想不是自已这边泄密,很有可能是从那些科学家身上想到的,这样一想,也就放心了不少,其实这件事,如果自已这边最先研究出来,自然不怕美国知道。就是对方先一步研制出来,也没有什么,到时自已还可以公开进行研究,想到这里陆铭就放心了不少。不过这件事也给他提了个醒,在自已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之前,还需更加的谨慎才行。
: